初中语文第五册期中测试
初中语文第五册期中测试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35分)
1.红字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
A.锐不可当(dǎng) 罹难(lí)
火焰(yàn) 咨文(zī)
B.挑拨离间(jiàn) 迄今(qǐ)
坚韧(rèn) 军隅(yú)里
C.经久不息(xī) 欧打(ōu)
侮辱(wǔ) 蛮横(hèng)
D.沧海桑田(sāng) 卑劣(liè)
借鉴(jiàn) 筹建(chōu)
2.画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了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_______。(4分)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B.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看着她。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顽强。
D.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
3.红色词在本句中都有同义词或反义词,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一项是___(2分)
A.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
B.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
天和尚撞一天钟。
C.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
命……
D.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
漠然置之.……
4.红色词在句中没有贬义色彩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2分)
A.……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B.……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
C.一个共产党应该襟怀坦白,忠实,积极……
D.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5.用横线标出句子的主干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2分)
A.自由主义 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
B.我们 要 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
C.政策 不能 贯彻到底。
D.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
争辩。
6.对复句层次和分句间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4分)
①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②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
③泰然处之,④行若无事。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④
并列
递进 递进 并列 递进 并列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递进
并列 并列 递进 并列 并列
7.句中使用对比修辞方法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项。(4分)
A.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励,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
B.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C.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
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D.……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
已是自由主义。
8.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完全相同的是__________。(2分)
A.盹 飕 绕 雌 B.颇
敞 沁 款
C.裹 蠹 慕 圈 D.笠
窠 髻 葺
9.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4分)
A.《北京市199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说明》对我们很重视。
B.我好不容易想出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C.我终于理解并听清楚他讲的这番道理了。
D.小秦这番说笑,把我的烦恼和痛苦都被赶走了。
10.下面这个句子,请加上不同的标点,使句子的意思与后面括号里的提
示相符:(5分)
A.哥哥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二人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B.哥哥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告诉哥哥)
C.哥哥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问哥哥)
D.哥哥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哥哥说)
E.哥哥弟弟被评为三好学生(哥哥问)
11.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哪一句?________(4分)
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B.变换成否定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
D.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23分)
⑴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⑵你们将失去千百
万的人民!⑶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⑷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强得很!⑸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⑹此外还有
广大的市民!⑺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⑻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⑼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
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⑽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⑾你们完了,
快完了!⑿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⒀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
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⒁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⒂我
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1.这段文字的层次应是________________。(2分)
A.⑴/⑵──⑺/⑻──⑾/⑿──⒂
B.⑴──⑵/⑶──⑹/⑺──⑿/⒀──⒂
C.⑴──⑵/⑶──⑹/⑺──⑾/⑿──⒂
D.⑴──⑹/⑺──⑼/⑽──⒀/⒁──⒂
2.点出⑴句朗读时的重音。“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中的“李公
朴”代表了_____________。(4分)
A.动派斗争到底的人民群众昆明的青年
B.广大的人民
C.为民主和平勇于献身的群众
D.觉醒的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人民群众
3.⑷句中“告诉”一词的宾语是:_____________(2分)
A.你们 B.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C.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4.⑷句中“你们”、“我们”相连相对使用,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立
场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5.⑺句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A.我们有信心。
B.我们有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有信心: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存在的。
6.⑻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 (1分)
A.肯定句 B.否定句 C.双重否定句
在表达意思上____________。(1分)
A.一般 B.较轻 C.强调
7.⑼句与⑽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句式,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规律。(2分)
A.一个疑问句一个感叹句。 B.两个都是反问句。
C.一个反句一个感叹句。 D.一个反句一个一般疑问句
8.⑾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2分)
9.“光明”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进行了强烈地
__________之后,自豪地宣布胜利属于_______________,这就鼓舞了人
民的___________,大灭了反动派的___________。 (5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22分)
⑴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是目录学。⑵古今中外,许多
大学问家都十分重视目录学,认为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基础知识。
⑶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
而入。”⑷目录学专家张之洞也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
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⑸这些都是十分中肯的话。⑹读书必须用目录学
作指导,否则很可能走弯路。⑺十六世纪末欧洲目录学兴起的时候,许多学者都
认为图书目录是一种非常得力的工具。⑻他们盛赞它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
“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给它以极高的地位。⑼革命导师列宁也十分重视
书目。⑽在十月革命前,他被流放在西伯利亚时,为研究革命理论,曾多次写信
向亲友要各种书目,希望他们尽可能向旧书商、图书馆和书店要些书目寄给他。
⑾中国革命文化主将鲁迅善于利用各种书目。⑿许寿棠的儿子许世瑛考入清华大
学中文系,请鲁迅指导读书。鲁迅给了他一个书单。⒀可见初学者是多么需要了
解有关的书目。
(1)文中红字是多音字,请标读音。(4分)
(2)目录学的定义是: [ ](2分)
A.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
B.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基础知识。
C.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
(3)解释⑶句中“目录之学”的“学”字的含义______________;“学中第
一要紧的事”中的“学”字的含义______________(2分)
(4)⑷句中“事倍功半”一成语的含义应该是_____________,⑸句中“中肯”
一词含义应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5)⑽句中“希望”一词的宾语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1分)
A.“他们” B.“寄给他”
C.“他们尽可能向旧书商、图书馆和书店要些书目寄给他。”
D.“他们尽可能向旧书商、图书馆和书店要些书目。”
(6)这段文字一共列举了古今中外五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2分)
A.“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B.目录学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
C.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
D.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基础知识。
(7)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2分)
A.列数字 B.打比喻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下定义 F.作比较
G.作诠释 H.引资料
(8)⑹句“读书必须用目录学作指导,否则很可能走弯路”中“很可能”
改为“一定会”可以吗?为什么?(3分)
(9)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10)这段文字的层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
三、作文(40分)
以《介绍我的学习方法》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内容充实,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力求有独到之处,避免泛泛而谈。
文字简明,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