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20分 )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填汉字 (4分 )
施施而行( ) 伛偻( )
山肴( ) 天籁( )
布qīn 多年冷似铁 万化míng 合
攒Cù 累集 引shāng 满酌
2.在下边横线上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
(1).自余为 人 通 意即
(2).游者皆暴中 通 意即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通 意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游于是乎始。
(3).参错并奏。
(4).云树蓊郁。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不同含义。(2分)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
公爱之,何不记之? ( )
已遂述数行 ( )
桓侯遂死 ( )
酿泉为酒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名之者谁? (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
5 按要求用原文填空。(5分)
(1).到则披草而坐, 。 , 卧而梦。
(2).安得广夏千万间, !
(3). ,若个书生万户侯。
(4).《己亥杂诗》中反映作者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
。
(5).《梦江南》中表现诗中人物悲痛欲绝的诗句是 。
6.作品作家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1分) ( )
A.《峡江寺飞泉亭记》-----袁枚-----明朝
B.《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唐朝文学家
C.《梦江南》-------------温庭筠——唐朝诗人
D.《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思想家
7.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分) ( )
A.“然后始知山之特立”的意思是:这以后才知道西山这样独特出众。
B.“心凝形释”的意思是: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
C.“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的意思是:不谋求观赏瀑布的乐趣,到了这种地步。
D.“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的意思是:当时建造这座亭子的大概是个仙人吧!
二.阅读理解 (40分)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选文节选自《 》作者是 。
2 .将选文中空缺的文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其西南诸峰, , ,琅琊也。
若夫 , 。
3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饮少辄醉
(2)佳木秀而繁阴
4 .“而”一般表示四种关系:A 并列 B 承接 C 转折 D 修饰 E 递进。下边各句中“而”字各表示什么关系。
(1)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溪深而鱼肥。
(3).水落而石出。
(4).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5 .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
(2)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 。
6 用简短的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
第二段: 。
7 .文段中写景的作用是
。
(二)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门,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若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也,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 解释加点的词。
(1) .波色乍明
(2) 汗出浃背
(3) 呷浪之鱼
(4) 夫不能以游堕事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游人虽未盛 麦田浅鬣寸许
人虽有百口 杂然相许
倩女之 面 余之游将自此始
镜之新开 余人各复延之其家
3 .选文第一段写的景物有 。
4 .文段中作者直抒自己早春出游时欢快心情的句子是 。
5 .翻译下列句子
(1)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
(2)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6 .作者在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景物早春时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请再举二例说明这一特征。
(1)
(2)
7 .请写一段话,描绘当地初春景物。要抓住初春景物的特点写,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00字左右)
。
(三)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 。
2 .诗歌第二句的意思是:
。
3 .诗歌第三句既是 ,又象征了 。
4 .将本诗与李贺的《南园》作比较,说说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的异同。
(1) 共同点:
(3) 不同点:
。
5 .本诗的作者是 ,请写出你知道的另一首表现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诗歌。
。
三 .作文(40分)
题目:在充满 的日子里
要求: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填“爱、喜悦、幸福、忧愁、”等词语。
2 要有真情实感。
3 .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1 .yìyì yǔ lǚ yáo lài 衾 冥 蹙 觞
2 .(1) 戮 遭到贬谪 (2).暴 瀑 晒
(3).见 现 出现
3.(1)不曾 (2)从此时 (3)参差交错 (4)草木茂盛的样子
4 .(1)的 它 (2) 完成 于是,就 (3)做 被 (4)命名 说出
5 .(1)—(3)略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肠断白 洲
6. A 7 C
二 1 .《醉翁亭记》欧阳修 2 .略 3 .(1)就 (2) 发荣滋长的意思
4 .(1)B (2)A (3)B (4)C 5 (1)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这明暗交替的变化,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7 .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寄寓与民同乐的思想,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二)1 (1).初 始 ( 2 ) .湿遍 ( 3 ) .吸而饮 ( 4 ).坏 耽误
2 .C 3 .柳 山 水 麦 鸟 鱼 4 .若脱笼之鹄 5 .(1)柳条将要舒展还没有舒展开,柔嫩的枝梢在风中披散开来。 (2)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湿遍脊背。 6 .写冰皮用“始”;写波色用“乍”;写水面用“新”;写土膏用“微”。(写出其中二例即可)7.略
(三)1悲凉 2 .我虽然年老体衰,可还是想区防守边疆,为国家出力。
3 .眼前现实情况的描绘,宋王朝的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4 .都是抒发报国之志,爱国情感。 《南园》直抒报国之志,本诗借梦境来抒发诗人至死不渝的报国志向。 5 .陆游 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