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目标达成训练
第Ⅰ卷(70分)
一、填空(3—5题从备选词语中选)(10分)
1、字典、词典,古时称为_________。(2分)
2、书籍从使用角度看,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为了求知识或欣赏,需要从头到尾细细阅读;一类是为了解决疑难才去翻检。后一类书和阅读的书相对而言,是作为工具专供查索的,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2分)
3、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2分)
4、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开始我看得__________,时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2分)
5、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___________的创造。(2分)
(津津有味 呕心沥血 流光溢彩 囫囵吞枣 深奥绵长)
二、现代文阅读
甲文(16分)
(1)赛车凝聚着各行各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它涉及到机械、电子、纺织、化工、能源等十多个重要行业。
(2)例如赛车的车身使用了最新的宇航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使车的自重比原来减少了60%;碳纤维的强度比钢还高,抗拉强度可达每平方毫米520公斤,用它制成的一根手指粗的绳子,可以吊起几十吨重的火车头,而它的比重仅是钢的几十分之一。
(3)赛车的燃料箱是特制的塑料制成的,不仅轻,而且坚固耐用,还可以当司机的靠背使用。
(4)赛车的轮胎是尼龙和橡胶合制的,柔软而有粘性,里面充的是氮气,在高速行驶中可以忍受每分钟上千次的屈挠变形,要是普通轮胎如在此剧烈的滚动中早就发热爆裂了。
(5)赛车还使用了电脑技术来控制燃料消耗,使有限的每一滴汽油都发挥最大的效率(因为比赛规定途中不准加油)。航天技术中从几千里外把卫星、导弹的运行参数传到地面的远程技术也应用到赛车上了,以致车手们可以随时把赛车途中的信息传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场外也可监测车手的竞技状态和运行情况。
1、第(2)节中说明最新宇航材料特点时,主要采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第(5)节中括号内的文字起了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作用。(6分)
2、第(2)节中加横线的句子是否多余?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至(5)节之间是___________关系,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4、本文第(1)节是全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2分)
乙文(24分)
无翼鸟的联想
鸟有翼,这是常识。但有一种鸟,却无翼。她端庄妩媚,能舞善啼,极讨人欢心。新西兰人爱之尤甚,将其命名为国鸟,倍加宠养之。据说,这生灵早先也曾遨游于高空,啾鸣于山林,后来被人类饲养着,无须再远走高飞了。久之,便消失了双翼,失去了飞翔的能力。这似乎是喜,因为她终于不必自己去觅食了。但实在是让人觉得悲怜,因为鸟儿失去了翅膀,毕竟是个不幸。除供人赏玩外,她再不能振翮(hé鸟翅)云间。人类宠了她,但又确实是害了她。宠她的人,倒是出于厚爱,谁知适得其反呢?不过,现在并不要紧,反正有人宠着,她尽可以饱享人间的恩惠,无忧无虑地生活。可我想,某日人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不再欣赏这畸形的美了,那时,这鸟儿又依谁而生活呢?
想起山鹰来了。山鹰训练雏鹰,总衔着雏鹰,狠心地把它扔下山崖,让它自己从山崖下练着飞上来,飞上来,终于练就了一副健劲的翅膀。
鸟儿是应该要有翅膀的,这是常识。
1、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无翼鸟早先也曾有翼。
B、无翼鸟无翼既是喜也是忧。
C、无翼鸟不能振翮云间是它的不幸。
D、山鹰训练雏鹰的做法是出于爱心。
2、划横线句子中的“畸形”是指无翼鸟 (不超过5个字),“美”是指无翼鸟 (不超过10个字)。(4分)
3、无翼鸟不能振翮云间的根本原因是( )(3分)
A、无翼鸟消失了双翼。
B、无翼鸟无忧无虑地生活,不再去觅食。
C、无翼鸟被人类饲养,受到宠爱。
D、无翼鸟为了讨人欢心,不愿再远走高飞。
4、本文以鸟喻人,作者的观点蕴含其中,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论点。
答: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5分)
6、默写古诗中字面上含有“鸟”字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或标题。(不限课文)(10分)
例句: 月出惊山鸟 出处:王维《鸟鸣涧》
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片断作文(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为树根设计一段回答的话,不少于150字。
地下细流对树根说:“你知道你有多丑吗?弯弯扭扭,粗糙灰暗,死气沉沉。你拼命地往地下钻,扎得越沉,离开阳光越远;你无休无止地喝水,永不知足地吸收土壤中的养料,你图的是什么呢?”
树根说: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作文目标达成训练
第Ⅱ卷(50分)
一、训练重点
介绍性说明文
二、作文目标
1、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2、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融于一体;
3、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三、作文指导
说明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文艺性说明文和介绍性说明文两种。有人认为介绍性说明文是介绍抽象事物的文章。如,介绍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文学……但一般认为是解说事物道理的。这个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更包括人类的某些活动,如学习、生产、劳动、文体、影剧的剧情简介,小说的内容提要,人物的生平简历,解说词等等。这种说明文,要求客观地、科学地概述客观存在的人物、事物或事理。其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这一客体的有关知识,要写好此类文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说明文最忌“言而无序”。只有做到言而有序,才能使人明白易懂。说明顺序应当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安排,可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无论采用哪种顺序,都要做到:一是反映事物本身的各种规律、功能、用途、性质等等;二是反映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如由整体而部分,由现象而本质,由主要而次要,由感性而理性。在说明时注意这些规律,就会使说明合乎逻辑,显得有条理,眉目清晰,易于为别人接受。例如《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在总体上采用由整体而部分的方法,先总体上介绍工具书的种类,然后逐一进行介绍。在逐一介绍各类书时又采用了由主要而次要的顺序。这样就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其二,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融于一体。
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目的任务不同。记叙文是动人以情,议论文是晓人以理,说明文则是授人以知。说明文既然要传授知识,就必然要具备科学性;要如实地说明客观事物,给人以准确、可靠的知识,决不允许有主观随意性。但并不是说绝对排除作者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在说明文中表现在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技巧的差异上,不能改变说明事物的客观性。《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文的开头一段,主观性很强,但其目的却是为了引出后文的说明。
其三、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要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往往也需要用分类别、作诠释、设问、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切忌笼统抽象地空洞说教,使文章干巴、乏味。
四、参考题目
1、记忆的仓库——卡片
2、大自然的调剂师——树林
3、生命的源泉——水
批 语 | |||||||||||||||
批 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