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综合测试卷

2014-5-11 0:10:58下载本试卷

安徽省砀山中学初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退(kuì)  裂(bìng)   废(xǖ)  面面相(qù)

B、憎(è)   进(dù)    身(jī)   锐不可(dāng)

C、起(jué)  附(hé)   爱(lì)   不人事(xǐng)

D、拮(jū) 防(dī)   戏(xī)   姹紫红(yān)

2.下边没有言外之意的一句话是(   )(2分)

A、老孙头神色慌张,却又笑着说:“我这真是个破马,性子又烈。”

B、他:“妈妈说,我的印(任)务是看妹妹。妈妈回来我就下班了。”

C、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儿闲了再说吧!”

D、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觉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3.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祖籍  相题并论  戒骄戒躁  贪赃枉法

B.感概  一愁莫展  再接再励  销声匿迹

C.玷污  德高望重  自鸣不凡  改斜归正

D.淳朴  一鼓作气  甘拜下风  目不暇接

4.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 同学们来信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

B.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这种错误,我们应当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C. 这篇报告文学塑造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

D. 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向上攀登。

5.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若使后之学者都( )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②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 )决心。

③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这里过着( )的农妇生活。

A.①遵守 ②坚定 ③勤快B.①遵守 ②坚强 ③勤快

C.①墨守 ②坚韧 ③勤苦D.①墨守 ②坚定 ③勤苦

6.句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王叔叔。

B.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7.作品、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或国籍)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陋室铭》 刘禹锡 唐朝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 宋朝

C.《谁是最可爱的人》 杨朔 现代 D.《竞选州长》 马克·吐温 法国

8.给加粗字选择义项都正确的是

求精 “益”的义项:①增加 ②利,有好处 ③更

自出心 “裁”的义项:①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 ②削减,去掉一部分 ③文章的体裁、格式 ④安排取舍

A.   益① 裁④   B.益③ 裁④ 

B.   益② 裁③  D.益③ 裁②

9.文言语句中加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所以动心忍性,(céng)益其所不能

B.陟罚臧(pǐ),不宜异同

(yú)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C.饮少(zhé)醉,而年又最高

马之千里者,一(sì)或尽粟一石

D.是以先帝简拔以(yí)陛下

广故(shuò)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10、写出下边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7分)

⑴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⑵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⑷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根据提供的情景说话。

一天,育人中学的初三学生黄丽正要去上学,她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不省人事。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黄丽要向学校班主任方老师请假,现电话已接通,请你代黄丽讲话,要求明白、得体。(2分)

                               

                        

二、现代文阅读(60)

(一)记叙文阅读(20分)

①夜色渐渐浓了。车厢里安静下来了,只有那不知疲倦的车轮“喀嚓喀嚓”有节奏地响着……

②在周围渐起的鼾声中,坐在对面的年轻战士,引起了我和小莉的注意。他黑脸膛、浓眉毛、虎虎棱棱的;那粗短的手指,使我想到开石头的钢钎。他正捧着一本《精修钟表》,专心地看着,好像根本就没有看到我们这两个女大学生胸前的校徽。

③“瞧,笨头笨脑的。”小莉用英语对我说着,嘴一撇,眼一眨。

④“还学修表呐,瞧他那手指头!”我也用英语说着,而且忍不住嘻嘻地笑起来。

⑤他哪能听懂英语?这不,他又咕咕哝哝地念他的“修表经”来了。

⑥小莉摆弄起小桌子上的录音机,可是怎么也弄不响。她心痛的埋怨起来:“准是刚才掉到地上给震坏了!音乐也听不成了!”

⑦我们都掉了精神,彼此偎依着,闭着眼睛,那有节奏的车轮催眠曲逐渐消失了……

⑧“哐当”一声,我们被震醒了。列车到了一个小站。我揉眼一看,对面的战士不见了。忽然我看到录音机底下压着一张用英语写的便条,意思是:录音机修好,大学生同志请听音乐。我虽笨,可是正在加倍努力学习。军队的两用人才正在开花,知识就是力量!上面署名是“战士小孙”。

⑨“啊!”我和小莉不禁失声叫了起来。她一按录音机,立刻响起了美妙的乐曲。但我们都好像没听见,一起把头伸向窗外:

⑩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棵白杨树。它没有婀娜的姿态,但是伟岸、挺拔。那质朴的躯干枝叶,在灯光的映照下,别具一番神采。那里,一个高大的战士正要出站。

12.据文意,下边一句话应该插在第__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_自然段之间。

他抬头看了我们一眼,又慌忙低下头,浑身不自在起来。(2分)

13.这篇文章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这个人。(1分)

14.小孙深夜在列车上学习,可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不计较两个女大学生的失礼,可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动帮陌路人修录音机,可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却说自己笨,这表现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德。(4分)

15.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描写。

16.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________________环境描写和______________环境描写。文中唯一用来交代故事发生时代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抄写原句)末段前三句属于___________环境描写,它起了____________作用,突出了战士小孙高大形象。(3分)

17.在下边横线上填写三个各由两个字构成的词或词组,准确概括两个女大学生在接触战士小孙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2分)

18.文中用字最少而又寓意至深、耐人寻味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抄写原句,包括标点符号)(2分)

19.简要说明两个女大学生会不正确地议论战士小孙的原因。(4分)

                                     

(二)、议论文阅读(12分)

  ①“笨鸟先飞”,说全了叫做“笨鸟先飞早入林”。这句话一向被当作天资差的人的座右铭。

  ②“笨鸟先飞”,实质上是提倡一种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精神。“笨鸟”之所以“笨”,自然是能力不足,天赋不如他人。别人干一小时,也许他要做上两三个小时;别人一次能学会,他可能要学十次八次。他想要不掉队,想要“入林”,恐怕也不得不先飞。然而,正因为他勇于承认自己的“笨”,肯于先飞,且飞行不止,因此,他也许会比某些“灵”鸟更早地“入林”。华罗庚的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一位大数学家,小时的数学成绩居然不及格,恐怕也算是“笨”了。然而,华罗庚最终成了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数学家。究其原因,勇于承认自己的“笨”,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肯于先飞,肯于飞行不止,应该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

  ③那么,是不是只有笨鸟才需要先飞呢?显然不是。那些“灵”鸟,自以为天资出众,于是自己安慰自己,说:就是晚点飞,也不会掉队。殊不知如此托辞,往往成为一个人懒惰的根源。《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不就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么?

  ④另一方面,“笨”与“灵”又是相对的。例如计算机领域,新技术的发展是如此之快,以致于原本是“领头鸟”的“灵”鸟,一旦徘徊不前,就有被科学淘汰的危险。推而广之,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何尝又不是这样的呢?由此可见,假如肯于先飞,肯于飞行不止,“笨”也会变得“灵”。同样,假如甘于后飞,甚至不飞,“灵”必然会“笨”。

  ⑤“笨鸟先飞”的精神实在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在当今中国,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发扬的吗?

20.作者引用《龟兔赛跑》这个成语故事,是为了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结合第②节内容,说说“笨鸟”能够“先入林”的原因在于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笨鸟”是指②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入林”的含义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假如在上文中,补充一个“方仲永在小时候很聪明,但是由于他未能坚持学习,最终落得和众人没有什么区别”的例子,你看应该补充在第几节?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说明文阅读(16分)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①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有足够的雨量。②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③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④这样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⑤普通河流愈到下游,水量愈多,河流愈大。⑥但在沙漠中,因为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干涸不见,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⑦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⑧据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调查,只要有水源,单新疆尚有1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25.如果删去第一段中加点的“最主要”三个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2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④句  D.第⑧句

27.这两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28.沙漠中的河流愈流愈小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这句话同上述的第__________个原因相照应。(3分)

29.“如河西走廊、柴达木……”和“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中的两个“如”的意义不相。前者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表示_____________。(4分)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0.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先帝”指__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_____(4分)

31.引文第一句意在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本段文字中给陛下提出建议是什么?(用文中四个字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翻译(2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4.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塞忠谏之路也。

A.   永州之野产异蛇。         B.四时之景不同。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D.陈胜佐之。

三、作文(共63分)

(一)下面是一个同学的一则启事,有5处错误,请一一指出。(5分)

招领启事

昨天,我在学校运动场拾到一个提包,内装钥匙一串,钢笔两支,人民币肆拾元整,请失主赶快来认领。

此致

敬礼

                  1998年12月2日

35、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题目:合作(58分)

36、社会生活中的人,必须学会与别人合作。生活中,你是不是能够和别人互相配合做事,或共同完成任务?在与别人合作方面,你也许感受过成功的喜悦,也许感受过失败的苦恼……在与别人合作方面,你的情况是怎样的?请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一两件事或几个片段,以“合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自己与他人合作的经历和感受。

2.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

3.字体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书写格式规范。

4.全文不少于600字。

答  案  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⑴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①                                 

                                                                     

22、                  

23、                                  

24、                                     

                               

                                  

25、                                    

26、    

27、                                

28、⑴               ⑵                

         

29、                                   

30、                              

31、                            

32、                  

33、                                     

34、       

35、①                         

                           

                           

                            

                                                           

© 2002-2014 灏忚嵎浣滄枃缃�www.zww.cn 鐗堟潈鎵€鏈� 鍏充簬鎴戜滑 鐗堟潈璇存槑 閯侷CP澶�05002343鍙� 姝︽眽甯傚叕瀹夊眬澶囨鍙�:4201502084
鏌ユ壘浣滄枃   瑕� 浣滄枃鎶曠ǹ锛岃鍏� 娉ㄥ唽 鑱旂郴閭: xhzww@126.com 鏀惰棌灏忚嵎 ,浠ュ厤蹇樿 闂绛旂枒 QQ 782880378 鏈夐棶棰樿鐣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