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中升学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一)

2014-5-11 0:10:58下载本试卷

初中语文第六册期中测试题

                         

孙永美

 

第Ⅰ卷 ( 70分)

一、语文知识及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给带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狭(  )                ②浅尝止(  )      

    ③秘密杀(  )           ④肆无忌(  )      

 2、阅读后再填空。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上段文字出自(          )课文中,体裁是(   ),作者是  (   ),我们在本册中曾学过与此文一样,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回忆性课文是(     )。

  (2)上段文字,作者的语言形象逼真,是因为调动了(  )、(   )两种修辞

      手法。

 3、说明文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默写填空(5分)

1、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2、人类语言的特点是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

  (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开头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演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共14分)

 1、“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这句话里的“中国人”是指哪些人(  )

  A、指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即将被枪毙的中国人。

  B、指围着看枪毙人的一群中国人。

  C、指即将被日军当作俄国侦探枪毙的中国人和围着看的一群中国人。

D、指课堂里的“我”。

 2、“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声调难听  

   B、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C、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看电影的情绪。

  D、“我”不好起哄,别人这样做,自己十分反感。

 3、文中两个“他们”,第一个“他们”是指------;第二个“他们”是指-----。

 4、“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中的“那时那地”指:  

                              

 6、“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中,“我的意见”是指:        

 7、“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    ,这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    精神。

 8、这段文字运用了              表达方式。

  (乙)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我们看了都非常佩服。后来知道这两句话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叫“鹦鹉学舌”)。只有人们的说话是从具体情况(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变。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试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可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动物所办不到的。

 1、这段文字的重点句子是:                  

 2、人类的语言与鹦鹉、猩猩的语言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3、这段文字开头通过记叙,写出了鹦鹉能言与猩猩能言的由来。首先交代了             、和      ,这样写是为了下文的   服务的。

 4、人类的语言能够“随机应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                                 

                                  

 5、这段文字所运用主要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       

 6、“后来知道这两句话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以过了若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句中的“有来历”指的是     “有问题”指的是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丙):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有时竟会使你难忘。

  那年, 我领了营业执照摆个小摊档,它在县人民医院大门口的右侧。卖的是水果、糖果之类探望病人的礼品,生意很不错,光顾的人不少。真可谓“户纳东南西北财”了。

  “烦你给我几斤雪梨。”一个柔和的声音。

  哦,是她!

  我着意多看了她一眼。她也微笑地看着我。她面色略略苍白,皮肤细腻,眉清目秀,梳着齐耳短发,整个人显得清丽、大方。虽然有四十岁了,我仍觉得她好看。

  其实,我早就注意她了。她多次光顾我这小摊。特别是医院做手术繁忙时,她便常来买些水果之类的东西。我猜她是某个单位的妇女干部。

  她买慰问品,很多时候是自己掏腰包,偶尔才要上一张报销的发票。 

  我觉得这类干部难当。工资不高,工作辛苦,干公家的事有时还自己赔上钱。 

  我见过另一类干部,他们也来过我的小摊,高档烟,高档酒,不问价钱,挑了就说:“开张发票!”

  这回,她买了较多的东西。我快速地按按计算器,说:“一共12元。”

  她递给我钱,说:“麻烦开张发票。”

   听说她要开发票,我心里好受了一些。不知为什么,我忽然灵机一动,把12元金额写成了28元。

   我为自己的灵机而高兴,觉得这样可以稍稍弥补一下她的辛苦。当然,也带有酬谢她常光顾我店的意思。

   她接过发票,转身之际,发现了数字的出入。“错了”。她说。脸上带笑,笑得很中看。

  “没错,就这样。很多人都这样。”我也在笑,带了一点狡黠和得意。她苍白的脸涨红了,那么严肃,还带怒意。

  “这是什么意思?你不觉得这样是在侮辱别人的人格吗?”

  什么?有这么严重吗?这可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懵了,记不得怎样重新给她开发票的,朦胧中,只记得她临走时,轻轻地说:“小伙子,记住,很多东西不是金钱可以换取的。”

  什么东西是金钱换不了的呢?这是一道试题,我苦思冥想了许久。

 1、“户纳东西南北财”在文中的意思是                 如果以“户纳   东西南北财”为对联的上联,请你对上下联:                     

 2、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3、“我”把12元金额写成28元的原因是:                        

                               

 

 4、“她苍白的脸涨红了,那么严肃,还带怒意”的原因是:               

                            

 5、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                                

 6、联系全文,说说“什么东西是金钱换取不了的”?

   答:                                  

  (丁)科学的生命是创造,要创造就要勇于思考,敢于向科学权威和旧的理论体系挑战。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得好:“自然科学中的每一个发现,几乎都是通过对某种概念的放弃而取得的。”在科学领域,人们尊重权威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尊重绝不应该变成迷信。

  华罗庚堪称数学权威,但他也可能弄错一些问题。1955年,厦门大学年轻的毕业生陈景润,在精读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的过程中,发现华罗庚的“它利问题”存在着错误。经过反复验算,陈景润确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他写了一篇论文,并附了一封信寄给华罗庚,信中说:“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愿帮你拭去。”华罗庚在全国第一次数学讨论会上,亲自宣读了陈景润的论文。陈景润没有因为华罗庚是权威而放弃真理,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赞叹。同样,华罗庚没有因为陈景润是无名小辈而拒绝批评,表现出的虚怀若谷的精神令人敬佩。

1、 本文的论点是                                    

 2、简要概括出本文两个论据的内容。

 (1)                                           

 (2)                                          

 3、第三段文字所举的事例既写了陈景润,又写了华罗庚,重点写谁?为什么?

    答:                               

 4、三段文字中“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原帮你拭去”一句中的“尘”是                     指           里为什么用“微尘”而不用“灰尘”?

   答:                                        

 5、从文中看,作者对名人和权威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答:                                        

         第 Ⅱ 卷

四、片段作文(15分)

  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

  有些同学写字十分潦草,作业本上的字迹常常让人辨认不清;还有一些同学书写马马虎虎,错别字很多。别人向他们提出这些问题,他们却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小缺点,何必小题大作。

(1)这则材料指出了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一个什么问题。(限6个字回答)

                                            

 (2)当“别人”向这些同学提出批评时,他们是怎么认为的?(用自己的话来说)   

                                              

 (3)你认为这些同学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请用一个判断句来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4)围绕你自己的看法(论点),选用一则名言论据和事实论据,并就事实论据作点分析。

A、 名言论据:

  B、事实论据:(不超过100字)

五、作文(50分)

题目: 这件事告诉了我

要求:1、围绕中心通过事件表现主题,具有心理描写。

    2、主题明确 ,内容真实、具体。

  3、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