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
第10课 怎样丢掉学生腔
( 一 ) 基础知识
1 . 给下列字注音
辄 ( ) 扪 ( ) 咂 ( ) 戮 ( )
2 . 给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尽删支____ 话不由_____ 我行我______ ______心自问
____心妄想 出类拔_____ 浅尝______止 咬文______字
3 . 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
A . 尽删支冗:删掉一切多余东西。支,分支的,附属于总体的部分。冗,多余无用的部分。
B . 话不由衷:说出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指心口不一致。
C . 众所周知: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广泛地告知众人,让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D . 言之有物:文章或言论有充实的内容。
4 . 选词填空
①专从语汇上_____是否学生腔,是不合适的。
②我看哪,学生腔恐怕是写文章的一种______。
③就摆起架子,_____拿一些好听的词儿装饰门面。
④事实上,好文章不仗着空洞的修辞来_____,而必须有生活气息,亲切动人。
5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俄国人曾经在几年内,经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方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突然爆发出来了。
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指出下列复句类型
①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
②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 )
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 ( )
④中国人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
7 . 下列句子的分析,对的打“√”,错的打“×”
A . 《工作的大小》是邹恩润的一篇思想短语。是在当时有些参加救亡运动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贡献的大小由工作大小所决定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 )
B . “尽删支冗”意思是所有的东西不管有用还是没有用的都去掉。 ( )
C . “邹”和“周”,“诚”和“程”,“书”和“苏”,分别注音前面两个都是zhōu,第二组都是chén,第三组都是shū。 ( )
D . 《怎样丢掉学生腔》的作者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写过《济南的冬天》和小说《在烈日和暴雨》。 ( )
( 二 ) 阅读部分
我看哪,学生腔恐怕是写文章的一种习气。这就是说,一执笔为文便摆起架子来,话不由衷,有现成话不用,故意找些不必要的词儿作装饰。这样写出的文章总是没有多少生活气息,空空洞洞,说的多而含意少,咬文咂字而欠亲切生动。写这样文章的人总以为把“众所周知”“然而何以”一用上便有了文学味道。事实上,好文章不依仗调整修词来支持,而必须有生活气息,亲切动人。我们要丢掉这个架子,这个不好的习气。别以为文章是一些陈词滥调组织成的,也别以为文章是凭空想出来的。必须言之有物,也就是有生活。有生活就不是说空话,不用陈词滥调。青年们的生活经验较少,但不能说一点经验也没有。那么便该老老实实,有多少说多少,论得真切生动。不要知道一点而写出一大车来。知道一点,若能深入,也能写出好文章来。就怕摆起架子,光拿一些好听的词儿装饰门面,以为一用上“伟大”,文章也便伟大。没那个事。
1 . 在这段话里作者评论了“学生腔”
①学生腔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腔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造成这种学生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克服学生腔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 . 剖析学生腔的文章内容:
B . 强调写文章要精;
C . 强调写文章要有生活;
D . 剖析学生腔的文章内容空洞,强调写文章应写生活经验。
3 . 读文中画“ — — ”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句中“伟大”引号的作用是:
A . 引用原文 B . 表强调 C . 讽刺否定
参考答案: ( 一 ) 1 . zhé mén zā lù 2 . 冗、衷、素、扪 疾 萃 辄 咂 3 . C 4 . ①断定 ②习气 ③光 ④支持 5 . ①把,将 ②副词。表示得出此结果不容易。③介词,相当于“被”,常跟“所”字配合使用。 6 . ①并列 ②条件 ③转折 ④因果 7 . A . √ B . × C . × D . ×
( 二 ) ①摆架子,话不由衷,故意找词装饰。②没有生活气息,空洞无物,语言欠生动亲切。③没有生活气息。④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有多少写多少,对现实生活要观察、思考、总结。 2 . D 3 . B
单元知识小结
本单元课文是议论。学习议论文首先要弄清一篇文章的观点,即论点。然后要弄清论据和论证。议论文具有观点鲜,分析深刻,逻辑严密,语言精确的特点。这个单元有政治论文、杂文和短评,要掌握各自的特点,要学会写短评。
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
1 . 选出下列音、形全对的一组 ( )
A . 转 ( zhuǎn ) 文 钻 ( zuān ) 研 咬言咂字
B . 装饰 ( shì ) 锤 ( chuí ) 练 陈词烂调
C . 支冗 ( rǒng ) 传诵 ( sòng ) 出奇制胜
2 . 给下列各词语按感情色彩归类 ( 填序号 )
①讽刺 ②避免 ③众所周知 ④简练 ⑤修养
⑥乱七八糟 ⑦精彩 ⑧赞扬 ⑨话不由衷
A . 褒义词:________ B . 中性词:_________ C . 贬义词:________
3 . 组词
①容 ( ) 荣 ( ) ②贡 ( ) 共 ( ) ③仁 ( ) 任 ( )
④劈 ( ) 譬 ( ) ⑤抵 ( ) 低 ( ) ⑥晦 ( ) 诲 ( )
⑦卒 ( ) 率 ( ) ⑧献 ( ) 羡 ( )
4 . 下列词语中都有“疾”字,依次对“疾”字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
词语:讳疾忌医 疾风劲草 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A . 疾病 强大 讨厌 困苦 B . 痛苦 快速 痛恨 病通
C . 病痛 猛烈 讨厌 疾病 D . 疾病 猛烈 痛恨 疾病
5 . 找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①嬉戏 ( ) ②奇特 ( ) ③古稀 ( )
④终于 ( ) ⑤蕴藏 ( ) ⑥冶炼 ( )
6 . 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 . 浅尝则止 失之交臂 我行我素 闷心自问 ( )
B . 美丽端庄 疾心妄想 坚苦卓绝 无懈可击 ( )
C . 严谨勤奋 梦寐已求 差之毫厘 形态活泼 ( )
D . 准确敏捷 不以为然 视而不见 漫不经心 ( )
7 . 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①这就是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_______。 ( A . 情形;B . 情景;C . 情况 )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______了全世界。 ( A . 惊动;B . 震动;C . 动摇;D . 震惊 )
③蒋介石把中国______到了绝境。 ( A . 拉;B . 拖;C . 推 )
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______日本帝国主义之后,进行了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 A . 消失;B . 驱逐;C . 打跑 )
9 . 下列各句如果是单句,指出句子主干,如果是复句,指出层次关系。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科学的严密性、工作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我国古代的一句格言。
③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已经不仅仅是获得科研成果的前提,而且是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④他的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熔炼,才有可能化石为金。
⑤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铆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10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的,端起架子写文章,必怕写得短。这又是个毛病。文章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不要以为非长篇大论不算文章。文章跟别的艺术品一样,必须求精,出奇制胜。长篇如是,短的也如是。一首五言绝句不过只有20个字,可是写得精辟,亦足传之千古。短而精比长而不精要好得多。该写1000字的,无须写10000字。反之,写了10000字之后,再看看,能不能把它减到5000字或更少?一句想透了的话可以顶三句五句用。我们要写想透了的话。写文章不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的事,而是千锤百炼的事,由矿石里炼出金子来。《红楼梦》很长。这部书写了许多年,故长而精。这好比开了一座大矿,慢慢地提炼出许多金子来。长或短宜以题材与形式而定。长的短的都该尽删支冗,力求简练。乱七八糟地写了一千万字,并不能算作长篇小说;东拉西提地写了5000字也算不了好的短篇。不管长短,都须求精。求精便可减少些学生腔。
( 1 ) 这篇文章属于_______。这种文体集中议论文艺的某一方面问题,______,_____。
( 2 ) 选读的这一段指出了“学生腔”的另一种“毛病”即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为证明观点,老舍先生引了两个事实论据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 4 ) 在这一段里,作者用事实 证明论点并附以简明评论,最后总结,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长篇如是,短的也如是”中的“是”词性是_______词,代指前文中的________。
( 6 ) “五言绝句”中的“言”正确义项是 ( )
A . 话; B . 说; C . 汉语的一个字
( 7 ) “亦足传之千古”中的“足”的正确义项是 ( )
A . 脚,腿; B . 充足,足够; C . 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 D . 足以
( 8 ) “写文章不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的事,而是千锤百炼的事,由矿石里炼出金子来。”此句第一层的复句关系是________关系。此句所用修辞方法是________。
( 9 ) 注音: 尽删 ( ) 拉扯 ( )
( 10 ) “求精便可减少些学生腔”一句中的“些”能否删除?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 C;2 . A. ④⑦⑧ B. ②③⑤ C. ①⑥⑨ 3 . ①容易 荣誉 ②贡献 共同 ③仁义 责任 ④劈山 譬如 ⑤抵制 低头 ⑥阴晦 教诲 ⑦士卒 率领 ⑧贡献 羡慕 4 . D 5 . ①游戏 ②独特 ③70岁 ④最终 ⑤蕴含 ⑥提炼 6 . D 7 . ①偏正 ②动补 ③主谓 ④偏正 ⑤主谓 8 . ①A ②B ③B ④B 9 . ①发展提出要求 ②“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格言 ③递进 ④……,|……,‖…… ⑤条件 因果 条件 10 . ( 1 ) 文艺短评。深入剖析,说清道理。 ( 2 ) 端起架子写文章,必怕写短。必须求精。 ( 3 ) ①五言绝句②《红楼梦》 ( 4 ) 不管长短,都须求精 ( 5 ) 代词,“必须求精,出奇制胜”。 ( 6 ) C ( 7 ) C ( 8 ) 并列;比喻 ( 9 ) shān;chě ( 10 ) 不能。“些”表示程度、范围。
第11课 《农村调查》序言
( 一 ) 给加括号的字注音
恭(谨) ______ 狭(隘)_____ 幼(稚) _____ (痛)感 ______
( 二 ) 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 这里指工作作风飘浮 ) 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实情……
B . 东张西望 ( 这里议论或批评 ) ,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C . 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 这里指没有知识的乱说 ) 。
D . 我们党吃所谓“钦差大臣” ( 这里指“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的人 ) 的亏,是不可胜数的。
( 三 ) 下面一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
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
A . 借代 B . 比拟 C . 借喻 D . 暗喻
( 四 ) 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十分必要,__ 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___ 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 __ 至今不悔;__ 不悔,我 __ 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
A . 否则 却 不介 如果 就 B . 但是 不管 则 而且 还是
C . 否则 虽然 却 不但 仍然 D . 如果 不但 却 不仅 而且
( 五 ) 本文是一篇议论为主的序言,它的中心论点是: [ ]
A . 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B . 了解情况的方法
C . 进行社会调查的正确态度 D . 批判不重视调查研究的错误态度
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
A . 分 —— 总结构 B . 总 —— 分 —— 总结构
C . 总 —— 分结构 D . 并列结构
( 六 ) 文章第一部分为什么要进行社会调查,第二部分说明了怎样进行社会调查;再加上结尾部分,内容和结构已较完整。为什么作者又在第三部分再度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 这样是不是显得重复罗嗦 ?
( 七 ) 文章的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写出每一层的大意。
( 八 ) 阅读课文第 3 段,分别用四个字概括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者对待调查研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 _______ 机会主义者的态度 __________
( 九 ) 阅读课文第 4 段,作下面各题:
1 . 为什么说开调查会是最好的方法 ? 试用八个字回答。
2 . 开调查会应注意什么问题 ?
3 . 作者在本段提出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著名观点是: [ ]
A . 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B . 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
C . 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 D .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 十 ) 举例说明本文语言准确、通俗而又生动、形象的特点。
( 十一 ) 指出下面几段话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 . 斯大林的话说得对:“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当然又是他的话对:“实践若不以革命理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 )
2 . 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 )
( 十二 )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1 . 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活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掌握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
①这段文字可以划分为三层,划分层次并写出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活情况”,其中“生活”的含义是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周密的调查”的含义是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①青年人要就要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集中。
②也有这样一种人,因为东听一句西听一句,把自己弄得惶惶无主,本来开始他还有主意,这样一听就失掉了主意。
③我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是还必须加以思考。
④一个人长着两只耳朵,能听话;长着两只眼睛,能看东西;长着两个鼻孔,能闻味。
⑤听话,能听正面的,也能听反面的;看颜色,能看白的,也能看黑的;闻味,能闻香的,也能闻臭的。
⑥所以人的机能也是合乎辩证法的。
⑦我们必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辨别是非,从青年的时候起;就培养这样的思考力。
问题:
①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 ( )
A . 我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B . 我们必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辨别是非。
C . 青年人要学习,就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集中。
D . 我们一定要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②这段话层次的正确划法是 ( )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③选择正确反映这段话各层层意的一项。
A . 青年人要学习就要多听;听各方面意见还需要思考,再从人体生理机能方面分析、论证,要求从青年时候起就培养思考力。
B . 提出论点;列举反面例子加以阐述论点;分别说明耳、眼、鼻的功能,用以进一步阐明论点。
C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 . 提出要听取意见;批评不听取意见的错误;号召人们要重视听取意见。
④语段中的第⑥句是对哪些句子而言的 ?
A . 对②③④而言的。 B . 对③④句而言。 C . 对④⑤句而言。 D . 对⑤句而言。
⑤文中“从青年的时候起,就培养这样的思考力”中“这样的思考力”指的是 ( )
A . 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集中的能力。
B . 听取各方面意见,辨别是非的能力。
C . 不但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还必须加以思考的能力。
D . 认真听取意见的能力。
( 十三 ) 作文:对 _______ 的调查
( 范文 ) 成末节俭,败于奢侈
—— 对我班 24 位同学生活费用的调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学生的生活费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解目前中学生生活费用的基本情况,我对我班 24 位 同学进行了调查。他们的生活费用基本是 50 元、100 元、200 元三个档次。
生活费用每月 50 元以下的有 7 人,他们一般来自工人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这些人都能勤学苦读,因此学习成绩都不错。其中王小方因父亲久病在床,利用周日打工,一方面还要担任学习委员,从初一到初三一直名列前茅。可见,穷人的孩子立事早,能够自强自立。
生活费用每月在 100 元左右的有 5 人,他们一般来自机关干部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同学生活很朴素,衣着朴素大方,平时也不买零食。我问他们“既不穿,也不吃,这一百元钱用在哪了 ? ”他们一般回答:“主要用来买书和学习用品”。由于书买得多,阅读面扩大了,视野开阔了,这些同学都比较健谈,尤其爱好文学,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5 人有 4 人在我班为前十名。其中有一位同学还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她是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杨影同。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生活费用每月在 200 元左右的有 12 人,他们多数来自个体户、厂长、经理之家,少数来自高干家庭,他们大多有一种优越感,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游戏机、高档服装和明星画上面了,因此,学习成绩均在 30 名以后,真可谓“死于安乐” !
通过上述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的好坏,与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用不成正比。相反,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却能克服家庭的困难,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学习成绩总是占上游,而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而不能充分利用良好的条件,学习不好,正如古人说:“成于节俭,败于奢侈。”
参考答案:
( 一 ) jǐn ài zhì tòn
( 二 ) C
( 三 ) C
( 四 ) C
( 五 ) A B
( 六 ) 不显得罗嗦重复。作者最后把自己摆进去,用“痛感”二字,极言感受之深刻”再次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毛主席表明自己的志愿,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谦虚谨慎革命品质的集中表现,也寄托了对每个党员、革命干部的殷切希望。
( 七 ) 调查什么 —— 社会各阶级的生活情况。怎样进行社会调查再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意义。
( 八 ) 眼睛向下 首望天
( 九 ) 1 . 简单易行、忠实可靠 2 . 到会对象 对到会人应有的态度 每次开会的人数 必须有调查纲目与到会人讨论 3 . D
( 十 ) 例句略
( 十一 ) 1 . 道理 2 . 事例
( 十二 ) 1 . ①每句一层。第一层:了解情况的惟一方法是调查研究。第二层:调查的方法。第三层:采用这一方法的意义:②具体的、活生生的材料;③指调查的范围广、人数多、调查细致。2 . ①C ②C ③B ④C ⑤B
第12课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 一 ) 基础知识
1 . 找出没有正确解释黑体字的一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 )
A . 一念未遂 ( 如愿,成 ) 遂趁年纪轻,蓄了发 ( 于是 )
B . 雨村详加审问 ( 详细 ) 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 ( 上报 )
C . 雨村忙具衣冠 ( 穿戴 ) 一损俱损 ( 都 )
D . 今狭路相遇 ( 互相 ) 大丈夫相时而动 ( 等待 )
2 .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 ( )
A . 长篇小说 B .
中篇小说 C . 短篇小说 D . 长篇小说节选
3 .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 ( )
A . 以断案为线索。
B . 以葫芦僧的命运为线索。
C . 以“葫芦”案 —— 即不清白、糊里糊涂的观点为线索。
D . 以葫芦案的案情发展为线索。
4 .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 )
A . 门子 B . 贾雨村 C . 门子和贾雨村
5 . 小说的几要素是 ( )
A .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 . 人物、环境、情节
C . 论点、论据、论证
D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6 . 填空
( 1 )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该小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 2 )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标题中“葫芦”二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红楼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描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反映了______________,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 ) “护官符”上的四句话,是运用谐音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四大家族”的财富和权势。 ( )
( 2 ) 贾雨村胡乱判案后就寻了个不是把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远远充发了。惟一的原因是新门子了解他往日贫贱的底细。 ( )
( 3 ) 小说的要素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 )
( 4 ) 门子是封建衙门里的下层人物,是一个世故的差吏。 ( )
( 二 ) 阅读部分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②,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急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己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 . 对词语“仗势倚情”“徇情枉法”黑体字的正确解释,依次应为: ( )
A . 凭借 仗恃 曲从 使歪曲
B . 依傍 顺从 宣示 徒然
C . 依靠 偏倚 牺牲 冤屈
D . 借助 依靠 依从 不合正道
2 . 结合上下文,解释带点词意:
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概括写出贾雨村办的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选择恰当性格特征的序号写在每件事后的括号内。
A . 阴险毒辣 B . 老奸巨滑 C . 阿谀奉迎
①第一件事突出 ( )
②第二件事突出 ( )
③第三件事突出 ( )
5 . “雨村便急忙修书二封”中的“急忙”一词揭示贾雨村: ( )
A . 办事认真,及时向上级禀告
B . 趋炎附势,急于领赏
C . 办事利落,说办就办
D . 办事巧妙,不负皇恩
6 . “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说明: ( )
A . 冯家打赢了这场官司,为冯渊伸冤雪恨。
B . 冯家打赢了这场官司,欲得些烧埋银子的目的达到了。
C . 冯家得了烧埋银子也就此了案,说明世态炎凉。
D . 冯家输了这场官司,凶手逍遥法外,但也只好作罢。
7 . 贾雨村充发门子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远远的充发了才罢”,句中“远远”一词说明 ( )
A . 贾雨村过河拆桥,心毒手狠。
B . 门子有过错应该打发走。
C . 重叠使用“远”字,加强语气。
D . 门子在雨村面前过于精明。
9 . 这段文字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 )
A . 行动和心理描写 B . 行动描写 C . 心理描写
10 . 贾雨村形象的社会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吏。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上文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所提的“护官符”上的四句俗谚口碑,它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四大家族的财富和权势,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护官符》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
A . 点明贾雨村徇私枉法的背景。
B . 说明冯家告了一年的状也无人作主的原因。
C . 说明门子借此巴结贾雨村以求得重用。
( 三 )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这英莲 ? 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 ! —— 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 ”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 ! 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 ! 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①“因私枉法”中的“因”的含义是 ( )
A . 因为 B . 原因 C . 沿袭 D . 根据、凭借
②引文的主人公是 ( )
A . 英莲 B . 薛蟠 C . 冯渊 D . 门子 E . 雨村
③“相时而动”的“相”读音为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④“你说的何尝不是”和“是实不忍为的”两句中的“是”的意思是 ( )
A . 都是“对,正确”意思。
B . 都是“这”的意思。
C . 前一个是“对”;后一个是“这”。
D . 前一个是“这样”;后一个是“对”。
⑤这段文字描写人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⑥下面是对门子献计时性格的概括,正确的一组是 ( )
A . 胸有成竹,很有主见
B . 装腔作势,老谋深算
C . 趋炎附势,阴险刁滑
D . 能说会道,很有学问
⑦划横线句子表明贾雨村真正用意的一项是 ( )
A . 贾想为民伸冤,上报皇恩,下为黎民百姓作主。
B . 故作姿态,以落个“清正”美名,捞升官的资本。
C . 新官上任,严格执法,以体现他善良的本质。
D . 主持公道,做一个清正的父母官。
⑧文中的“贾府”、“王府”、“薛蟠”分别对应“护官符”中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选出句了中黑体的“何”字不表示疑问的一项是 ( )
A . 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 ?
B . 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
C . 老爷当年何其明决。
D . 今日何反成了个没主意的人了 !
E . 老爷何不顺水行舟
F . 你说的何尝不是
( 10 ) “系贾府王府之力”中的“王府”与哪句口碑一致 ?
A .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B .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吏。
C .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D .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参考答案:
( 一 ) 1 . D 2 . D 3 . A 4 . C 5 . B
6 . ( 1 ) 清,曹雪芹,《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 2 ) 本是“糊里糊涂”的意思,这里是“枉法断案”的意思 ( 3 ) 我国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贾宝玉、贾、史、王、薛,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它必然崩溃、灭亡的历史趋势。7 . ( 1 ) √ ( 2 ) ×( 3 ) ×( 4 ) √( 2 ) 原因是门子知道他断案的底细 ( 3 ) 小说的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
( 二 ) 一、1 .
A 2 . 详:详细 修书:写信 会:善,美;敬称是是:错误,不对之处 3 . ①胡乱断了此案 ②急忙修书两封 ③远元发配门子 4 .
①B ②C ③A 5 . B 6 . C 7 . ①门子掌握贾雨村徇情枉法的罪证 ②门子了解贾雨村的底细 ③门子精明强干对贾雨村不利。8 . A 9 . A 10 . 通过贾雨村徇私枉法,深刻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权势与罪恶,以及封建官腐的黑暗与腐朽。二、夸张,比喻,谐音A;三、①D ②E ③xiànɡ 看准时机再行动,④C ⑤对话 ⑥C
⑦B ⑧“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⑨C ( 10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