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中招模拟试题

2014-5-11 0:07:55下载本试卷

2 0 0 6 年 中 招 模 拟 试 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8分)

1、将下列文字(含标点)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要求正确、整洁、美观。(2分)

人当自信,自见明,自信笃,可以处大事。

2、 读下面的话,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暮春,中午,踩着qí(    )垄间(    )苗或者锄草中耕,煦(    )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qìn(     )人心脾。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精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富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辅相成,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

B.   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C.   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的人数每年达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艾菲尔铁塔。

D.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4、古诗词默写填空。(4分)

(1)《游山西村》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中描写优美山水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面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哪个人物,故事的名称是什么。(2分)

(1)□□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面前。□□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人物:(        ); 故事名称: (              )

(2)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人物:(        );故事名称:(              )

6、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2分)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答:

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4分)

雕塑自我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抗金英雄岳飞通晓兵书,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能把蒙古兵打得愧不成军,岳飞在他的时代雕塑自我,宋末宰相文天祥具有"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也不投降,文天祥在他的时代雕塑自我;"为中华掘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周恩来在他的时代雕塑自我,历史赋予时代要求,时代要求雕塑自我。

(1)这段话中有两个字写得不正确,请找出来加以改正。(1分)

  ①       改为          ②       改为   

(2)这段话中的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加以修改。(2分)

  答:

(3)这段话中有二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进行修改。(1分)

   ①                       ②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①我一直都在寻求挫败。

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位于零的一次冒险。

 ③记得故事中那个叫"指"的第一剑侠吗?终其一生,他遇不到一个对手,人间再没有可以挫阻自己的高人,天地间再没有可匹敌可交锋的力量,真要令人忽忽如狂啊!

④生来有一块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但更大的幸福却发生在他掷玉的刹那。那时,他初遇黛玉,一见面,彼此惊为旧识,仿佛已相契了万年。他在惊愕中竟把那块玉胡乱砸在地上,那种自我的降服和破碎是动人的,是真爱情最醇美的倾注。

 ⑤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陈师道一遇见黄山谷,就烧掉了自己的书稿,虚心去向黄山谷学习。一个人能碰见令自己心折首俯的高人,并能一把火烧尽自己的旧作,应该算是一种极幸福的际遇。

 ⑥《新约》中的先知约翰,一见耶稣,便屈身降志。他对人们说:"我仅仅以水为你们施洗礼,他却以灵为你们施洗礼,我之于他,只能算一声开道的吆喝声!"《红拂传》里的虬髯客一见李靖,便知天下大势已定,于是飘然远引,那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大唐盛世的李靖,我多么想见他一眼啊!清朝末年的孙中山也有如此风仪,使四方豪杰甘于俯首授命。生的悲剧原不在头断血流,而在于没有大英雄可为之赴命,没有大理想供其追求。

 ⑦我一直在寻求挫败,人生天地间,还有什么比挫败更快乐的事?站在千丘万壑的大峡谷前,感到自己渺小得像蝼蚁一样,还有什么时候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卑微下来,享受大化的赫赫天威?曾记得一个夏夜,卧在沙滩上,看到满天繁星如雨阵如箭镞,一时几乎惊得昏了过去,感到一种投身在伟大之下的绝望,知道人类永远不能去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不过,这份绝望使我一想起来就觉兴奋昂扬。试想,宇宙如果像一个窝囊废一样被我们征服了,日子会多么无趣啊!读圣贤书,其理亦然。读一些好书,仿佛看见洞照古今长夜的明灯,听见声彻人世的巨钟,心中自会涌出一份不期然的惊喜,知道我虽愚鲁,天下人间能人正多,这一番心悦诚服,使我几乎要大声宣告说:"多么好!人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我连死的时候都可以安心了!因为有这样优秀的人,有这些美丽的思想!"此外,在印度见到特瑞沙,在非洲见到史怀哲,或是在美术馆看"八大山人"、石涛,在博物院看周鼎宋瓷,都会兴起一份"我永世不能追摹到这种境界"的激动。这种激动,这种虔诚的服输,是多么难忘的大喜悦啊。

⑧如果问我此生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便是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地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8、第五段列举陈师道的例子,证明了什么道理?(2分)

 答:

 

9、文中划线句子中“这样的例子”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2分)

答:

10、 从第⑥段看,"大英雄"指_____、_____、_____三人。(2分)

11、第⑦段画线句中,"这份绝望"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2分)

答:

12、作者为什么要"寻求挫败"?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我想念一朵小花。

  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桃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而这朵桃花却骤然开发了,它独立站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较小的花瓣,舒展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寂寥的小院,看满园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栅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高邈的天穹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的斜睨着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但它毫不羞怯的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的红,不遮不掩的红,在无边灰暗的背景下孤独的灿烂。

 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着它绚烂的年华,享受着美丽的生命。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使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土下的根须都听到它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

 于是引来了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的抚摸,把他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是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他们的娇面旋转虹彩。于是引来依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着他们嘤嘤飞响,倾听那些恬美的销魂的诉说。

 但那朵开的最早的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哪个位置。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的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的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有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3、作者之所以说这朵桃花是朵“早醒的桃花”,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4、“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意义?请从三个方面回答:(3分)

答:

15、“它独自站在枝头”,“独自营造着春天”,“露出新鲜的浅笑”,“声音那么甜柔新鲜”等句中反复用了“独自”和“新鲜”,“独自”的含义是什么?“新鲜”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6、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感悟,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分)

答:

(三)读《朱仙镇年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①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兴起于北宋,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北宋初年,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又将我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年画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

②北宋末年,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繁荣的市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45里外的朱仙镇。明清时期,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据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300余家。清末时,由于朱仙镇河道阻塞,航道不通,木版年画与其他商业都日趋萧条。

③抗日战争爆发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业迁往开封,自此又掀起木版年画繁荣的第三次高潮。据朱仙镇年画社老艺人郭太运回忆,当时开封的年画作坊有60多家,主要集中在东大街,西大街、中山路和书店街。著名的老店有“汇川”、“云记”、“鸿记”、“天福利”等。

④我国历来有贴年画的风俗,农村更为讲究。每到年关临近,生活再困难的人家,也要买些年画贴到门上。年画不仅增加了过年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意愿。像五谷丰登、宅院安全、子孙繁盛、辟邪驱灾等信念,都在年画中表现出来。

⑤不同的门,要贴内容不同的年画,这是民间几千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一般来说,院子大门上的年画,画的都是武将,而屋子的门上多是文官,堂屋门上常选择五子登科。

⑥“二十八,贴花花。”每年腊月二十八以后,在贴年画的欢声笑语之中,人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讲了多少年多少代的故事。降妖捉鬼、镇宅辟邪的钟馗,为李世民护驾的尉迟敬德和秦琼,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被姜子牙封为神仙的赵公元帅和燃灯道人,相互谦让互敬互爱的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促进了兄弟妯娌之间的和睦。这些独特的审美情趣,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产生、发展的前提。正是劳动人民这些朴素的欣赏习惯,才保持了木版年画经久不衰的魅力,使这株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生命永存。

⑦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四川的绵竹并称为全国著名年画,是由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有些地方的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朱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自然和谐。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了中外美术界的重视和赞誉。

17、选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请写出各部分的起止并概括段意。(3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18、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兴起于北宋的两个条件是什么?(2分)

答:

19、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繁荣的三次高潮分别在什么时期?(1分)

答:

20、朱仙镇木版年画有那些独特的风格?(2分)

答:

21、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欣赏。(12分)

(一)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⑾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⑿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⒀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⒁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⒃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2)先达德隆望尊。          尊:

(3)色愈恭,礼愈至。        至:

(4)卒获有所闻。            卒: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24、选文中表现作者学习勤奋的句子有____________,表现作者生活艰苦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只写句子序号)(2分)

25、结合选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2分)

答: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憾”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四、作文(40分)

 以“         的变化”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每错一字或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书写不规范的酌情扣分。

2、畦    jiàn      xù     沁

3、A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武松,武松打虎;关羽,刮骨疗毒。

6、略。

7、“愧”改为“溃”;  “掘”改为“崛”;   宋末宰相文天祥具有"留取丹心照汗青",删除“具有”一词,或句后加“的高尚气节”;  “岳飞在他的时代雕塑自我,宋末宰相文天祥”中的逗号改为分号,“周恩来在他的时代雕塑自我,历史赋予时代要求”中的逗号改为句号。

二、

8、说明挫败可以给人带来惊喜、幸福。

9、指“独孤求败”因没有挫败而孤独痛苦,贾宝玉因挫败而惊喜、幸福。

10、指耶稣、李靖、孙中山。

11、“这份绝望”指的是面对宇宙的伟大,感到人类永远无法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兴奋昂扬”是因为意识到人类尽管无法征服自然,达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但也永远不会失去追求和理想。

12、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地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13、它是春天里生命的先觉者。

14、(1)独自营造春天,使它的生命年华绚烂美丽;(2)使死寂的世界顿时充满了生气;(3)追随者模仿它,拥有和分享春天。

15、桃花开放时,既是孤独寂寞的,又是独立无畏的;起强调作用,表现桃花旺盛的生命活动,与死寂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其营造春天、唤醒生命的作用。

16、略。

17、第一部分( 1       3 ):写朱仙镇木版年画繁荣的三次高潮。

    第二部分( 4      6 ):介绍我国贴年画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

    第三部分( 7        ):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风格。

18、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又将我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年画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

19、 北宋初年;明清时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

20、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1、对比,突出其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

三、

22、 假:借; 尊:高; 至:周到;卒:终于。

23、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24、学习勤奋的句子有②③⑥,表现作者生活艰苦的句子有⑾⑿⒀。

25、略。

26、C

四、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