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中考模拟题

2014-5-11 0:07:55下载本试卷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时量:100分钟,满分:120分)

题次

一(12)

二(22)

三(36)

四(50)

总分

得分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一、基础整合(1—4小题每题2分,5小题4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的音形义(加点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怪癖(pì)      舆论       肆(残暴)

B 旌(jīn)旗      惋惜       迁(调动)

C 剽(biāo)悍     瞬间       热(真实的情意)

D 贮(zhù)藏     痉挛       希(希望)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 《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

C 在南京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 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

B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看的那些描写苦闷心境的词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C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是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D 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4、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5、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出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列问题。

1)广告中“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2)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6、默写(10分)

1)会当临绝顶,                      。(1分)

2)莫等闲,               。(1分)

3)枯藤老树昏鸦,                   。(1分)

4)              ,客舍青青柳色新。(1分)

5)《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2分)

                                            

6)《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2分)

                                          

7)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2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2分)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1)甲、乙两文作者分别为             (2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呓语  真不知马也  B、当时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C、既儿醒  计其长    D、人五  不足外人道也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妇抚儿           ②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两段文字中各有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4分)

 (甲)文                             

   意                                    

 (乙)文                             

   意                                     

5)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2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春风 (14分)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此文选自《中华活页文选》,作者老舍,有改动)

8、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1、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4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认真阅读第④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相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真诚(10分)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14、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15、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2分)

                                        

16、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4分)

勤奋是               ,勤奋是                  。                                

(三)绿色的挽歌(12分)

人类诞生时,地球陆地的绝大部分被森林、草原覆盖。那时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森林遍地,就连今天的撒哈拉沙漠在史前也曾草木茂盛,鲜花遍地。人、鸟、兽在这片乐土上繁衍生息。

绿色植物哺育了人类,然而,到头来却成为人类文明的祭品。有人曾说:“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漠。”这话虽有些夸张,但并非凭空捏造。

两千多年前,人类破坏森林的结果是使非洲广阔的林地变成了大片的草原,绿色的撒哈拉沦落成今天烈日炎炎广袤无垠的沙漠。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黄土高原,人们砍伐森林,开垦土地;遇到战乱,更是焚烧森林。这种滥垦滥伐,在公元6世纪末终于导致天然森林在黄土高原上消失。昔日森林覆盖的黄土高原变成黄土茫茫的千沟万壑,秃岭荒山。

尽管古代人们对植被的破坏是巨大的,但由于那时人类的力量还较弱小,所以就全球植被而言,这种破坏终究还是局部的。近二百年来,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植被肆无忌惮地进行掠夺,终于使之面临灭顶之灾。

也许数字是枯燥的,可数据又是动人心魄的。它们组成的是一曲绿色的咏叹调,一首绿色的挽歌。

拉丁美洲40%的森林已经消失。沿亚马孙河流域55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中,已有20%被毁坏。中美洲过去几乎被森林覆盖,而现在森林面积仅有40%,而且这已消失的森林中,65%是近40多年内消亡的。欧洲和北美洲有3100万公顷的森林已经受到空气中和土壤里酸性物质的污染。受此影响,仅美国1977年至1937年间,就减少了160万公顷的温带森林,自1945年以来,也有40%的古代森林消失。

草原的命运并不比森林好。过度放牧降低了地面草本植物的密度,农田也在切割着草原的肌体,绿色的“地毯”被破碎成块,沙漠乘虚而入。撒哈拉沙漠正是这样以每年两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吞噬着大片草原。

我国天然草场被过多的牲畜压得喘不过气来。牲畜的过度啃食使全国7.7亿亩草场失去了利用价值,过度放牧与不适当的垦荒,将大片肥美的草原变成寸草不生的沙漠。

森林与草地被毁的同时,组成这些植被的物种也正遭受着灭顶之灾。这些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数万倍自然淘汰的速度进行着。

当今消失速度最快的应属热带森林,而热带森林保存着地球上50%一90%的生物种类。按照目前每年砍伐1700万公顷热带森林的速度,今后30年里,大约24万种植物中的6万种可能失去再生的机会。

更可怕的是,随着物种的灭绝,被带进坟墓的不只是物种本身,还包括珍贵的遗传物质。也就是说,即使物种仍存活在世上,而种内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却在不断丧失。“绿色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战胜饥饿的希望,但随着这些优良品种被推广种植,也使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亡。印度尼西亚1500个地方水稻品种,在过去15年里带着它们特有的优良基因消失了。

绿色,我们为你悲哀!为你哭泣!

17、结合文章,请你谈谈标题“绿色的挽歌”中“绿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挽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本文的思路是:先从森林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逐渐被毁写起,进而写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不断灭绝。(3分)

19、请写出“大约24万种植物中的6万种可能失去再生的机会”中的“可能”一词的作用。(3分)

                                          

20、“中美洲过去几乎被森林覆盖,而现在森林面积仅有40%,而且这已消失的森林中,65%是近40多年内消亡的。”这句话中,作者列举这些数字要说明的是                

                        。(4分)

四、作文(50分)

 21、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艾青的一首小诗,从“盼望”“出发”“到达”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盼望//一个海员说,/他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二)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生在世,谁没有经历过刮风下雨?或许你有一丝感受。请以"风雨中的感受"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初三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A

2、D

3、C

4、(略)

5、(1)指作为电脑的“联想”(品牌)和联想集团。 指人类的思维活动

(2)妙处:该广告一语双关。它既指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联想,也暗指大家的生活里不能没有“联想集团”的产品,并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

6、1)一览众山小2)白了少年关,空悲切3)小桥流水人家4)渭城朝雨 氵邑 轻尘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1)林嗣怀 魏学 氵伊 2)B 3)答案:①喂奶。 ②通“拣”,挑选。4)(甲)文:众妙毕备。 各种妙处都具备(或“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乙)文: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真是太奇妙了!5)答案举例:剪纸等。(理由略) 

8、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9、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 舒适和安全 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丝丝的甜美

10、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11、答案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

12、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

13、B

14、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答全句也可)

15、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或“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

16、如: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勤奋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

17、绿色植物或绿色植被(森林和草原)  为(绿色植物)悲哀、哭泣

18、草原  物种  遗传物质

19、(要点)“可能”表明这6万种植物不一定都失去再生的机会,“可能”强调失去再生机会不是唯一的选择。

20、(要点)中美洲的森林消亡的面积大、速度快。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