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4-5-11 0:07:55下载本试卷

初2006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45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慢(dài)   听(líng)  然不同(jǒng)     人迹至(hǎn)

B、丰(yú)    灭(qiān)  言简意(gāi)      而不舍(qiè)

C、秀(qí)       丘(hè)       移默化(qián)     随声附(hè)

D、琐(xiè)    恐(xià)   浮光影(lüè)      扣人心(x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殉职       经纶       徇情枉法      语无伦次

B、骄艳       纯粹       矫揉造作      鞠躬尽瘁

C、雅致       夜宵       九霄云外      哑雀无声

D、勘测       譬喻       疲惫不堪      不言而语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束手无策。

    剽悍:膘肥体壮,短小精悍。

B、山米小心地从鹅群中穿过,一边走一边阿谀地说。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C、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恬雅:安静、文静。

D、我们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他把头埋在沙子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进流到很      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②一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       

③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A、宽敞   闪烁   映衬       B、宽敞    闪烁   对比

C、宽敞   燃烧   对比       D、宽敞   燃烧   映衬

5.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6.下列说法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当你为同学们做好事,同学们夸你时,你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B、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问我。”

C、当你正在做作业时,妈妈呢你吃饭,你说:“没见我正忙着吗?”

D、当你走在路上,别人不小心撞了你,别人马上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你说:“对不起?以后当心点。”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圣”

B、《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C、《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

D、《岳阳楼记》——欧阳修——北宋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8—11题。

    ①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是问起如何创新,许多中学生便会一脸茫然。他们往往觉得,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我们后生小子,难望其项背,阅读还能创新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读书之前,先就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思想局限于前人思想的樊篱中了。

    ②其实,这种认识是幼稚的。不错,先哲们是树立起了一座座思想的高峰,使我们的文化宝库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即使这样,他们也并没有穷尽真理,因为读书做学问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战斗之所以能“智取”华山、克敌制胜,其法宝就是另辟蹊径。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要敢于坚持契诃失所说的,大狗叫是叫,小狗叫也是叫的理论,不让自己的脑袋当前人的“跑马场”,不囿于成见,就必能在前人杂沓纷乱的足迹外另闯出一条新路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对于鲁迅的研究,几十年来可说是学者如云,名家辈出,专著多多,特别是对鲁迅思想与主体精神的认识、把握、阐释,更是硕果累累。后学者如何进行创新呢?叶世祥用自己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因而对许多作品,如《孔乙己》《故乡》《社戏》……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解读,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鲁迅个性的小说命题,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鲁迅推开了另一扇窗户。

    ③电影导演冯小刚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导演之路时说,姜文、陈凯歌我认为都将有长长的影子留在影坛,我若照他们的路走,可能走很长的路了,还在他们的影子里。我要努力在他们的影子之外,找到阳光照过来的缝隙。可能我的影子很短,但这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中学生朋友,你对阅读创新的门径明白些了吗?你是否也应该找一找那些“缝隙”,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阳光”呢?

8.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学习的品质           B、阅读要有创新品质      C、阅读创新的门径

9.第②段中“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明确论点      D、归纳总结

10.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意思是说先人前辈就成就非凡,让后人钦佩。

C、作者用“华山并非一条路”作标题,表明本文要论述的是上华山要另辟蹊径。

D、最后一段中,冯小刚所说的“长长的影子”,指的是姜文、陈凯歌拍电影所取得的成就、产生的影响以及形成的风格。

11.下列不属于文章举例来证明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鲁迅的著作不同风格              B、冯小刚谈导演之路     

C、叶世祥对鲁迅作品的独立见解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         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以先帝之灵(劝告)     D、以其咎(表明、显扬)

1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1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5.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      )

A、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B、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C、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D、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第Ⅱ卷(共105分)

四、(14分)

16.把下面的古诗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②

阅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完成17—18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8.诗句理解。(4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用得好是因为: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其妙处是                                                           

19.按要求写出下列诗句。(4分)                                                                                                                                                                                                                                                                                                                                                                                                                                                                                                                                                                     

①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指对爱情忠贞不渝,现指对事业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五、阅读下面小小说,完成20—25题。(18分)

爱的旅程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栗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进“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喂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吧。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20.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4分)

21.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3分)

答:

2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3分)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答:

23.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24.本文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较突出,请你任选一处,写出例句,加以欣赏。(3分)

例句:

欣赏:

25.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仿照下列句子,写出对天下的父亲赞美的话。(2分)

    父爱如山,

仿句:

六、(10分)

26.认真阅读图表,完成下列三小题。

    某市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50.01%

50.02%

50.01%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80.76%

84.48%

87.35%

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就业率

99.95%

99.97%

100%

上表显示的数据表明:

①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尖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         的态势。

②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            的趋势。

③职业技术类学校学生可以从以上数据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只要                                                            

27.请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巅。

28、下列摘自报刊、电视中的标题或语句,或有错别字,或有语病,或标点有误。请按要求改错。(6分)

    ①将来谁能漫游浩翰“太空”?目前一些“准太空游”项目已现雏形。

    ②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将一年期存款利率和一年期货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③女主播:“凝聚了江苏人民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今天进行了最后一次彩排”。

    ④十运会特别报道:八年后,江苏跳水染指金牌。

(1)句①句②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句③有两处错误,一是表达毛病,可将                     改为                        ,二是标点使用不当,应将                           

(3)句④有个词使用不当,它是             ,应改为         

七、写作(63分)

2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文题一:翻过山,出现了故乡的田园,亲人的笑脸;翻过山,观赏到美丽的风光,奇异的景观。这里的山,是自然的山。

    生活中还有另外的山,它会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也会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山”虽然无形,但在成长的路途中常常与我们为伴。躲避它,会一生遗憾;翻过它,将风光无限。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2)文题二:            (孝心、诚信、知识……)无价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律用××代替;③字数在500字以上,最多写满格。

参考答案:

一、1、C      2、A      3、A      4、D      5、C      6、A      7、D

    8、B       9、B       10、C     11、A      12、C     13、B      14、D

    15、A

四、17、C        18、①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②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9、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大漠孤烟直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五、20、父与子;母刺猬与小刺猬

21、①父与子经历了一次爱的旅程②母刺猬经历了一次爱的旅程③儿子的生长过程是爱的旅程

22、表面为烟味的苦与香;暗含失去妻子的痛苦和看到儿子的欣慰。

23、儿子被母刺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儿子想到逝去的母亲

24、环境描写:“西望行程,落日……沉重”。运用比喻句式,写出了落日的情景,暗示人物沉重的心情。

    人物语言描写:“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的语言一语双关,既有对母刺猬伟大母爱的赞美,又有对自己妻子的赞美。

25、

六、26、①(相对)稳定      ②(稳步、逐步)上升     ③提高自身素质(或:“有一技之长”;“认真学习”;“有优秀的成绩”等),就能为社会所认可(或:“找到好工作”;“为社会作贡献”等)

27、中国人站立南极冰盖之巅      28、(1)翰——瀚     货——贷

(2)“江苏人民和全国人民”改为“全国人民”或“全国人民尤其是江苏人民”;

标点:应将句号放在引号内。      (3)染指;收获、夺取、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