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参考样卷

2014-5-11 0:07:55下载本试卷

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参考样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次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考生须知:

1  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35小题。

2  本卷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请用钢笔或圆珠笔讲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积累运用 (30分)

 1.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3分)

  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锐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rǎo( ) 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fán(  ) 恼之泉。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南辕北zhé( )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悚然(sù)  腼腆(tiǎn) 病人膏肓(huāng)

B.靛青(diàn) 绾合(wǎn)  挑拨离间(jiàn)

C.揪心(qiū)  跌宕(dàng) 大腹便便(pián)

D.酝酿(niàng) 徜徉(cháng) 面面相觑(xù)

3.修改错别字  (3分)

  豁然贯通  格物至知  持之以衡  根深蒂固

  重蹈覆辙  豁然无累  涕泗横流  恪尽职守

  将    改成     将    改成    ;将    改成   

4.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装。崇山峻岭,是    着的曲线;江河溪流,是    着的曲线;大海汪洋,是   着的曲线。

A、流动    B、屹立   C、翻腾

5.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入人物姓名。(3分)

  ①             雪夜上梁山《水浒》

  ②            大战流沙河《西游记》

  ③            舌战群儒《三国演义》

 

6.参照示例,补完整下面的歇后语。(3分)

  示例:当窗吹喇叭——名声在外

  ①老鼠过街――             

  ②泥菩萨过河——            

  ③小葱拌豆腐——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西湖的绿》——宗璞——小说   B、《最先与最后》——鲁迅——杂感

C、《隆冬话竹》——荆朝渝——散文  D、《晋祠》——梁衡——游记

8.古诗填充 ( (1)——(6)必做,(7)、(8)为选做。两题都做以第(7)题为标准)(7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

(4) 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间欢》)

(6)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自然美景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7) 古诗词中有很多抒写爱国情怀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 ,

                           

 

(8)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正确对待困境。(写出连续的两句)

                           

9.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              ,               。(3分)

10.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关联词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工作最多的人往往最珍惜时间,这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不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合 理地安排着自己的工作,而且不是在犹豫不决中浪费时间。因此,有效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在你的生活中确立一个奋斗目标,并且也尽心尽力地去实现这一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12.浙江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分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浙江打造成文化大省。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浙江”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6分,每小题2分)

(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           

栏目四:           

(2)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浙江籍的文化名人。请从下列备选的浙江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示例所选人物除外),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化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50字左右)

备选文化名人:骆宾王、陆游、张岱、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艾青、琦君、余华、王旭烽、余秋雨

示例:

余华,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活着》还被拍成了电影。

 

 

(3)在“栏目二”中,需要宣传浙江的名优特产,如杭州的龙井、金华的火腿、宁波的汤圆等。请选择你所熟悉的浙江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

 

 

 

二阅读理解 28分)

                        (一) (14分)

生死胡杨    刑增尧

 

①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唯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②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1)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③遥遥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的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④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刹时成了过眼烟尘。于是,(2)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⑤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面前。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冽怡爽。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⑥怀着依依不舍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⑦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永难忘怀的景象啊!

  ⑧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①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膛目的脊梁。大气中闪跃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⑨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劬劳(劬:qú,劳苦)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当然,更有让西路军绝处逢生的伟人徐向前、李先念……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憾人心的本象……

⑩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②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那颗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文章有改动)

 

 

 

 

 

 

(1)       

        

        

        

 

 

 

 

 

 

(2)      

         

         

         

 

 

 

 

 

示例①:这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细致地描绘出胡杨千姿百态的特点。

 

 

 

 

 

 

 

 

 

示例②:“只得”二字表达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

(一)(18分)

1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苍凉”“壮丽”在此段中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

 

 

14.第⑨段中,作者看到胡杨林,为什么会忆其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等人?(3分)

 

 

1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参考文章右边的示例①和示例②,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1)(2)两处加上批注。(2分)

16.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唯有一处(指胡杨林),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除胡杨奇特的外形及生长环境外,还有什么让作者如此向往迷恋?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3分)

 

 

17.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分)

 

(二) 14分)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8.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4分)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3分)

 

 

 

 

 

 

 

 

 

 

 

 

 

 

 

 

 

 

 

 

 

 

 

 

 

 

 

 

 

 

 

 

 

 

 

 

 

 

 

 

 

 

2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8分)

 玫瑰树根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那里有黢(qū,黑)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头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蜒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

“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导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作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说的延伸部分。

天啊!他看到了什么呀。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

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

“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22.下面的说法与这篇短文所抒发的情感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细流在故事中充当了一个反面角色,人们在对树根表示敬意的同时,对细流充满了厌恶之情。

B.树根有那样的顽强精神,应该到地面上来,更充分地显示它存在的价值。

C.这些枯黄笨拙的树根,在这黑暗和腐朽的环境中,支持着地面上的生命之美,那正是他们的骄傲。

D.树根为树枝为花朵供应了充足的水分,固然可敬,但也实在太可惜了他的一生。

23.这篇文章揭示的主题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细流与树根的对话写得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请续拟一段流水与鲜花的对话。(不超过30个字)(2分)

 


流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23分)

            (一)(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27.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4分)

2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 (10分)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29..翻译加点字   (4分)

 (1)杨震四迁(      )      (2)道经昌邑(      )

 (3)谒见  (     )      (4)何谓无知(      )

30..翻译句子(2分)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31.杨震是如何回答友人“暮夜无知者”的?为什么密“愧而出”?(2分)

 

32..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3分)

 

                 (三)(10分)

①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②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3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致:        (2)称:        (3)恃:

34.句子翻译。(4分)

(1)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2)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35.作者用孟子和司马迁的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怎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活常常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心灵桥梁。

请以“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参考样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扰 烦 辙 2. B  3.至——致 衡——恒 豁——廓 4.(1)B (2)A (3)C  5.(1)林冲 (2)猪八戒 (3)诸葛亮 6.①人人喊打(提心吊胆) ②自身难保 ③一清二白  7.B  8(1)千树万树梨花开;(2)长河落日圆;(3)沙场秋点兵;(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6)略(7)略(8)略 9.生活是一只黑匣子,隐藏着无数的奥秘。 10.①删去“不但” ②“而且”改为“而”,或删去“而且” ③删去“也”11.示例: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二、阅读理解

12.(1)例:追寻历史渊源,欣赏地方艺术,探访名胜古迹,品味民俗风情等(2)略(内容须与文化成就有关。可以选择题干提供的角度,也可以自选角度,写出一个角度即可)(3)略(表述合理即可)13. 苍凉: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壮丽: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14. 因为胡杨和这些人都具有不畏劬劳艰辛、骁勇刚正的特点,作者睹物思人,所以才会忆起这些人。15. 例:(1)这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八月南疆热浪滚滚有气候特点。或:突出了胡杨生长环境的恶劣。或:“硕大无朋”一词写出了戈壁滩一望无涯的特点。(2)句中的“一马当先”、“跃”表明了作者急于走近胡杨、体味胡杨的心情。16.  胡杨磐石般的信念以及它所表现出的坚忍、昂扬、壮丽、永恒的特点。17. 例:胡杨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生存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也能成功。18. ①说明病毒没有完整的生命结构。或“说明病毒没有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②说明病毒不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越来越大。19.四方面作比较:①体积大小;②生命结构。或“生存的配套设施”;③生存能力④对抗菌素的反应;20.病毒是没有完整生命结构的毫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21.说明病毒并不可怕。或:病毒具有致命的弱点,对人类的威胁是很小的。22. C  23 .通过细流和树根的对话以及细流最后的醒悟,揭示了像树根一样甘愿付出、默默奉献的人的高尚和伟大。 24. (只要符合情景,表达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一)

25. (1)有名(出名、闻名) (2)大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

26.(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8.A

 

 

                (二)

29.(1)升迁。(2)途中、半路上。(3)当然,应当。(4)怎么能。30.作为老友我是很了解您的,可您怎么这样不了解我呐? 31.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因为他为他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羞愧,只得羞愧离开。32.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

33.(1)获得 (2)相当(配合) (3)依靠 34.(1)难道(他们)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做这样的文章吗?(2)然后才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聚集在这里。 35.文者气之所形(或:文章要有“文气”,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