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文言文•古诗词阅读专题

2014-5-11 0:07:56下载本试卷

期末闯关特别训练卷(B)

专题七  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班级        姓名

1. 运用诗歌的基本常识,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

2. 欣赏诗词语言的表现力,理解诗歌的主题;

3. 理解课外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 疏通文意,把握文段主题,理解翻译句子的意思。

一、 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 “岱宗夫如何”中“夫”的读音为( )(3分)

A. fu   B. fú    C. fǔ        D. fū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B.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C.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D.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3.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宋朝文学家。

B.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

C.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自称为“闲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也透露出他在贬谪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D.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倾吐心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

4. 下列诗句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的一项是( )(3分)

A.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B.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5. 下列加点文言词语与成语中加点字意思不一样的是( )(3分)

A. 且置土石  塞翁失马,知非福    B、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奋笔

C.媵人持沃灌  固若金         D、觥交错   略胜一

二、 非选择题(85分)

6. 古诗词中,除所学课文外,一定还有很多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句子,写出其中一句,标明出处,并就其语言或构思等方面作一点赏析。(4分)

句子:                           出处:             

赏析:                                         

 7.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其他四岳是:(4分)

西岳      南岳      北岳      中岳    

8. 从杜甫《春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或你熟悉的初中课本古诗词中,任选两组上、下句均含数字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

                     ②                   

9. 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下面语段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治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4分)

答: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②清笳③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④寒灯里,漏⑤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朋友。②晓:光明。③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④觉:醒。⑤漏:古代记时器。

(1)陆游这首“记梦”词的词牌名是          。上片写       ,下片写          。(4分)

(2)词中描写作者身处冷落环境的诗句是:                     。(2分)

(3)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11. 阅读《晏子使楚》,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晏 子 使 楚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晏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本文选自《      》。晏子,名婴,是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2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  )者更道        齐之临淄三百(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晏子(     ) 晏子短(     ) 傧者道(    )  张成阴(     )

(4)楚人欲以小门迎接晏子,仅仅是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吗?(3分)

答:                                            

(5)“晏最不肖,故直使楚矣!”的言下之意是什么?(3分)

答:                                          

(6)从文中你感受到晏子的什么形象?试作概括。(3分)

答:                                            

(7)历史上有不少仁人志士面对强敌,大义凛然,针锋相对,维护祖国尊严的睿智故事。请列举一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50字,8分)

答:                                          

                                              

12.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问题。(16分)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②,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③,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人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板桥集外诗文》郑燮,有删节)

注释:①寝:丑陋。 ②竖立:同“树立”,自竖立,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③屈曲委蛇:弯曲。这里指曲折难尽的深意。委蛇,同“逶迤”。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3分)

姓郑氏,名(    )  屈曲委(    )      或当食忘匕(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幼时殊无异人处:           ②人咸之:

(3)郑燮,“扬州八怪”之一,诗画俱绝,尤善画竹。请默写其诗一首或写出关于“竹”的名言佳句:(2分)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译文:                                                

(5)结合文段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郑燮读书的方法。(3分)

答:                                          

(6)《论语》中也有许多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请各写一句。(4分)

①学习态度:                                         

②学习方法:                                         

13.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回答问题。(10分)

盲苦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木盾(shǔn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勿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应谐录》)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有盲子涸溪:                ②视此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译文: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译文: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不少于两条)(4分)

答:                                              

1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夫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班版:祭神的木版。

(1)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2分)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恐不能之:      ②不期月:    ③七岁善:    ④而读之

(2)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原因:                       认识:

                

“文言文·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能力提升特训B卷

1. B2. C3. A4. D5. C

6. 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处《过故人庄》赏析:用对偶手法,写出农村旷野绿树成阴,山峦起伏的淳朴田园之景。

7.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8.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②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9. 这是一道开放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写都可以。如果另有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10. (1)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上片写梦境  下片写感想(2)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多写少写扣分)(3)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仍在。(意对即可)

11. (1)晏子春秋 春秋(2)bīnlǘ(3)迎接 因为 改换 衣裳的袖子(4)主要为了辱其人格、国格。(5)楚王是不肖之主。(6)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爱国。(7)抗美援朝后,美国记者曾轻蔑地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使用美国的“派克”牌钢笔,周总理说:“这枝笔是从朝鲜战场上缴获做纪念的。”

12. (1)xièyízhù(2)①一点也不,一点也没有②轻视、看不起(3)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4)人们都说板桥(我)读书善于记忆,殊不知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5)读书刻苦,发愤自励。读书有独到见解,不苟同世俗,喜欢熟读背诵。(6)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13. (1)①取道,过(走)②醒悟,反省(2)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②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14. (1)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2)①严守秘密②满③写字,书法④偷(3)原因:天资聪颖,喜好书法,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等。认识:如“在实际学习中,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正是因为喜欢喜欢写字,好学上进,才成为书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