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06中考复习研究
第一册复习提要
一、重要作家作品、文体常识
1.孔子及《论语》、沈括及《梦溪笔谈》、苏轼、黄庭坚、蒲松龄及《聊斋志异》、吴承恩及《西游记》
2.鲁迅及《朝花夕拾》、夏丐尊、冯骥才、光未然、胡宏伟、谢稚柳、赵丽宏、谢觉哉、谈家桢、陈觉等。
3.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化合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OIY>
4.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5.书信的格式
二、字词句系列E
复习:汉语拼音P21; 标点符号P63; 不要写错别字P152; 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P218
三、背诵和积累
《歌词两首》P14-18; 《政论两则》P52-54; 《论学六则》P85; 《难忘寄园情》P103-104第四自然节; 《牡丹图》、《斗牛图》P115-116; 《百草园》P135-136第二自然节; 《螳螂捕蛇》P145; 《答李几仲书》P204-205正文二、三、四、五自然节;《出塞》、《石灰吟》、《泊船瓜洲》、《饮湖上•初晴后雨》、《观书有感》、《冬夜读书未子聿》、《回乡偶书》、《蚕妇》、《题菊花》、《小池》、《夜宿山寺》、《霜月》、《逢入京使》、《秋思》、十四首古诗
四、重点课文梳理
《龙宫索宝》
1.结构孙悟空为什么要索宝→为什么去龙宫索宝→怎样在龙宫索宝→终于索取到了什么样的宝→获得宝物之后显出怎样的神威,全文以“索宝”为线索贯穿首尾。
2.感受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课文中,孙悟空向龙王索宝时的对话和动作描写十分具体,生动。精读三、四两段,能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正确把握孙悟空这个集神、人、猴三种不同的属性于一身,神通广大、豪迈乐观,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
3.孙悟空的形象是我们伟大民族智、勇、力的结晶,前面讲到孙悟空的性格,那是就课文而说,整本《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却要丰富的多。孙悟空这一形象之所以受人们喜爱,是因为①他有英勇果敢、艰苦卓绝的反抗精神;②他有着为实现自己的意愿而不畏艰险的顽强斗志;③他有着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的性格,能结合《西游记》故事情节举例说明。
《政论两则》
1.掌握论点。《打扫房子和洗脸》论点: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开动机器》论点:必须提倡思索。M
2.把握两则政论语言严密生动的特点。
①议论性语言,特别要求严密,合乎事理,合乎逻辑。
例:《开动机器》中“列宁斯大林经常劝人要关于思索,我们也要这样劝人”中“也”字。
②议论性语言,也要讲究生动。毛泽东同志的议论文,大都采用比喻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房子、脸——我们同志的思想、党的工作
灰尘——思想工作上的缺点、错误
打扫、洗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积累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格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L^;6
这是一篇阐释性议论文,阐释重点是学习语文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和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
1.了解逐层提出问题,逐层进行阐释的方法。
本文阐释事理的思路是:学习语文不可能速成,因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养成的,因为习惯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也是如此→要养成好习惯,不要养成坏习惯。
2.本文选例恰当、叙例简明。
第2自然节中用学游泳的例子说明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十分精当。第6自然节用学生写错别字的例子说明坏习惯养成不得,也很通俗。._5
《谈兴趣》
是一篇以阐释为主的议论文,全文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有兴趣,即兴趣的重要性;一是怎样才能有兴趣,即兴趣的产生和培养。
本文思路清晰、层层深入,举例恰当,说理透彻。
①课文二三四段,一段一层,层层深入把兴趣重要性阐释得清清楚楚,第二段是第一层,以小孩子堆积木为例,突出“兴趣引他入胜”的道理,第三段是第二层,从“如果没有兴趣”和“如果有浓厚的兴趣”两个方面对比阐述突出兴趣对做成一件事的意义。第四段是第三层,引孔子的话,肯定“为学有兴趣的人,才能专心一致,好学不倦,”再引林肯的话,突出兴趣是好学的动力。0
②课文第五段列举解数学难题的事例,通过正反对比阐明兴趣靠自己发掘。
《触发》
作者以书信的形式阐述阅读和写作都应注意对事物的感悟,使自己情思有所触发。精读第2段,第2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明确提出“触发的功夫”最重要。先解释什么是“触发”,然后从读、写两方面具体诠释,举例说明。
《难忘寄国情》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记述当年在寄园读书时与自己有关的5件小事,抒发对老师钱名山的深切怀念之情。
1.学会按照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进行归纳,力求概括简洁、完整。P
事表达中心
“我”有一次为了去捉蟋蟀作文马虎表现出钱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N~-5
结果被钱先生叫去谈话但教育方法很好@;
每天晚上学生围坐在钱先生周围促膝聊天学识渊博,与学生亲密无间X
我常到钱先生的书房去欣赏、临摹艺术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P`
钱先生评论“我”的一幅画有浓厚的艺术修养pq3;
钱先生有一次批评“我”炫耀诗才 非常重视学生品德修养u6"X
五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先写钱先生对学生学业要求严格,再写钱先生在课外平易近人、关心学生,最后写钱先生重视对学生品德教育,顺序合理,每一件小事写完都有简洁而动情的议论,所以文章的感情色彩很浓。
2.精读第4自然节,感受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炊烟》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抒情韵味的记叙文。它以“炊烟”为线索,成功地描述了山区一对纯朴、善良而又有美好憧憬的中年夫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区的显著变化和山区人民的胸怀。>7rO.&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把握人物性格。fmx
她:一个纯朴热情、直爽勤快而又精明能干的山区妇女是文中浓墨重彩一笔。yJ
他:憨厚、真挚、腼腆、虽着墨不多、但相当传神。2f#wQ
列举“吃吧,爱吃多少就吃多少,只是别嫌粗糙”——她C\`Z
“都是自家种的,带着路上解渴”——他
《百草园》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节选部分主要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园的有趣活动,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热爱自然,喜欢自由的性格和情趣。zVa
课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细致。]i-m5
1.作者在观察后和描写景物时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DU
如菜畦“碧绿”石井栏“光滑”……鸣蝉“长吟”……黄蜂“肥胖”地“伏”在菜花上,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覆盖子“像小珊瑚珠,又酸又甜”这些描写角度不同,有视觉,有听觉、有触觉、有味觉,不仅写得具体细致,而且生动鲜明。^d*&l+
2.注意顺序安排k
第一个“不必说”写4种景物是植物,从低→高i
第二个“不必说”写4种景物是动物,从高→低fM6RW
而“单是”部分先写动物,后写植物,中间结合叙写人的活动。{
3.“捕鸟活动”体会作者选用动词准确性。g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e[
《珍珠鸟》\Sca9
课文通过记叙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深刻道理。b
写作上的主要特点:M5b
1.描写细腻_[m\h
以描写“小珍珠鸟”尤为细致。外形→由害怕人到亲近人变化过程,从“活动范围”、“动作行为”“神态”三个方面作了细腻描绘。WME%J
变化过程:显得怕人→渐渐胆大→已经放心→完全信赖?,'
2.用词准确%
例①“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②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论学》六则
1.掌握以下重点字<
罔殆厌急致疑广识
2.通假字-
说识©
3.积累下列成语#[aL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亦乐乎
4.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文言短文两则》-
这两篇短文从画画、评画的角度,阐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事物,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事物。"[
1.掌握以下重点字。i/"
披哆房敛曝拊搐两股掉尾然之黑晴}
2.词类活用eLe1Ae
宝锦囊玉轴
《螳螂捕蛇》2N0f
课文记叙“张姓者”偶行各时所见所闻、描绘螳螂捕蛇情景,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以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1.掌握以下重点字b
觇围审视临之攫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见巨蛇刺刀**fF6
2.课文以“张姓者”的观察为序,先“登觇”后“审视”,再“渐近临之”……叙写出螳螂捕蛇的全过程。观察细致,情节曲折,趣味盎然。g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h.:)
《答李几仲书》i2g;/2
这是黄庭坚写的一封回信,针对李几仲的缺点,劝戒他不要自负,不要怨天尤人;勉励他要勤奋读书,超越前人。9[#'
1.掌握以下重点字K9
是少年如是呻吟学问窘春秋豪琢磨废情左右艾}`x9D2
激衰懦倾囷倒廪以其枝叶占其根本c74
2.通假字MK>]
蚤©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gc:O
3.精读2、3、4、5:体会作者谦恭的口吻,委婉的措辞对后辈的热心、诚恳。T_z9Om
4.整封信,内容环环相扣、说理层层深入,先写对李几仲的了解经过,再以自己少时学习条件来比照李几仲今天的学习条件,(第3、4两节)然后进行下面说理,指出出类拔萃的人才、是刻苦磨砺的结果,即使已经成才,如果未被重用也不该自暴自弃(第5节),整封信自然严谨,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G-
第一册复习检测"
一、字词义.
1.根据下列拼音写汉字
jué( )起 piē( )见 shū( )然 雾ǎi( ) 缥miǎo( ) 磅bó( ) dān( )误 笨zhuō( ) qiè( )意 沾rǎn( ) qiú( )劲 凝liàn( ) 谦xùn( ) 胡zhōu( ) xié( )带 坎kě( ) 狂shì( ) 浩jié( ) 敷yǎn( ) dài( )慢 驰chěng( ) 揶yú( ) sǒng( )然 zhù( )立 灵jiù( ) 临mó( ) pǐ( )好 蕴yù( ) mèi( )力 怅wǎng( ) chōng( )憬 lán( )褛 chuò泣( ) jiàn( )行 告jiè( ) 吝sè( ) jiàn( )赏 kē( )睡 怜mǐn( ) 脊liang( ) 切cuō( ) suǒ( )事 膏huāng( ) 渲rǎn(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哺育( ) 盔甲( ) 解数( ) 洗涤( ) 骄横( ) 谦逊( )
炽热( ) 勉强( ) 胡诌( ) 悼念( ) 瘦削( ) 掸落( )
腼腆( ) 黄澄澄( ) 啜泣( ) 确凿( ) 雏儿( ) 馈赠( )
粘液( ) 怅然( ) 堙塞( ) 禅让( ) 剖开 ( ) 海藏( ) 栖身( )F
3.在横线上填上生字、组成词组_
地而起 胆 心惊 神采 笑容可 流水不 户枢不
闻者足 马万言 饥肠 枯 乏味 雀无声 不绝
促 长谈 发人深 动心夺 怒不可 落下 然自得
山 水 扬顿挫 轻于 毛 语无 次 然一笑 无动于
4.指出下面句中带点词含义
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于钟粟。
②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③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粗有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侵蚀。
⑤你的语言库存还很空乏!
⑥经过这样的练习,对语言的推敲和选择就更加注意起来。
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现在自己小屋的藏书,早已溢出书橱,横陈地面。
⑨每次讲完课,他便回到自己的书房里去,面壁做他的学问。
⑩是我已忘得成了文盲,还是他写的是“天书”。
⑾父亲来看我时,还没法营救我们,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
⑿一个矮小的男人应声走出来,他只是微笑着点头,似乎有些腼腆。
二、文学常识
1.了解必学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2.了解神话、民间故事的一般常识。
①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 和 ,名 字 春秋时鲁国人,《论语》是 的书
②《牡丹图》选自 ,这是我国科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沈括, (朝代)杰出的科学、文学家。
③《斗牛图》选自 ,作者 ,北宋著名文学家。
④《答李几仲书》作者 ,北宋诗人、书法家,和 齐名,世称“苏黄”。
⑤《螳螂捕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 ,清朝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别号 ,山东人,螳螂刺死巨蛇故事告诉我们 N 一个道理。
⑥《龙宫索宝》节选自古代著名长篇 《西游记》共 回,塑造了孙悟空这个 的神话英雄形象。作者 ,明代小说家。除《西游记》外,其它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 。
⑦《百草园》选自鲁迅散文集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
,字
,浙江 人,他的小说你读过或看过有
(举两篇)_=@RI
⑧《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作者
,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字绍钧,江苏苏州人。M
⑨《触发》选自《文心》,作者
,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作者认为新闻记者和写作都应注意
,使自己的情思有所触发。8d
⑩《珍珠鸟》作者
,当代著名作家。L 7l
⑾民间故事是一种
文学作品,它一般有完整的
Ki
鲜明的
,语言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aKl
⑿《一千零一夜》又名
,是古代
民间故事集。h
⒀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
的形象和
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 rkT
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除《大禹治水》外,你读过或听过的中国古代神话还有哪些
(举三例)K>RW
三、背诵;q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
。!/#e}~
2.你用纯洁的清流,
,
推动新的时代。<
3.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
,
,
何有于我哉?”iW
5.非学无以
,非问无以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Rz
6.流不不腐,
,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和其他生动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实行
,
, {
,
,
这些中国人民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
我们同志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C1
7.在哪星月交辉的夜晚,先生跟我们天南地北地聊起来,彼此
到深夜。从先生那儿,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前所未闻的传说神话故事,
,
。*X
8.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
。4J
9.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
,
,而咏歌呻吟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懦而增高明也。OeKU
10.天难于小才而才者须
,……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
。a'Dpz
11.粉骨碎身浑不怕,
。y
12.欲把西湖比西子,
。Q"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Q
14.问渠那得清如许?
。p-
15.纸上得来终觉浅,
。(3*b/
16.
,不是养蚕人。H
17.儿童相见不相识,
。I<.&
18.他年我若为青帝,
。v GYrE
19.
,早有晴蜓立上头。l
20.马上相逢无纸笔, 。!^-
21.青女素娥俱耐冷,
。zk0H~
四、文言文i-X,B
1.不亦说乎 2.默而识之 3.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
AI[
4.可以为师
5.学而不思则罔 6.殆 7.学而不厌 Um$~,
8.心到最急
9.致疑
10.广识
11.尝得一古画 0Zwx
12.何以明之 13.披哆
14.色燥
15.黑晴如线 u#Jii
16.房敛 17.处士 18.所宝以百数
19.锦囊玉轴 ;@&
20.曝书画
21.尾搐入两股
22.今乃掉尾而斗
erB,
23.笑而然之
24.登觇
25.见巨蛇围如碗
i
26.然审视
27.渐近临之
28.久之
29.反侧倾跌之状
^'@Th
30.攧不可去
31.以其枝叶
32.占其根本
2zb+
33.问姓名于士大夫
34.一游旧者
35.是少年
*(
36.如是已逾年
37.归重于不肖
38.倾囷倒廪
.Gv;_4
39.见畀
40.海滨
41.呻吟
azcPf
42.激衰懦增高明
43.从先生长者学问
44.得学之功十五 NBbCC
45.春秋未三十
46.豪于众贤之间
47.惜此日力
*MJ[
48.琢磨
49.凡为足下道者 50.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pX{
51.秋热未艾
G^%~
五、翻译?`O
1.天难生于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9u
!8,l]
2.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
-J-tNF
3.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4d
q`;y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Gh
C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Cy
2^quG
6.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u#7s
9S*
修改下面书信格式4
第二册复习提要D?ko[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QOz
一、重要作家、作品、文学作品、文体知识e
1.孟子及《孟子》、庄子及《庄子》、刘向及《说苑》、欧阳修、林嗣环《虞初新志》、袁枚、刘鹗、施耐庵《水浒传》、1zPPh
丁玲、叶永烈、刘绍棠、冰心、叶君健、菡子、李天芳G
《伊索寓言》、克雷洛夫、莱辛、亚米契斯、莫顿•亨特、穆尼乐•纳索夫gz*79a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vW!8
2.童话和寓言:童话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寓言以劝喻或讽刺性故事为内容,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教训新闻通讯的特点和运用P192、P187、P193qj0Qaq
3.新闻、通讯的特点和运用P187 P192-193":(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4.记叙的顺序(第三单元)C]>O&
顺叙: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H&
插述: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接着记叙原t3-&R
来的事情。8fj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或事情的结局提前叙述,然后再时间顺叙写事件的经过。x]tRf
补叙:补充交代事件的有关情况。%I0HK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T{~
5.小说的人物描写(第四单元)A1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在社会生活。j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D]hS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U~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DnlT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ZxJ
6.记叙的详略(第五单元)/`
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不是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Kf?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VxCzj1
7.记叙中的说明(第七单元)P."
为了把人、事、景、物记叙得具体、详实,记叙文中大都会穿插,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或交代有关原由,或补充有关情况,或解说有关特征,或阐释有关概念等。6N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C
二、字词句、多义词的理解和运用P141;同义词、反义词的理解和运用P179;用词要注意色彩P204。Lr?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e[{
三、背诵篇目O
《中国古代寓言三则》P45-48; 《大明湖》P74第4节; 《卖油翁》P85; 《看戏》P150第4节; 《走一步再走一步》P158最后一节; 《口技P161; 《大龙湫》P224[U<ao
《望天门山》;《初春小雨》;《夜月》;惠崇《春江晚景》8o.5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凉州词》;《乡村四月》;《渭城曲》;《丰乐亭游春》;Y>~LO$
《西施》;《汴河怀古》;《浪淘沙》;《近试上张水部》m
熟读篇目:NH
《曼哈顿街头夜景》第2节;《皇帝的新装》;《暮春》;《小桔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10节至结束; }N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Bixmn+
四、重点课文梳理Y#&KG
《青山处处埋忠骨》GkTcj
主要记叙毛泽东得知爱子岸英在朝鲜牺牲这一消息后,和对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的思想活动过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宽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sd
1.选材上作者颇具匠心pv
“哀莫大于丧子”,作者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的一个片断,反映人物崇高精神。}v+
2.细节描写也很成功iKM\:
有语言方面的,有动作方面的,既表现了毛泽东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哀,又展示了他具有伟大人物的博大胸怀。D2KcP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DXm
《曼哈顿街头夜景》e
作者通过两个画面(热闹繁华的曼哈顿街景和街角一个无依无靠,神情木然的老人)的鲜明对比,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的一面。o3>
1.景物描绘着力渲染了曼哈顿繁华热闹。d
2.对比中有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X
3.一些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e4uc
例:①他们走在通衢大道上,却似在险峻的山路上爬行,步步泥泞。cWs qa
②他只在一幅俗气的风景画里留下一笔不显眼的灰色。]g+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h-G4jH
《皇帝的新装》r=v
童话叙述了一个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参加游行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课文以“新装”为线索,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1/
1.丰富、合理的想象}&mz(j
课文想象丰富合理,故事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且课文中的想象是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的,皇帝自信而又愚蠢,狡猾而又昏庸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必然会做出这种荒唐可笑的事。“皇帝有点儿发抖,但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福气”这一想象既表现了他内心虚弱、恐慌的一面,同时也符合他自信专横的性格特点。@$F*2p
2.夸张手法的运用{a)u8
夸张是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课文写皇帝爱新衣,“每天每一点钟都换一套衣服”“既不……也不……不……”这些夸张是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之上,因为这是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百姓疾苦的本质决定的,因此也是合理的。(
3.衬托:N-[
皇帝新装的丑剧是由骗子引出的,但课文主要不是写骗子,写骗子是为了衬托大臣们的虚伪和愚蠢。`L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OGJq
《外国寓言三则》$~Cs"
寓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事实上却不如别人的人。它教育人们,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总是要碰壁的。`$k3rJ
《狐狸和葡萄》讽刺了那种自己力量够不到,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却硬充好汉,不肯认输,还要自欺欺人。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良弓的主人》讽刺的是那些追求实效,盲目追求外观华丽的人,它提醒人们,做事要讲求实效,不可一味追求形式。同时,还启示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犯“爱之反而害之”的错误。/d}v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d1b?nb
《大明湖》e^@hAs
节选自《老残游记》鲁迅曾称赞它“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大明湖》是用第三人称写的游记。P3
1.状物写景,井然有序yqnl
作者状物写景是按游踪顺序写的鹊华桥→历下亭→铁公祠→古水仙祠→鹊华桥,方位清楚、条理分明。写铁公祠前所见景物,先写远处的千佛山,再写近处千佛山的倒影,最后写两者的结合部——南岸的芦苇花,井然有序。9
2.精读第4节,这是本文写景的重点,共有七句话,可分为三层。0\%6W;
第一层(首句)南望千佛山景色。用比喻、排比从颜色角度去现千佛山绚丽多彩。第二层(2-5句)写湖里千佛山倒影,第三层(6-7句)写南岸芦苇花比喻新颖。最后写大门楹柱对联,对联形象概括了铁公祠周围景色和济南的地理条件。F
3.三副对联作用('?h
不仅反映了大明湖的景物特点,而且使文章通俗中见典雅。r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暮春》H$T6
文章记叙了“我”和何梅苓三十年后重逢的一次谈话,他们深情地回顾丰富多彩,值得珍惜的中学生活,并决心在垂暮之年第二次办“春潮文学社”t0
1.对话描写展示人物性格vDN
何梅苓开朗、风趣性格,顽强乐观的精神都是通过简洁的对话描写展示出来。FJR`r
2.插叙的作用}B#>`
①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Q
②为第三次办文学社情节作辅垫,表明办文学社源远流长。5
3.对题目“暮春”理解7Z
①点出故事发生时间在暮春;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何梅苓和我都在暮年又青春焕发。tj!8N: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d
《小桔灯》8
课文记叙了小姑娘一家人在旧社会的生活遭遇,赞颂了小姑娘在艰难环境中表现出镇定、勇敢、乐观精神,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小姑娘,小姑娘这个形象的刻画,主要通过她三件事的记叙,即上山打电话、在家照顾妈妈,做灯送客人。o
1.外貌描写抓住特征。;$@Av
这是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家境是贫困的,生活是艰苦的,体现出穷苦人家小女孩的模样。"el
2.行动描写凸现人物性格。[
上山打电话,在家照顾妈妈,做灯送客人三个场景中,小姑娘一系列极为细腻的动作描写,既反映了“穷人孩子早当家”的实况,更表现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n*5*=H
3.理解课文题目“小桔灯”的含义和作用。(%
小桔灯。象征光明,象征未来,它照亮生活的前景,小桔灯是小姑娘的化身,用小桔灯做标题把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形象化了以《小桔灯》为题,既含蓄、又形象,更能突出中心思想。'd0)7@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WZ4g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H
记叙了鲁达救助金氏父女脱险、打死镇关西的经过,表现他疾恶如仇、扶危济困,不畏强暴,粗中有细的性格。`
1.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性格。Tz]i3
本文描写鲁达,突出是行动描写。标题中拳打是描写鲁达重心所在,课文对“拳打”作了集中的细腻描写。每拳都有精彩的比喻性描写而且角度不同,有的从味觉、有的从视觉、有的从听觉,三拳中突出了鲁达疾恶如仇的鲜明个性。ku0D
2.对人物性格粗中有细的理解-(MH
鲁达的“细”表现有四:①担心店小二拦截,意在店中坐了两个时辰;②将郑屠激怒持刀而上;③当众揭郑屠罪行,为拳打“作舆论”准备;④假骂郑屠“诈死”,以便争取时间解脱。h}c`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Z9
《看戏》:\TVO"
本文写的是庆祝建国十周年日子里,梅兰芳在首都公园公演《穆桂英挂帅》一剧的盛况,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热爱人民,人民热爱自己艺术家动人情景。`>J[
1.详略得当h,ba^
文章详写了观众在演出前、演出中、演出后的感受和激情;s
从台步、唱腔、表情、动作几方面详细描述了女主角动人的表演,突出了艺术家热爱人民、人民热爱自己艺术家这一中心。!
2.比喻的巧妙运用Aq
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是海,海的“迷蒙”“平静”“陡然膨胀”“又忽然膨胀”鲜明地表现了观众观看演出时情绪的起伏变化,有力地衬托了梅兰芳精湛的演技,别外把歌词比喻为滚动“珠子”把女主角比喻“一朵盛开的鲜花”新颖别致,形象优美。F.#v}
3.精读第4段。这一段细致地描绘了表演者精彩的表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响,是全文的核心,也是描写场景最精彩的地方,它不仅具体地表现了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时的青春活力,而且细致地传达出人们观赏演出时的真切感受。h68":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O_5e
《走一步,再走一步》kUydap
本文记叙作者八岁那年和伙伴们一道玩耍时经历的一件小画,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克服困难。Y_
一、详细得当M9
课文详写“我”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动作和心理,略写其他小朋友的活动,父亲的指导,整篇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井然。"sF[$
二、小中见大,以事寓理<
文章写的是一次攀爬悬崖的过程,寄寓的却是怎样去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哲理。j,w74c
三、“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有层次而令人信服。_`
在征服悬崖过程中,作者详细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NAjNy
毫无信心→信心萌发→信心大增→巨大成就感c)
四、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1LZ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八只小猫》B}
课文通过对景德镇的瓷小猫的插叙和介绍,赞美了我国传统工艺品制作者的创造性劳动,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好追求向往之情。k*x,O
一、记叙、描写生动形象NC
课文紧紧扣住瓷小猫是儿童玩具的特点,自始至终拟人手法来写,课文第2自然节,作者先描述它们的姿态(八个“有的”),毛色,进而把它们比作八个小孩子,用“同伴中的谁谁”“她的小外孙”“自己的女孩子”作比拟。接着把瓷小猫当作“一个不可侵害的集体”,连用八个“谁”,进一步描述了它们的表情和动作,以拟人手法写出八只瓷小猫的可爱形象,恰恰是成功地表现这套工艺品的艺术美。"ZXrr8
二、记叙中穿插说明及其作用}9)`1h
课文第3段对八只小猫优点的罗列说明。作用:把为什么打败日本的瓷猫的原因交代得一清二楚。~N47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q
《种一片太阳花》Ow}x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种太阳花的经过和感受,表露了作者对“事业”的憧憬,对创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世界”的渴望。i8
一、观察的细致,描摹的生动f7G
课文第二部分细致地描述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层次分明,每一阶段都写得特征鲜明。@
比喻贴切,写新芽的“细”“红”,分别用针、火比喻,写新芽的“密”,用了“法兰绒”的比喻,形象生动。\J]tI&
作者不但善于刻画静态,还善于描摹动态,再现变化过程,如写单个花蕾开放勾勒得生动,写群体开放、把千朵万朵竞相怒放的旺盛气势描写得十分真切。"g
二、深刻的象征意义<bFF}Y
太阳花经久不衰给人的启示CVR)u
三、记叙中穿插说明作用&y6A
课文在记叙中穿插一些说明性段落,这些段落和语句,为丰富记叙的内容作了必要的解说。j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M.[5
《攘鸡》=g+
寓意:有了错误,要痛下决心,迅速彻底地改正,绝不能迁就,姑息。8
掌握以下重点字,Q>u^D
攘或告之是非损之然后已斯e$U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DN
《效颦》z
寓意:讽刺了那些胡乱模仿,适得其反的人mT>
掌握以下重点字$)k 7
颦病心美之挈去之走所以美妻子%
积累成语:东施效颦hZ3qA6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枭逢鸠》`
寓意:有了缺点要及时改正,采取回避态度是行不通的,*%
安之东徙以故更(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8Wl+
《卖油翁》;
文章通过叙述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说明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不值得骄傲的道理。GYS]Pw
掌握以下重点字DZz
自矜释担睨之颔之但手熟忿然vx9l
以我酌油知之沥之惟遣之轻吾射8wkfm
积累成语:熟能生巧c
《口技》G
课文描述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各种摹拟的音响和神奇的艺术效果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xkrG
一、写作特点}w1R+1
1.详略安排得当8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U
主要篇幅从正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内容,同时也以少许笔墨写听从神情,动作等情绪反应,从侧面烘托了口技效果。Lj+jt
3.记叙艺人口技表演时,采用具体描摹和概括说明相结合,既给人总的印象,又使人有具体的感受。m<<(rS
二、掌握以下重点字C,j
1.善会宾客团座妇抚儿乳众妙毕备妙绝意少舒稍稍Wd
中间曳屋虽人有百手名其一处于是两股群响毕绝qIh=
2.通假字:满坐寂然Wg\Z
3.掌握以下表示时间副词.)<}>\
少顷未几既而俄而当是时一时k}7A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fq
《大龙湫》=%?p
文以胜景生辉,景以美文溢秀,这篇文章仅228个字,但它抓住了“是瀑”“非瀑”的特点着力描述,辅以说明,最后论述感受,层次清楚,句式整齐、语言生动。+
掌握以下重点字:]KBx
一匹练及前谛视无着昳丽或远立濡_Uj
逼视凭藉作幻尔尔及至此未及臆测f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z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Qr(F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c4%=!l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e6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qC$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Sgg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V2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Dd=K&
第二册复习检测w6ja
班级
姓名
学号
C':]d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o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Z!
juàn( )恋 àn( )然tiào( )望烦zào(
)wēi( )峨ssm
通qú( )点zhuì( )
zhān仰( )
shì( )好寿yán( )7p
滑jī( )shòu( )猎diàn( )青chéng( )净 xiè( )下&8
无xié( ) 夜xiāo( ) 繁suǒ( )
qiáo( )悴pū( )哧egy:
自jīn( )
笨zhuō( ) 佳yáo( )
zhì( )气累zhui( )R
抽tì( )chuò( )泣ào( )悔kē( )睡奸chán( )Av
jiǎo( )健yì( )立kēngqiāng( )( )ē( )娜$+>FjM
分qí( )dǎo( )告fù( )予亲nì( )凝zhì( )O
由zhōng(
) 震hàn( ) púfú( )( ) mò( )然 比ǐ( ) E
jí( )薄yǎn( )
然绿yīn( )yùn( )育dì( )视cZ~
yì( )丽yì( )测 yōng(
)倦繁yǎn(
)shè( )级}nLN
修shàn( )充pèi(
)shē( )欠淫威( )AHin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步屐殉职间隙歼灭伛偻更衣庇护_
砌成抚摩打量揪蜃楼翘首抛锚4/R6h
溃退要塞硕果匀称贪婪晌午熹微tWvC)r
绽开揸开花圃沂蒙TD
三、填写下列短评。n*,:
狂轰 làn炸 一败 tú地 戎马
(kǒngzǒng) 手不 shì卷J)
hài 人听闻 东游西 quàng 忧心
chōng 未老先 shuāitYg
hnǎug 如隔世 金 bì辉煌 头晕目 xuàn rùi不可当
bá地而起 A
名 fù其实 yǎn旗息鼓 莫 zhōng一是 重峦叠zhàng p\=<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K^
1.他说到做到,身体力行,不放空炮(
);7"
2.次日清晨起来,吃点儿点心,便摇着串铃满街蜇了一趟,虚应一应故事F5Su
(
)D
3.哀莫大于心死,我一停止工作,也就离死期不远了(
)wX(r1
4.三十年后,你掀起了第二次春潮(
)Rok7
5.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
)W
6.父亲并不因为孩子多觉得累赘,一味爱着他们(
)A
7.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论坛蜃楼(
)V2:Sa
8.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
)%[[9
9.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Y4z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Ls2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3^b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x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l$=
第二册复习——课文古诗背诵默写:@m
班级
姓名
学号
;r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bT3^
一、课文背诵填空。KRa&
1.《攘鸡》一文中“攘鸡者”对自己偷鸡的错误行为采取的态度是“
yH>wwp
”,作者的议论:“
:M^.GH
”深刻地点明了寓意。t~\t]
2.“东施笑颦”其乡里人对之态度是“
;w] -
”。结尾作者用“
”点明了寓意。H4Jc
3.《枭逢鸠》结尾用鸠答复枭的话“
”来点明了寓意。QT
4.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
,
,&
,更有
,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
E-H7f
。4
5.《大明湖》一文中每个游点都写了一副对联。从侧面告诉我们历下亭是个古迹,济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荟萃的地方,这副对联是:“
, 3%dE
”,而“
,
”则形象地概括了铁公祠周围的景色和济南的地理特点。古水仙祠前的对联是“ $$IEJ(
, ”。v]
6.康肃忿然曰:“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因曰:“
”。康肃笑而遣之。\xIFE
7.当这个女主角以
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
。她开始唱了。她
的歌喉在夜空中
,听起来似乎
,似乎
。歌词像珠子似的
,
,wv?
,一粒一粒地 下来, 在地上,
到空中,
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Sm+`&I
8.《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是
lu
。AbU`e
9.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8(
,
,满坐宾客
。c<~G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夹x+m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
;Qu)!N
。于是宾客无不 ,
,3d
,几欲先走。JM
11.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小猫,只有一个拳头的三分之一大。一只猫一个姿态:oE.;
,
;
,
;
,i?{
;
,
。它们毛色不一,颈中都有朵作为领结的小花。这样的描叙何其平庸,应该说它们的一切都是活的,
"
,都有一双
,连那
也像。X+cE'
12.及前谤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
sMys,F
,
,
,
, ,
。既
,又
;既
,又
。风来摇之
;日光照之,
。或
,或
。其故
1=\*
,又
较石梁绝不相似。=9dA
二、古诗填空:'KWzjT
1.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望天门山》)M^D
2.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初春小雨》)<XJ}!q
3.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h`@pEq
4.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夜月》)`4Y]4:
5.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0-
6.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绝句》)T}i
7.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D.y9
8.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乡村四月》)> Z'
9.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渭城曲》)]":@\
10.
,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7P2^CX
11.
,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8L,uH^
12.尽道隋之为此河,
。(皮日休《汴河怀古》)r
13.
,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Vu:xt
14.妆罢低声问夫婿:“
?”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0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wj.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y2B
第二册复习——文学常识`6#:
一、文学常识复习: [
1.《曼哈顿街着夜景》选自
,作者
,她代表作
VEsC
2.《皇帝的新装》节选自《
》作者是 (国名)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一生写有160多篇童话,如《
》、《
》、《
》。j
3.《攘鸡》一文节选自《
》,孟子名 是 时期的 家, 家。他是继孔子以后的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8N
4.《效颦》选自《
》。庄子是 国时
家
(人名)和他的门人所写的一本书。他是继老子以后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则寓言讽刺了
的人。CVQR
出自这则寓言的成语是
。IX
5.《枭逢鸠》选自
,这是
代的
家、
家Ju5'
编辑的一本书。Z
6.《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
这是 (国别)一本著名的寓言集,作者相传是
。《狐狸和葡萄》作者是
国杰出的寓言作家
。他一生写了200多篇寓言。《良弓的主人》作者是 国的启蒙运动时期的
nk
7.《大明湖》节选自《
》第二回,作者是
末小说家,;E9b
8.《暮春》作者
,当代作家。R
9.《卖油翁》选自
,作者
,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
,号
,又号
,谥号
,唐宋八大家是指
,
,
,
,
,
。faA=
10.《小桔灯》的作者是我国
代著名的女作家
,原名
,福建人,她的代表作
曾熏陶和启迪了几代人的心灵。RN0
1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
第三回,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
的著名 篇小说。作者
,
(朝代)小说家。^&
12.《小抄写员》节选自
,作者
,是
作家。Y2
13.《看戏》作者
,著名文学家,翻译家。x/nN
14.《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
国作家
。:{t
15.《口技》节选自
,《虞初新志》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小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的。XQ,9P
16.《八只小猫》的作者
,《种一片太阳花》的作者是
。0=a
17.《大龙湫》作者是
代著名的
, 字 ,号
,钱塘人。EU=tYK
二、文体知识填空:RI*
1.记叙的一般顺序有
、
、
。3G
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v
3.童话寓言,通过丰富的
,采用
、
等到表现手法,为我们塑造出种种具有
的形象,反映出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两者相比较,童话更富有
,故事大都
,语言
,富有儿童情趣,寓言则是把
寄托在
里面,语言简朴明快。一般都有含有
或 的教育意义。}pR-
4.新闻又叫
,一般包括
、
、
,新闻往往有多行标题,居中的称
,也称
、
、
,其作用是
;居下的称
,也称
、
,其作用是
。DGk
5.新闻和通讯有相同的地方,都是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鲜而重要的信息,都要求
、
;也有不同的地方,新闻比较
,通讯比较
,所以有人把它们分别比作
和
。NJY4CH
第二册复习——文言文检测7
一、解释下列带点字: u4&z?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请损之
*
然后巳
斯速已矣
病心
颦
`
美之
挈妻子
去之走
所以美
K_Q 8
安之
东徙
以故
犹恶子之声
m
子能更鸣
以此自矜
释担
尝射于
CH5
睨之
颔之
吾射不亦精乎
但手熟尔
]=1
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沥之
遣之
忿然
tQ$
会宾客
施八尺屏障
惟手熟尔
满坐寂然
K&p
妇抚儿乳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微闻
va}(~d
意少舒
中间
曳屋
虽人有百手
N$
不能名其一处
于是宾客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
群响毕绝
一匹练
及前谛视
既坠矣
'7~
飘散无着
五色昳丽
或远端濡其首
臆测
t
逼视而衣无沾
随风作幻
此其所以异近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及至此而后
知耳目所未及者
`:
二、句子翻译:ywoE-
1.彼知颦笑,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Gk
2.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K{.UP"
3.尔安敢轻吾射!
/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FXdm=~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gd
6.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
tZV&
7.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臆测也。
第三册复习纲要p=$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w>5Q%
一、重要作家作品:nF$@:
魏学伊《核舟记》、鲁迅《故乡》、罗贯中《三国演义》、都德《最后一课》、沈括《梦溪笔谈》、郭沫若《炉中煤》、艾青《我爱这土地》、陶渊明《桃花源记》、茅盾《子夜》、茅以升、竺可桢、席慕蓉、柳宗元m%9e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二、背诵目录:^ICKCg
1.《核舟记》P11;DNuG
2.《故乡》P42;4#3j
3.《沁园春•雪》P134;sb{Kz
4.《炉中煤》、《我爱这土地》;P1400:vKT
5.《桃花源记》P201;?!E3E
6.古诗词14首:《相鼠》P38;《无衣》、《江南》P86;《上邪》、《长歌行》P130;《悲歌》、《桓灵时董谣》P163;《吴孙皓时童谣》、《子夜歌》P190;《子夜四时歌》、《敕勒歌》P215;《折杨柳歌辞》、《月子弯弯照九州》P262;《京师人为严嵩语》rzl)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1)Dq
三、文体知识:Ar
1.说明事物要抓住本质特点。G6w7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先总后分、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a'
3.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言论、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18$G<I
4.小说的人物描写,除了已学过的外貌描写、行动描写以外,还有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i-+A
5.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记人、叙事、可以写景状物,还可以抒情议论。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IO}v
6.传记,也叫做人物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传记有自传和他传。它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本单元的《柔石小传》是他传、《我的读书时期》、《走向革命的第一步》是自传。IOhgq
四、语法知识:+
1.词的组合关系:并列、偏正、动宾、后补、主谓。 `
2.词的排列顺序:j1[
定语:表示领属+表示数量+带动词怎么样+表示性状h Ro
例:(我们村的)(一位)(负责治保工作的)(老)干部Cu
状语:时间+处所+对象+情状g.
例:[清晨][在葡萄架下][与小张一起][大声地]朗读yt8Y}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d~(}
五、掌握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解释及课后常用词语写法。iX!6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W"
六、文言文:$?=N`
《核舟记》、《活板》、《桃花源记》、《童区寄传》。M!l
七、重点课文梳理::E
《中国石拱桥》:<
1.中心:说明了我国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以及设计、施工上的杰出成就,5^U0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Y&:
2.抓住特点: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r6Z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很广、大小不一、形式多样。f<4K#`
3.文章的写作特点:⑴抓住特点,揭示本质(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3"ta
⑵思路清楚、层次分明:介绍从整体到局部,从古到今、从成就到原因、从现象到本质,思路清晰。Z=
⑶运用多种修辞,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引用)@<
4.体会课文中准确的用语O!O
A.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WW!
B.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5.说明方法:2OUn
A.举例子: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石拱桥特点;b
B.作引用:引用唐朝的张嘉贞和张族的话分别说明桥的施工技术9Y
巧妙绝伦和形式优美。uN-
《核舟记》wBnXn
节选自清•张潮编的《虞初新志》。本文的作者魏学洢。V4
1.中心:文章抓住“核舟”特点,细致地描述了它的艺术形象,赞扬了雕刻家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P;Yf(
2.本文的写作特点:A.思路清晰,结构采用“总——分——总”,`$#
开头总领,中间按空间顺序排列——“核舟”的体积、E
中舱、船头、舟尾、船背、结尾归洁。@
B.说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详写船头、船舱两侧,'[
船尾略写船背@z
C.语言简洁生动!OGcuP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mM
《故乡》_$
1.节选自小说集《呐喊》f3
2.中心:小说着重刻画了贫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他的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o
3.线索:“我”回故乡的活动和感受。EOF,
4.结构:近故乡——在故乡——离故乡1
5.人物形象: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热情、纯真的小英雄。vguf?l
A.中年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迟钝、麻木、胆小怕事,对ZK
生活现状无可奈何的木偶人。l[Z)]
变化原因: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遭受残酷折磨的2\k
结果。HA;h&^
塑造意义:通过闰土的不幸,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探索生活的道路。n
B.杨二嫂:既被侮辱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zJ
塑造意义:⑴用她的自私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nvv K
⑵用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当时社会弊病。9xDq
C.“我”:一个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GT
6.最后一段心理描写的含义: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诗,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J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UP
《曹操煮酒论英雄》>R)
1.出处作者:《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意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hdby02
2.中心:通过曹操试探与刘备反试探的一场对话,着重刻画了曹操的疑忌老练和刘备的机智忍耐性格。,q\6bW
3.结构:⑴刘备行韬晦之计;⑵曹操煮酒论英雄(2-3):A.刘备入府见曹操。B.曹操和齐备论英雄:①曹操着意设问,刘备权作不知;②曹操步步逼问,刘备乱论英雄;③曹操说破英雄,刘备巧饰惊恐。<}
4.写作特色:TB^W
A.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E=v*e
曹操:咄咄逼人、自命不凡又机敏多变,表现他骄纵多疑、老谋深算的性格7?,(~
刘备:深藏不露、谨慎沉着但又机警灵活,表现他善于忍耐、大智若愚的性格。:'
B.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khSa
C.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U: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1^?/R
《最后一课》9Pl
1.中心:小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作背景,反映阿尔萨斯沦陷以后,当地人民在普鲁士侵略者强行禁教法语时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w
2.写作特色:y_*$j
A.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1
例: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v6+!2
分析:写出了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miC)
对自由的渴望。lGQ-w&
B.通过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性格。 >b+=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2!80`y
《隆冬话竹》——事物说明文g
1.中心:介绍竹子的生态和功用。B;?j&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先略说竹子的观赏价值,再详说竹子的广泛用途(先总后分)最后说竹子的生态特点[种类(由主到次)、繁殖方式、竹子很少开花的原因]条理清晰。yu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向沙漠进军》——事理说明文MiMH.
1.说明中心: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征服沙漠的方法。oV,+
2.写作特色:QH'X
A.说明顺序富有逻辑性<NzOM
例:课文主体部分说明了三个方面内容(①被动防御风沙袭击;②主动向沙漠进军;③因地制宜利用沙漠地区气候)这三个内容顺序安排符合人类治理沙漠认识过程,有很强逻辑性。eB
B.语言准确、简明:!
例:这种沙丘、只要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9rd 8W
C.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游击战、阵地战T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V
《活板》)mid
1.中心:介绍北宋的活字版印刷,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2.活板主要特点——“活”#
3.说明顺序:总体(时间)主要部分综合运用时间和逻辑顺序,其中介绍活板的制作,按时间顺序:介绍活板功效字印贮存、用胶泥刻字原因,按逻辑顺序。ekMY?
4.说明方法:H_
列数字、作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CtSZ
打比方:薄如钱辱。M.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8AhO4
《沁园春•雪》oz
1.中心:上阕侧重写北方雪景,抒发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下阕侧重写历史上英雄,抒发评点历史人物,赞美当代无产阶级英雄的思想感情。4/#
2.中心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r3lS!
3.望字总领以下7句,惜字总领以下7句。TuQ=^&
4.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数无数英雄竞折腰。Kjg
《炉中煤》J.fKs
1.比喻的运用N7C
“年青的女郎”——革命高潮中的祖国rx
“炉中煤”——怀有强烈爱国激情的自己3Kgi
暴风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的蹂躏Qhqj
悲愤的河流——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ImtGx
激怒的风——从不间断的声势,浩大革命斗争Kw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g%m
《宇宙里有些什么》OMD<^?
1.中心:科学而又生动地介绍了宇宙中的星体及有关情况,说明了宇宙是无穷无尽,运动变化,丰富多彩的。[
2.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Y9
例:列数字:表面湿度至少有3000摄氏度——说明恒星的热度高。nJ1')D
作比较:星星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说明恒星密度非常小。'[
打比方:在辽阔地宇宙空间,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说明恒星在v'fn6
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QliwY
下定义:亮星云、暗星云。k
3.说明顺序:近→远:oiZ A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sYcZ)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8ilC
中心: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发展现状h#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CT=
《小院》iA%QKN
1.中心:通过写“我”来到旅店的所见、所闻、所感,赞颂“小大嫂”的纯朴、善良、宽容和旅店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2.写作特点:记叙和描写互相结合,或在记叙中辅以描写或边记边叙边描写或突出描写。这篇文章描写较多除了写院前院后山峰景色集中描写外,大都是边叙边描写。描写得体、自然,可使文章生色不少。KcN
例:描写山峰景色(最后两节)O)K:*Z
作用:描写山峰景色是为突出小院景色,突出小院景色为了赞誉小院人家所蕴含品性情怀。“未曾游山,心儿先自醉了”小院人家已使“我”品尝到了人间最珍贵的心灵之美和人际关系之美。7%i,z\
3.顺序:以时间为序、纵式结构B{X+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5G$%
《小镇》'p<
1.中心:从多方面,整体上反映“小镇”的变化。@~4$gR
2.结构:横式结构,从四个方面介绍小镇的变化:Ke
⑴小镇街上的变化;
⑵小镇周围大山的变化;bo=#E
⑶小镇人民生活的变化; ⑷小镇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O1I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J.
《桃花源记》cKC7)
1.中心:这篇散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图景,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MZ@
2.线索:武陵渔人的行踪!\;gxh
3.结构:⑴发现桃花林的经过;⑵进入桃花源及所见所闻:桃源美好生活环境;桃源中的社会风尚和桃花源人的社会理想;⑶渔人出而复寻1GI^
自然环境的美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L
社会生活的平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wKc4
人们的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往来种作,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社会风尚——热情好客T
社会理想——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的追求。Rt`YF
4.写作特色:}p
本文结构严谨、叙事完整、照应铺垫、伏笔过渡很自然,堪称记叙散文的范例。huqJ/T
语言准确、精练。:eJxs
例: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wpDJpS
把通往桃花源之路渲染得空灵飘忽,把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恍惚迷离精神状态,衬托得极有声色。w'6yi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_I
《小传两篇》,u.0;
1.中心:记述革命烈士柔石的生平LXo,M
《柔石A传》、《我的小传B》记述文学大师茅盾是怎样走上创作道路的。#M>Bb
2.写作特色:oA*+
《柔石小传》m6r%K
A.举事撷要;B.语言简朴FH2
例: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8,7B
作用:显示柔石刚毅、坚韧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献身精神。gUSj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I
《我的小传》 *C
A.一条线索贯穿始终——父亲的遗嘱jlS4.D
B.重点突出,语言亦庄亦谐——会演“父与子”的冲突\,
C.开头结尾简洁明快U[O,z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g`?
《我的读书时期》?
1.内容:截取自己的一般经历(读书时期)%q
2.特色:A.语言生动活泼;B.重点内容突出——扣住“读书”C!mA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PN
《童区寄传》_*>
1.中心:文章既是赞美少年英雄区寄,他机智勇敢地连杀两盗而自救,也是针对时弊,揭露当时社会黑暗腐败。>yz
2.写作特色:A.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奇智奇勇_w<wn
B.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结合 4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