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中考古诗鉴赏

2014-5-11 0:07:56下载本试卷

实战演练中考题

方法:寻景——构境——析情

提示:

1、描绘诗词图景

    主要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和关键词(色彩词、季节词、形容词等)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要扣紧景物特点及情调,用一个词或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如孤寂清冷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 悲壮等

3、依景辨情,把握情感

   表达的词可以有:愉悦、欢快、激动、哀伤、赞美、惜别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答

1、(2002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2、(2003年哈尔滨)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2003年咸宁)读下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

4.(2003年昆明)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5.(2003年联考)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的赏析,是否有不正确的,如果有请选出来()

A.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奉合赴边。诗人受朝廷之命,轻车前往,地点是远在西北的边塞。

B.三、四句写赴边途中。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五、六句写边塞奇特壮丽的景色。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到一轮落日在黄河的尽头,使人感到亲切而温暖。

D.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诗人不远万里赶到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军,侦察兵告诉使臣守将正在燕山前线。这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激愤。

2)本诗寓情于景,重在写景,用词准确洗练,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B.一个“孤”字,写出沙漠中景物的单调。因为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孤烟”

C.一个“直”字,写出烽烟升腾的荒漠中所显示的劲拔、坚毅之美。

D.一个“长”字,写出横贯沙漠的黄河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E.一个“圆”字,既写出了落日的形状,又写出了诗人观赏落日感觉到新切温暖和苍茫。

6、(2003年泰州)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7、(2003年厦门)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8、(2003年联考)读诗答题。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曲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曲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2)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

答:

9、(2003年荆州)欣赏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10、(2003年联考)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是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外调,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官会猎后所作的抒怀,全词共两阕,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各阕大意:(   ),(   )。

(2)词中借用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的英武的词句是(   )。词的下阕中有承上作用的词句是(    )。

(3)选出对词分析有误的一项( )

A.词人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在内容和题材上都具有开创意义。

B.它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的壮士形象。开篇勾勒射猎的武夫。继之以千骑如飞,围观如堵进行烘托,两个典故的运用转出正意,由射猎过渡到演武,最后走引挽弓,“狂”态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C.它通过对特定素材的描写对抵御对外族侵扰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了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词一脉相亲。

D.词的用韵前密而后疏,有一气呵成之感,词人的“狂”劲——自负和壮志欲酬的企望,奔放的豪情依稀可见。

1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12、(2003年孝感)对夏完淳的诗《别云间》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诗的一、二句是写作者在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南冠”运用了典故,暗含作者虽然被捕,但要像钟仪那样忠于故国。

B.诗的三、四句中的“泪”与“天地”构成了极大的反差,通过这种反差,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亡国之痛。

C.诗的五、六句承上写亡国之痛转为写别故乡的感受。诗人预感死亡将至,要永远地去了,然面,故乡之情又怎能割舍得了呢,一个“难”字,浓缩了诗人对故乡的多少深情!

D.诗的七、八句是诗人情感发展的自然升华,更是诗人矢志不移抗清决心的自然张场。它与陈毅的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所表达的死后仍要坚持斗争的决心是相似的。

132003年温州)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14、(2003年盐城)下面对《春夜喜雨》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放,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一、二两句以拟人手法写春雨及时而降,“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15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16、 已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2.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3.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

17、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8、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3.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19、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本文的体裁属于        ,浣溪沙是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0、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各句中的“寻”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中 “寻”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掘地深逾寻丈。

  2.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诗句(或格言、成语)。

21、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       ”,属双关语,暗指        。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22、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23、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24、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         。

  2.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C2.(1)方塘微妙难言的读书(2)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意近即可)3.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4.A5.(1)没有(2)D6.(1)D(2)C(3)“感时”与首联对应,“恨别”与“家书抵万金”对应。承上启下(4)实际抒发了忧国思家的情感。7.D8.A9.(1)幽深宁静山水隐逸(2)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在日光的照射下焕发出光彩,看见鸟儿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尘念顿时涤除。(3)万籁俱寂(4)曲径更好,有幽深、蜿延的意味,有韵味;“竹径”一词过失,限制了读者的联想。10.A11.D12.(1)A(2)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13.(1)这两句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江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2)写《使至塞上》时是受朝廷排挤,单车去边塞慰问,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凉。写《汉江临眺》时是受朝廷重托去黔中、岭南等地选拔官员,路经汉江,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开朗、欢快。14.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心远15.(1)出战请战(2)为报……又何妨(3)C16.(1)可怜(2)D17.C18.D19.D20.C21.C22.(1)C(2)开放性试题。能参照题干提示的几个方面,简要讲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23.C24.明朗清新更2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