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
一 | 二 | 三 | 四 | ||||
得分 |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7分)
5、按要求默写。(3分)
①自古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赵翼在《论诗》中表明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
②《泊秦淮》(杜牧)中,表现诗人对唐王朝将重蹈南朝亡国的覆辙的深深忧虑,批评统治者国难当头、醉生梦死的句子是:
。
③《汉江临眺》中与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7、综合性学习(共3分)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社会提出了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号召,各级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纷纷响应。下面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一些具体举措,请从中归纳出“以人为本”的含义(3分)
材料一:政府,应对各类兜难事故,要不惜人力物力,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材料二:教育,为保护来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新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删去了有关对“坏人坏事应挺身而出进行斗争”的条款。
材料三:商业,倡导顾客是上帝,规定超市里的商品的码放、标签上的提示必须符合人们的购物习惯,便于人们拿取和识别。
材料四:交通,火车不断提迷,尽量让乘客节省时间;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增设公交车站点,微笑服务。
。
二、阅读理解(共53分)
(一)(15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 ,表明作者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 ,表明这首诗写的是塞外风光的字词有 、 、 、 等。(3分)
9、描述诗中颈联所写的奇异景色。(2分)
穴中人语
康与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 (xì,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0、通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涉及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谁?(2分)
(2)杨氏答应了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 (xì,麻)之属。( )
(2)此殊不缺也。( )
(3)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
(4)杨谢而从之 ( )
12、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绵绣珍异等物”呢?(2分)
13、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1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14、断下列说法的正误。(2分)
(1)文中的“杨氏”是姓杨的妇女。 ( )
(2)“至一家”是说进穴的第一家。 ( )
(3)“皆”与“共”“同”同义。 ( )
(4)“杨谢而从之”的“谢”是“谢绝”的意思。 ( )
(二)水知道答案(14分)
[日]江本胜
①多年研究水之后,那一天,我偶然翻开一本书,书上有一行标题进入了我的眼帘:
②“雪之结晶,没有任何两片相同。”
③关于这一点,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便教过了。也就是说,在地球上下了几百万年的雪,没有任何两片面孔相同。
④就在那一天,这句话给了我的内心某种别样意义的启迪。
⑤“原来如此!说不定把水冻成冰,观察其结晶,其容颜可能会完全不同!”
⑥从那一瞬间起,我开始了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冒险。我的想法是:把水冻成冰,然后拍出它的结晶的照片。
⑦于是很快便和公司里年轻的研究员一同展开了实验。我立刻去租来了精密度很高的显微镜,并将水放到家用冰箱里使之结成冰。因为在常温下进行拍摄,冰块的融化进度很快,所以好长一段时间根本拍不到结晶的照片。
⑧着手实验两个月后,终于拍到了第一张水结晶的照片。那是一张非常美丽的六角形的水结晶。欣喜若狂的研究员来向我汇报这一情况时,我也不禁心内一热。
⑨从那之后,拍到的水结晶反复说明了世界的一切,其中还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水结晶常常形成于温度开始上升、冰块开始融化的数十秒间。就在这短短的瞬间,宇宙以肉眼可见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并随即消失。正是在这一瞬间,我们窥见了一个眩幻的世界。
⑩首先我观察的是城市的自来水。东京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说完全拍不到一张美丽的结晶照片一点儿都不过分。这是因为东京的自来水在消毒过程中使用了氯,从而将天然水的美丽结构全都破坏掉了。
⒒与此相反,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它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泉水、冰川、仍然保持自然形态的河流上游的水(下游往往是因为生活废水的注入,无法看到美丽的结晶),不管来自世界上哪—个地区,只要是在大自然中未被污染的水,都能呈现美丽的结晶。
⒓就这样,我们拍摄、观察水结晶的研究正式走上了轨道。
⒔没过多久,拍摄水结晶的研究员突然没头没脑地蹦出这样一句话:“让水听一听音乐,看看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晶。”可以说,他已经完全被水迷住了。
⒕的确,让水听音乐,将波动传递给水,有可能改变水的性质。因为我自己很喜欢音乐,小时候还认真地想过当音乐家,所以举双手赞成这项独特的实验。
⒖实验的结果美妙极了,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所呈现的结晶,像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样美丽而工整;而听到对美充满深深祈望的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水,其结晶也竭尽全力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
⒗最妙的是听了肖邦的《离别曲》的水结晶,美得小巧玲珑,并分散成几块,简直令人惊叹。
⒘水就是这样随着美丽的古典音乐,发挥着自己的个性,形成了美丽的结晶。相反地,让水听充满了愤怒与反抗色彩的重金属音乐时,它的结晶的形状就全都是凌乱而破碎的了。
⒙受到水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吸引之后,我反复不断地展开了很多与水相关的实验,同时,也有幸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水,看到了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各具特性的美丽的样子。
⒚但是同时,全球各地水污染问题的现状也毫不留情地暴露在我的面前。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言,如果20世纪的战争是为了争夺石油的话,那么21世纪的战争很可能是为了争夺干净的水。
⒛在雨水污染严重的日本城市采的雨水样,经实验后发现,不要说形成结晶,就连样子都极其丑陋。这些让我们了解到,工业污染不仅在不断地污染循环水,还在不停地向地球上散播着有害物质。
21好在还有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水也开始逐年恢复了它那美丽的结晶。
22而污染归根结底就是人们的意识造成的。到今天,世界各地之所以出现环境污染问题,都是人类只图生活便利的自私心理所致。
23迄今为止,通过水结晶的照片,我们知道,水纯净得好似一面心灵的镜子,这面镜子好像同时也在指引着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摘自《青年文摘》2004·7 有删改)
15、文章的标题内涵丰富,请说说水到底知道了什么答案?(2分)
16、文章的情节吸引人,每一次的发现都让人欣喜:(3分)
第一次发现在7—9段,那就是:
第二次发现在10—11段,那就是:
第三次发现在12—17段,那就是:
。
17、文章的辞格精美,请找出一排比句略作鉴赏。(2分)
18、文章的语言富有哲理,请说说你对“水纯净得好似一面心灵的镜子”这句话的理解。
19、请就你身边水污染的情况举出一例并提出治理建议。(4分)
(四)忧伤的名片(11分)
余杰
①据成都的媒体报道,在成都的中小学中,学生印制名片蔚然成风。
②学生的名片源于急救卡,这种卡片上有学生的姓名、年龄、血型、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其作用是在学生发生意外时便于急救。后来,孩子们为了使急救卡变得更好看,将米老鼠、比卡丘等卡通画的不干胶贴到卡片背面;再后来,一些孩子干脆模仿大人,花钱到名片店印制成盒的名片。
③记者在一些名片店看到好些盒学生印制的名片,上面姓名、班级、学校、联系电话等一应俱全。较显眼的是,这些特殊的名片也印上了小主人的“班长”“组长”等职务,以及小主人们父母亲的“局长”“经理”等职务。名片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有时候一天就有四五个学生前来印制名片,大多数都是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也有少数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
④有的学生认为,印制名片是他们“社交能力”的体现。在信息化的时代,名片能够让他们广交朋友,获得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然而,出现大量凸显着老爸、老妈官衔的名片,无论怎么说都不是一种好现象。这些名片说明,权力开始堂而皇之地进入校园,权力开始像硫酸一样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孩子对权力的膜拜和向往,说明在我们的社会中,权力一元化的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为什么另一些孩子不在名片上标明父母是老师、工人呢?
⑤因为,唯有权力才是炫耀的资本。
⑥孩子的世界本来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像春花,像阳光,像水晶,像白雪。秘鲁作家胡安.拉蒙·里维罗认为,作家最好永远不要成熟,他们应当永远追随孩子。保罗·艾吕雅也曾说:“诗人应该是一个孩子,即使他已经白发苍苍,血管硬化。”中国作家丰子恺一辈子研究孩子,他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拐弯。然而,在我们这个权力万能的社会里,孩子们却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纯洁和真实,他们正变得跟成人一样世故和狡猾。
⑦我们谁也没有资格指责孩子。是虚伪的成人世界污染了孩子宝贵的童心,是像洪水一样泛滥的权力泯灭了孩子天赋的平等观念。是的,居然连校园里也没有平等了,居然孩子也被严格地分成了三六九等。孩子不因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而骄傲或沮丧,却会为父母官职的大小而骄傲或自卑,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株连”吗?
⑧如果一个社会连童心也不能容纳了,它的未来将岌岌可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在小说《蝇王》中警告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如果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他以一个寓言故事昀方式隐喻了孩子变成野兽的可怕过程。有人说他对于人类前景的设想过于悲观了,但我理解这种悲观——当我听说孩子们的名片印满自己老爸、老妈官衔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一曲人类文明的挽歌。事情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有朋友这样问我。
⑨事情当然有这么严重。我严肃地回答。
24.试结合全文内容,用一个句子表述本文标题的含义;(2分)
25.用文中的语句说说为什么说凸显着老爸、老妈官衔名片的出现不是一种好现象?(2分)
26.针对这种“名片”在校园的出现,作者指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7.由“忧伤的名片”,作者想到了社会的发展,抒发了这样深沉的忧虑:(2分)
28.文章第⑧⑨段中,两个“严重”指的是:(2分)
29.从全文的结构与内容看,如果要删去一个自然段,你认为最好删去哪一段?(1分)
三、作文。(50分)
30.心中有光,是信念的基点,是力量的源泉,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只要你心中有光,任何外来的不利因素都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很多时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白己丧失了信心,熄灭了心中那束有如睡火山般沉寂的光。
请以“心中有光”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文题自拟,体裁自定。
参考答案: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7分)
5、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郡邑浮前浦,波谰动远空。
6、外形像大写的A,即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第一个字母,上半部看起来像一个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爱“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广告示例:同心协力,遏制艾滋。
7、各行各业都要把尊重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要为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视内容语言分4、3、2、1给分,内容上要看其是否有从个别到一般的发现)
二、 阅读理解(共53分)
(一)
8、使 问边 居延 汉塞 胡天 萧关
9、沙漠上一支孤零零的烟拄袅袅直上云霄,河边水连天处是赤红滚圆的落日。
10、(1)三个;“老人”“杨氏”“穴中人”
(2)同意;“杨谢而从之”。
11、(1)类、类别 (2)确实 (3)的 (4)代穴中人
12、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的人们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13、穴中人 杨氏
14、(1) × (2)× (3)× (4)×
(二)
15、水知道某地环境是否遭受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只图生活便利的自私心理所致。
16、拍到一张六角形的水结晶照片;天然水都能呈现美丽的结晶而城市自来水无法形成美丽的结晶;水听了古典音乐则形成各具个性的美丽结晶而听了重金属音乐则结晶的形状凌乱而破碎。
17、排比句;15—16段 作用:一气呵成地展示了水结晶的美妙,饱含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18、水像镜子一样用自己的纯净照射出人类自私的灵魂。
19、略
(三)
20、什么是海啸 、 地震引发海啸的两种形式、 海啸的巨大破坏力、 海啸前的预警
21、作比较 说明海啸的水体波动是整体的波动且所含能量巨大 第六段
22、(1)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有的能引发海啸有的则不会,“可能”一词就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情况。
(2)“摧枯拉朽”一词形象地说明了海啸到达岸边的巨大破坏力。
23、①引起关注,引出说明对象 提示本文的说明重点---地震引发的海啸
②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③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彼此息息相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世界才能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与人为善,是负责任的大国。(意思相近即可)
(四)
24、校园中出现了印着小主人的“班长”“组长”等职务以及小主人们父母亲的“局长”“经理”等职务的名片,是令人忧伤的。
25、这说明权力开始堂向皇之地进入校园,权力开始像硫酸一样侵蚀着孩子的心灵。
26、是虚伪的成人世界污染了孩子们宝贵的童心,是像洪水一样泛滥的权力泯灭了孩子们原来的平等观念。
27、如果一个社会连童心也不能容纳了,它的未来将岌岌可危。
28、当我听说孩子们的名片印满自己老爸、老妈的官衔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一曲人类文明的挽歌。
29、第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