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4-5-11 0:07:57下载本试卷

窗体底端

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

 

1.沂蒙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涌现出的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成为我们临沂的骄傲。请你任选其中三位,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下面的方格内,力求做到正确、规范、美观。

 

 

2.下列加黑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称职 匀称 称号 称心如意       B.载人 载体 运载 风雪载途

C.增色 馈赠 鱼罾 爱憎分明       D.修葺 休憩 祈祷 休憩相关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来,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方格内。

[   ]A.姿态万千 俯手贴耳 人迹罕至 相形见绌

[   ]B.重峦叠障 滥竽充数 好逸恶劳 耳熟能详

[   ]C.蛛丝马迹 见义思迁 骇人听闻 花枝招展

[   ]D.与日俱增 望文生义 迫不急待 稍纵即逝

 

 

4.①《麦琪的礼物》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的作品。他一生创作300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      》等。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均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      的优美散文《        》。

③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协理荣国府”“煮酒论英雄”“风雪山神庙”“三大白骨精”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        、        。

 

 

5.默写。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②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        ,        ”的呼喊,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③《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

④我国是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砺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三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A.             ,           。( )

B.             ,           。( )

C.             ,           。( )

 

 

6.阅读下则消息,完成文后题目。

   2006年3月中旬,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伫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英山县历史名人毕升位列其中。

  毕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他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0年,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村发现了毕升的墓碑后,英山县召开了毕升文化研究会10多次,建造了毕升纪念馆,编辑出版了《毕升研究文集》,创作出版了8集电视连续剧《活字精神》,并且较好地传承打造出了毕升文化品牌。

(1)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________

(2)黄冈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请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黄冈籍名人及其主要成就(毕升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1至4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及桓楚将。 将:             

④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所记叙的事件中,可以看出陈涉和项梁个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做1至6题。

泥土的声音

樵 夫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2005年第1期《中华散文》)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划横线句子的含义极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③段说“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第④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一连四次写“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某一方面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田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文章,做1至6题。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生物丰富而独特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建筑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是具有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的侵入及自我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因此受到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性,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了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并将通风管道置于双皮层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小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特性,正促使人们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颂。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了多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玻璃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的涂层涂覆在门窗、水龙头等上面可防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受材料重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及钢材与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细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等等,这些都是人体异常状态向外传递的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此启发下进行研制的。

  ⑥功能仿生建材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即它能够根据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功能等进行自我调整,使之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伤害或破坏的部位进行自我修复、自愈自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

           (选自《百科知识》2006.4,有改动)

1.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第①②段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适当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功能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

C.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

D.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

6.功能仿生建材只是仿生学运用于建材研究与制造的一个方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借助联想和想像,另举一例建材仿生或其他仿生的例子吗?要求能简要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力求准确、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勇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懈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着自我……

请以“我________,因为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沂蒙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涌现出的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成为我们临沂的骄傲。请你任选其中三位,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下面的方格内,力求做到正确、规范、美观。

 

试题答案:略 试题解析:

 

2.下列加黑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称职 匀称 称号 称心如意       B.载人 载体 运载 风雪载途

C.增色 馈赠 鱼罾 爱憎分明       D.修葺 休憩 祈祷 休憩相关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来,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方格内。

[   ]A.姿态万千 俯手贴耳 人迹罕至 相形见绌

[   ]B.重峦叠障 滥竽充数 好逸恶劳 耳熟能详

[   ]C.蛛丝马迹 见义思迁 骇人听闻 花枝招展

[   ]D.与日俱增 望文生义 迫不急待 稍纵即逝

试题答案:A.首   B.嶂   C.异   D.及 试题解析:

 

4.①《麦琪的礼物》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的作品。他一生创作300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      》等。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均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      的优美散文《        》。

③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协理荣国府”“煮酒论英雄”“风雪山神庙”“三大白骨精”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        、        。

试题答案:①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或“最后的藤叶”)

②欧阳修 醉翁亭记

③王熙风 曹操(刘备)林冲 孙悟空 试题解析:

 

5.默写。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②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        ,        ”的呼喊,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③《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

④我国是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砺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三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A.             ,           。( )

B.             ,           。( )

C.             ,           。( )

试题答案: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例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节)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仲秋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重阳节) 试题解析:

 

6.阅读下则消息,完成文后题目。

   2006年3月中旬,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伫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英山县历史名人毕升位列其中。

  毕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他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0年,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村发现了毕升的墓碑后,英山县召开了毕升文化研究会10多次,建造了毕升纪念馆,编辑出版了《毕升研究文集》,创作出版了8集电视连续剧《活字精神》,并且较好地传承打造出了毕升文化品牌。

(1)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________

(2)黄冈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请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黄冈籍名人及其主要成就(毕升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毕升塑像将伫立中华世纪坛

(2)示例:李四光,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对地质学研究有杰出贡献。

李时珍,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撰写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董必武,我国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试题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1至4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及桓楚将。 将:            

④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所记叙的事件中,可以看出陈涉和项梁个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素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

2.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3.甲文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断,并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试题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做1至6题。

泥土的声音

樵 夫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2005年第1期《中华散文》)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划横线句子的含义极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③段说“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第④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一连四次写“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某一方面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田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2.含义: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尊敬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表达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主题得到突出和深化

3.第三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战栗”;第4段中,当“我”抚摩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散发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顿下来”

4.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

5.内容:作者多次写倾听泥土的声音,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感情逐步深入;结构:首尾照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富有感情,隽永深刻,耐人寻味;写法:联想想像,虚实结合,反复咏叹,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6.略 试题解析:

 

2.阅读下列文章,做1至6题。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生物丰富而独特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建筑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是具有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的侵入及自我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因此受到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性,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了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并将通风管道置于双皮层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小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特性,正促使人们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颂。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了多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玻璃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的涂层涂覆在门窗、水龙头等上面可防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受材料重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及钢材与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细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等等,这些都是人体异常状态向外传递的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此启发下进行研制的。

  ⑥功能仿生建材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即它能够根据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功能等进行自我调整,使之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伤害或破坏的部位进行自我修复、自愈自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

           (选自《百科知识》2006.4,有改动)

1.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第①②段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适当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功能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

C.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

D.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

6.功能仿生建材只是仿生学运用于建材研究与制造的一个方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借助联想和想像,另举一例建材仿生或其他仿生的例子吗?要求能简要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力求准确、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1.要点:①能将作用于建筑物的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并满足节能要求。②具有独特的防水功能。③具有自洁净、防污渍功能。④具有自我诊断、预告遭受伤害或破坏的功能。⑤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

2.功能仿生建材就是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征、功能研制出来的,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是智能化建筑材料

3.在建筑界装置了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并将通风管道置于双皮层中。

4.功能仿生建材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等更加高级的功能

5.A

6.示例:蝙蝠具有靠自身发射并接收超声波分辨物体大小和方位的功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模仿蝙蝠的功能,研制出早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科技领域中的超声波雷达。这种雷达能对有关固定物体进行准确定位,并能提供一定范围内空中移动物体的有关信息 试题解析:

 

四、写作

 

 

1.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勇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懈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着自我……

请以“我________,因为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略 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