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中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3

2014-5-11 0:07:30下载本试卷

中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八年级下二)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罪(dú)  然(shū)  骂(chì)  人听闻(hài)

B.健(xiāo)  目(xiàn)  汩(gǔ)  岿然不动(kuī)

C.徨(páng)  守(sī)  年(jī)  筹交错(gōng)

D.惑(gū)   纳(jiàn)  怩(niǔ)  惨绝人(huán)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慢不经心  伸张正义  叹为观止  抑扬顿挫  燥动不安

相形见拙  万世景仰  望文生义  前扑后继  司空见惯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C.它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难,他也坚持向上攀登。

4.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         ,显示的

一种静默的力量,一种空白的丰满。尤其是在水墨画中,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

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5.默写。(4分)

(1)王维写江南水乡极富生活气息的对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表达空有才干而不能伸展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两句以上表达对故乡思恋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两句以上珍惜光阴,努力劝人向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4分)

6.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图2是你班尚未完成的板报,请为它做好文字编辑工作。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

材料一:乐山大佛是峨眉风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迄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材料二:“夏之韵”诗文朗诵比赛于2006年6月6日在××中学落下帷幕。

材料三: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上面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请简要谈谈理由。(2分)

(2)板报的内容要求有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对出下联,写在下面方格里。(书写要求规范、工整)(2分)

上联:登长城览神州风貌

下联: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我的四季(20分)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 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 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 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 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 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 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 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 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 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 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 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 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棗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份,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作者开篇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在文中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

的寓意,请结合文意用简要的语言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

句式,概括出人生其他三个阶段的生命特点。(6分)

答:夏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喻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理解,并简要归纳概括。(4分)

(1)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说:“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为什么?

下面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二项是(  )(4分)

A、  是因为我在生命的黄昏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了家

庭的温情。

B、  是因为我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认真地做过,付出过,收获了属于自己该收获的果实。

C、  是因为在我的生命过程中,我在不毛之地里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我已经很满足了。

D、  是因为我虽然已经年老,但在飘雪的冬日,我可以尽情地欣赏冬日旷野的景致,尽兴地与老友在有暖阳的午后聊天,过上自由闲适的生活。

E、   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有的生命过程,在我自己的生命过程中,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体验。我爱过,也恨过;我哭过,也笑过。

4、本文是一篇关于生命的散文,你读后对生命有什么看法,请写出你对生命

的理解。(不少于30个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书贵有疑(14分)

读书贵有疑。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①疑能打破迷信。②盲目地迷信书本,这是读书的一忌。③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④因此,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在读书时大胆见疑。⑤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读《禹贡》一书时,对书中“岷山导江”的说法提出了疑问。⑦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作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上的传统说法进了一步。

疑能增进兴趣。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句话颇为深刻。一般说来,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读书贵有疑,可贵之处,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地探索和追求。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非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要善于疑。否则,当疑时不疑,不当疑时又乱疑,那就非但得不到任何知识和长进,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决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1.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从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请你把每个方面的论述归纳为一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             ;③           。(4分)

2.文章开头引用了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话,对于这句话中的“有疑”与“无疑”,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答:                                       

3.“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在第二自然段中,属道理论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事实论据的句子是:       。(填写句子前的序号即可)(2分)

4.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请你说 明理由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4分)

答:                                         

四、古诗文阅读(17分)

(一)(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先帝遗德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3.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___________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校长开设“校长信箱”,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文,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展现出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四联书写了诗人         的情感。(2分)

三、作文(50分)

幸福不是高挂在天空的云彩,可望不可即;幸福不是沉落在水中的月影,虚无缥缈。幸福是点点滴滴的快乐,是丝丝缕缕的温情。幸福是接过妈妈饭碗时的那份温馨;是捧读朋友来信,品味友情时的那份愉悦;是郊游野炊时,感受自然之美的那份惬意;是静坐窗前,读书听歌,凝神遐思时的那份宁静……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需要用心去发现、去感悟。

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或选用下面的题目作文。

参考题目:①感受幸福  ②渴望幸福③幸福就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