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一)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0分,有错别字、增减字,该空不得分)
1、中无杂树, , 。
2、《次北固山下》蕴含自然辩证哲理的诗句是: , 。
3、《书湖阴先生壁》中描写院净人洁、山水有情的神来之笔是: , 。
4、“断肠人在天涯”让人联想到温庭筠《梦江南》中描写望穿秋水、凄苦惆怅心情的句子是:
, 。
5从你积累的课内外古诗词中,写出两句能体现默默奉献精神的句子。
(1)
(2)
(二)运用(10分)
6、读下面的矸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1漉豉(chǐ):豆制品。 2萁(qí):豆茎。 3然:通燃。
(1)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2)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7、下图是某客车玻璃窗上贴着的图示,请用简明的语言将菘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表述出来。
(不超过40字)(2分)
曲靖 昆明 玉溪
(上午8:00 下午2:00)
8、结合你所阅读的课外文学作品,就书名、内容、读后感等方面依照例句仿写,要求句子结构基本一致。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哲人交谈,它能刘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人说,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了解生命的意义;读《 》 。
二、阅读(50分)
(一)(12分)
甲:①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动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其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乙: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丈侯不中,中旒(liú)溃之,文侯谓左右曰:③“为人臣而撞其君,共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丈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封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注:①中旒溃之:把帽子上的穗带撞断了。②烹:古代酷刑,即煮杀。
9、下列加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或说处杀虎斩蛟 (劝说) B实冀三横唯其一(希望)
C是寡人之过矣(过错) D何忧令名不彰邪(你的)
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始知为人情所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且人患志之不立 昔尧舜之为君也
D悬琴于城门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周处为什么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13、阅读甲、乙两段选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这次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脸,曾经诱发海喻。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导致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各种海洋地质的突变。
C.海啸的产生往往受震源的条件、水深、深度和震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D.由于海啸产生的主要诱因在海底,所以它造成的危害都非常小,
15、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2分)
16、分析句子“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面对人类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威胁,我们应怎么做?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凹凸的启示(14分)
①初学写字时,便觉得“凹”和“凸”这 两个字古怪特别,但从未深究。现在忽然觉得这两个字不仅形象生动,非同一般,而且还寓许多人生哲理于其中。
②“凹”者,深陷也。这不难令人想到埋头苦干,扎根生活。而“凸”呢?不正像功成名究,出人投地吗?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任何成功,都不是信手粘来,唾手可得的。没有春的耕耘,哪有秋的收获?“不是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的一生也只有以埋头苦干为基础,向着自己的目标,在社会的浪潮中拼搏,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③把“凹”和“凸”并列起来,又体现了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逆境与厄运无疑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好事。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智,激发人的进取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过:“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智慧,智慧使人生命持久。”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说:“生命持久在于智慧,智慧在于思索,思索在于痛苦。”——而痛苦又在于人生道路的凹凸不过王。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对一切的不幸。”
④“凹”和“凸”连接的人生啊,阻隔了弱者踟蹰不前的步伐,但也成了铸炼强者的熔护!(选文有侧改)
18、选文第②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 、 改为
改为 、 改为
19、任选一种你理解的论证方法,结合文中具体句子分析其作用。(3分)
20、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21、下面的两个例句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谈谈你的理解。(3分)
①司马迁遭受“宫刑”摧残,含羞忍辱,埋头苦修,终有《史记》赫然问世。
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2、文中说“优越的条件易消磨人的意志,艰苦的环境反能增长人的才匆。”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土地的颜色(14分)
石绍河
①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杯黄土”。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②其实,土地的颜色并不单调。土地是神奇多彩的,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古人说的“大块文章”,不是今天所指的作家或学者写出的长篇巨著,而是指大地上的斑斓景观。这可以从李白的“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中得到权威性的证明。“大块”就是大地,“文章”是指错综复杂的色彩花纹。我们有“五色土”的叫法,还有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的分类,说明土地五彩缤纷,迷幻多姿,娇娆动人。
③面对地图,就是面对五色焕然的土地。而实实在在的土地,其颜色要比地图上的色彩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呈现白皑皑的景观;在西部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留下无穷的关于生命的思索;在东北广袤的原野中,土地是黑色的,把丰收和喜悦送给人间;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在坦荡无垠的平原里,土地是金色的,现代神话正在天天演绎;在革命老区,土地是红色的,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种。
④春天的土地是的,金黄的菜花、殷红的杜鹃花及各色的野花铺天盖地。夏天的土地是——的,浓绿的草木、深蓝的河水、火热的阳光写满山川。秋天的土地是的——,金色的稻浪、橙黄的水果、红红的高粱透着喜气。冬天的土地是的,晶莹的霜花、洁白的山川,银色的世界玲珑剔透。
⑤土地不仅表面上璀璨耀眼,而且其内心也藏着一个缤纷的世界。黄灿灿的金子、清亮亮的石油、灰色的铅和铁、乌黑的煤、翠绿的翡翠、血红的玛瑙、亮晶晶的宝石等等都是土地本身的颜色。
⑥如今,银色的冰川在消融,大地上的绿色在减少,黑土地正在流失,黄土地上流走的泥沙危及千里沃野,白花花的盐碱地挤走了良田肥地,苍黄的沙尘暴席卷城市村庄,地下宝藏乱采滥挖,……这样的举止,如果任其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会真的变得色彩单调,不再神奇。人类将会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
⑦我们只要对土地带有一份感情,就会觉得它是一个斑斓的世界。陆地生命的多姿多彩,源于神奇的土地。保护土地的颜色,就是保卫地球的蔚蓝色!
⑧丰富多彩的土地,孕育一个美丽的主题……!
23.给加点字注音。(2分)
白皑皑( ) 广袤( ) 演绎( ) 剔透( )
24.选择恰当的一项词语填在第④段的横线上。(2分)(C)
a洁净 b.激情 c灿烂 d.厚重
A.abcd B.dabc C.cbda D.bacd
25.作者认为土地的颜色是什么?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土地的颜色?(3分)
26.请从文中任选一个角度简析选文的艺术特色。(3分)
27.面对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你认为该怎样做才能使土地依然神奇多彩?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那个“美丽的主题”。(后一问作答不超过60字)(4分)
三、作文(50分)
28、从下面两题材中任选一题。
要求:1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2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文题一:
化 为
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化自卑为自信”、“化狭隘为宽容”、“化傲慢为谦虚”、“化压力为动力”等。
文题二:
在一位登山爱好者向登山专家请教说:“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下大雨,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登山爱好者怀疑地问。“往山顶走,风雨虽大,但不足以威胁生命。如果往山下跑,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只会被卷入洪流,迎向它,却能获得生存。”
除登山以外,人生的旅途不也是如此吗?请以“迎着风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云南省曲靖市2005年中考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一)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4斜晕车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5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6(1)“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2)1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2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7刻车上午8点从曲靖出发途经昆明到达玉溪;下午2点由玉溪出发途经昆明返回曲靖。8如: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心中点燃一盏明灯。它能为我们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寄小读者》,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拳拳深情,领会作者的殷殷厚望。
二、(一)9D 10B 11 1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争强好斗,被乡里人认为是祸患。2周处从此改过自勉,最终成为忠臣孝子。3做人臣的却敢打他的君主,该怎样治他的罪。12(1)乡人违反常情的举动,给了他心灵极大的震撼,使他认识到了年轻时自身行为的危害,于是有了改过自新之意。(2)清河对他的说服教育,使他有了改过自新的勇气和信心。
13我们要关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接受别人批语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14C 15 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16用引用的方法既说明了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比校早,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海啸发生时的状貌。(每答对一方面给1.5分)17 首先,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加大对自然灾害知识宣传的力度,科学地认识各种自然灾害。 第三,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控和预警机制,以便科学有效地减灾救灾。(答对一点给1.5分,答对两点及以上给满分,表意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三)18究改为就、投改为头 粘改为拈、翻改为番。阵以待 19 示例1:比喻论证。如:“凹”令人想到理头苦干,扎根生活;“凹”“ 凸”并开列体现了人生道路的坎坷。其作用是:把抽象的人生道理分析得浅显生动。示例2:道理论征或引证。如:“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帕特黑克说过:“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生命持久。”其作用是:把人生道理分析得生动形象,严密透彻,令人信服。(找出论证方法给1分,作用分析正确给2分)。20 人生有许多的坎坷和不平,只有学会从困难、挫折中不断思索和总结,才能更加丰富人的智慧,使人的生命持久而有意义。(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的情给分直至满分)21第①句可以。因为它叙述了司马迁在逆境中奋斗,终于写成《史记》的史实,能证明“战胜逆境终成才”的观点。第②句不可以。因为这句引言强调的是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而本文观点是“战胜逆境终成才“,因而不能作论据。(每分析正确一句给1.5分)。
22 1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优越的条件往往无法磨炼人抗挫折的意志, 艰苦的环境能磨砺人坚毅耐劳的品质
2不赞成这种观点。优越的条件能让人便捷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艰苦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才智的增长。
3不完全赞成。条件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无论什么条件,都要善于有效利用,做到顺境不浮躁,逆境不消极,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现实,才会更有益于健康成长。(任选一种观点,只要表述清楚,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给分、直至满分)
(四)23ái mào yì tī 24C 25 五彩缤纷(或五彩斑谰、五色焕然等)(1分);从土地的形态(或从山脉、沙漠、原野等方面(1分);从春夏秋冬四季(0.5分);从土地的内心(0.5分)。26 示例1: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土地色彩的单调悲凉,然后写土的神奇色彩,并以李白的诗加以佐证,突出土地的五彩缤纷。
示例2:排比的运用。土地不同形态的不同颜色,不同季节的不同颜色,土遭受的破坏,都用排比来铺陈,使句子整齐,内容丰富,感染力强。
(此外,还可以从用词的准确,其它修辞手法的运用,构思匠心独运等方面进行分析,切合文章特点,表述清楚,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27 (1)全民行动,从我做起,严禁不合理开发;植树造林,控制污染源,变废为宝合理开发优质资源。(2 分)(2)畅想土地美好的未来,眼前将出现一幅幅“阳和次第发,桃李更芳菲“、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生动画面;蓝天白云,牛羊成群;山色如黛,碧波似锦;小桥流水,花香鸟语;高楼林立,龙腾虎跃;风调雨顺,明珠璀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着美丽和殷实,人们生活在孕育生命,包容一切,万世永续,神奇多彩的土地上。(2分)
(紧扣“美丽主题”,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描述,表达清楚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