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五)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基础知识(35分)
一、从下列三组词中,分别选出红色字的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将序号写在答案处(3分)
(1) A.撰写(zhuàn) B.狂忘(wàng)
C.天籁(lài) D.奥秘(ào)
答:[
]
(2) A.程灏(hào) B.衣钵(bō)
C.酝酿(rǎng) D.嫡传(dí)
答:[ ]
(3) A.洞悉(xī) B.辜负(gū)
C.遗迹(jì) D.锤练(liàn)
答:[
]
二、选出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1) A.气势凶凶 欢心鼓舞
B.直接了当 反复无常
C.专心志至 言行一致
D.不屈不挠 鬼鬼祟祟
答:[
]
(2) A.平头论足 奋发图强
B.麻弊大意 贪得无厌
C.自食其力 扬眉吐气
D.见机行是 滔滔不决
答:[ ]
三、给下列词语中红色字选择义项(3分)
(1)触目伤怀 [
]
A.思念 B.胸部或胸前 C.心,心怀 D.心里存在
(2)不能自已 [
]
A.停止 B.已经 C.后来 D.太,过
(3)人迹罕至 [
]
A.到 B.至于 C.极 D.以致
四、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1)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___(A.亲近B.接近
C.交往)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______(A.走过去B.围上去C.跑过来)。
(2)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______
(A.探出B.伸出C.钻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______
(A.站B.聚C.围)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 _____(A.跑出来B.冒出来
C.钻出来)的。
(3)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______(A.崇敬B.钦敬C.敬爱D.尊敬)的
心情,______(A.瞻仰B.仰望C.仰视D.瞻望)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五、下列查字典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六、选 出全是形声字的一组(1分)
(1) A.踏 裹 忘 囵
B.谤 褂 休 园
C.证 采 论 筐
D.饥 甜 硝 尘
答:[ ]
(2) A.锻炼 彩旗 精密 澎湃 漂泊
B.炼丹 彩画 精明 澎湃 泊船
C.成熟 酝酿 精致 经验 新书
D.高度 酝酿 精彩 经过 新闻
答:[
]
七、选择正确的同义词(1分)
(1)思索 A.思念 B.索取 C.思考 D.思路 [ ]
(2)承担 A.继承 B.重担 C.承接 D.担当 [ ]
(3)威胁 A.威严 B.吓唬 C.恐惧 D.威力 [
]
八、下列不是反义词的一项是(1分) [
]
A.暴躁──温和
B.清楚──模糊
C.彼──此
D.高兴──不高兴
九、选出下列句中红色词语感情色彩有变化的一项(1分)
[ ]
A.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B.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C.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十、下边依次列出的句子中红色词的词性,正确的一项是(1分)
他立刻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开窗门,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
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 [ ]
A.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 介词 名词
B.副词 副词 动词 介词 名词
C.副词 副词 动词 介词 动词
D.形容词 副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十一、下列各组词语中是短语的一组是(1分) [ ]
A.柴米油盐 交通 看清楚 奥林匹克
B.歌唱生活 快车 仔细听 哈尔滨市
C.胸有成竹 故乡 拖拉机 思想感情
D.山高水深 看戏 有希望 一则寓言
十二、分析句子成分有误的一项是(1分) [ ]
A.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句子的状语是:惶惑;把手
B.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句子的补语是“一座”;“加工厂”的定语是:非常奇妙。
C.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曾得益<于清贫和困苦的磨练>。
句子的补语是:于清贫和困苦的磨练
D.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句子的主语是:深蓝的天空中
十三、提取句子主干正确的是(1分) [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主干:帝国主义打破迷梦。
B.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主干:自由主义者看待原则。
C.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主干:面前有阴影。
D.父亲的神色很狼狈。
主干:父亲狼狈。
十四、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将序号填入复句后的括号里(4分)
A.并列B.承接C.递进D.选择E.转折F.因果G.假设H.条件
(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 ]
(2)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 ]
(3)“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 ]
(4)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
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
]
(5)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
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 ]
(6)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 ]
(7)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 ]
(8)你喜欢听音乐,还是喜欢下棋。 [ ]
十五、为下面的二重复句选择一组正确的关联分析(2分) [
]
(1)我不缴租,宁可跑去吃官司,
让他们关起来。
(2)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
仍然希望它倒掉。
(3)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
不
用担心会被淹死。
A.……选择……并列……
……转折……并列……
……假设……并列……
B.……假设……并列……
……转折……并列……
……选择……并列……
C.……转折……并列……
……选择……并列……
……假设……并列……
十六、找出有语病的一句话(1分) [ ]
A.每一个同学,都愿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
B.电视连续剧《渴望》的主题歌,很有感染力。
C.王愿坚在《普通劳动者》这篇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林将军这一
感人形象。
D.本世纪内,我国将相继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结束在我国神圣
领土上最后的殖民主义的痕迹。
十七、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得正确的一项是(1分)[ ]
(1)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2)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
而自豪吗?
A.反问 排比 夸张 拟人 比喻
B.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问
C.排比 反问 拟人 夸张 比喻
D.拟人 反问 排比 夸张 比喻
十八、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将序号填入句后括号内(1分)
A.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1)海是深绿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正步走,数不清有多少,
喊着口令“一、二──一”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
]
(2)挤到沙滩边,啵澌!──队伍解散,喷着忿怒的白沫。 [ ]
十九、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的画“×”(5分)
(1)记叙文常常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的方法只有顺序、倒叙、
插叙三种。
[
]
(2)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
[ ]
(3)记叙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4)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不是以论说的方式直接说明,而是通过记
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 ]
(5)《社戏》是鲁迅先生1923年写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记叙了鲁迅先
生儿时的一次经历,表达了他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对农家小朋
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
]
二十、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1分) [
]
A.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两岸的豆麦和水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C.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D.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
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阅读(45分)
一、阅读文言文(15分)
(1)填空:(2分)
1.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4.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各句选择一个正确的解释: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分) [
]
A.敏这个人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
B.敏捷而又努力学习,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
C.敏捷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分)
[ ]
A.学习就不讨厌,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B.努力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C.努力学习从不厌烦,接受别人的教诲也不倦怠。
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1分) [
]
A.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面前。
B.一只狼径直走去,另一只犬蹲坐在(屠夫)面前。
C.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犬蹲坐在(屠夫)面前。
(3)给句中红色的词选择恰当的词义。(2分)
①思而不学则殆 [ ]
A.危险 B.近于 C.大概 D.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②学而不厌 [ ]
A.饱 B.满足 C.厌恶 D.嫌
③出淤泥而不染
[ ]
A.渲染 B.沾染 C.传染 D.沾上坏习惯
④不能名其一处也 [ ]
A.名称 B.名义 C.有名 D.说出
(4)阅读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b.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e.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f.莲,花之君子者也。
①《爱莲说》一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__________。“说”是古
代一种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
或杂感相近。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__。(2分)
②蕃、濯、亵、鲜四个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fān
zhuó
xiè
xiān
B.fán
zhó xiè xiǎn
C.fán
zhuó xiè xiǎn
D.fān
zhuó zhì xiān
③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1分)
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_________的品质。(1分)
A.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B.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C.志洁行廉,德声远播。
D.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爱。
⑤判断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2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目的在于慨叹真正品德高尚的君子太
少了。
[ ]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了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讥讽、鄙
弃和厌恶。
[ ]
⑥第二段内容的正确排列顺序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捡出来交
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①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
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②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
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
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③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④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
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⑤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
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⑥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
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
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⑦
1.学生会干事将讲义“只翻检一通,并没有带走”,其原因是什么?(1分)
A.他们已找到藤野先生暗示给鲁迅的漏题记号。
B.他们没有找到藤野先生暗示给鲁迅的漏题记号。
C.他们觉得这样做伤害了鲁迅,故有点不好意思。
D.他们觉得这样做有损自己的脸面,故有点不好意思。
答:[ ]
2.“新近”指的具体时间是什么?(1分)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日俄战争时期。
3.“爱国青年”愤然的原因是什么?(1分)
A.托尔斯泰这句话触犯了日本青年的尊严。
B.托尔斯泰这句话触犯了日本天皇的尊严。
C.托尔斯泰这句话影响了日本青年。
D.托尔斯泰这句话,日本青年并不喜欢。
4.“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的证据是什么?(1分)
5.对匿名信做解说的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它的文字标志。(2分)
第一层是:“第一句”;
第二层是_____________;
第三层是_____________。
6.这个“漏”字在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匿名信事件”的这段文字,其写法是哪一项?(1分)
A.顺叙中的插叙 B.顺叙
C.顺叙与倒叙结合 D.倒叙
答:[
]
(二)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
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
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
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
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在“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句话里一连用
三个“最”,其作用是什么?(1分)
(2)“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一句同“他讲得挺容易”比较,在表情达
意上有什么不同?(1分)
(3)为什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1分)
A.语言是交际工具,牢记祖国的语言,就能靠它来联络和组织斗争,光复
祖国。
B.使用同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会永远
纪念祖国,激发爱国热情,为恢复国土和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
(4)小弗朗士“今天听讲”,“全都懂”,这是什么原因?(1分)
A.因为先生带着感情教,巧用比喻,耐心讲解。
B.因为他带着感情学,细心听讲。
C.因为先生巧用比喻,耐心讲解,他细心听讲。
D.因为先生带着感情教,耐心讲解,他带着感情学,细心听讲。
(三)
我国的台湾省,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一年四季花儿常开,草
木常绿。再加上台湾到处有花木茂密、绿草如茵的山谷,所以非常适合蝴蝶的繁
殖和生长。‖据说,台湾所产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名列世界之冠。有人
做过统计,蝴蝶种类有四百种之多。A其中独具特色,最为名贵的有“大红纹凤
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娥阴阳蝶”、“兰屿
黄裙凤蝶”等等。拿“兰屿黄裙凤蝶”来说,它产于台湾的兰屿岛,是凤蝶最美
丽的一种,后翅有大型金黄色的花纹,由于鳞片的特殊构造,逆光看去,会发出
灿烂夺目的珍珠般的光泽。这种色彩,是世界蝴蝶中独一无二的。B再如更为奇特
的“皇娥阴阳蝶”,它双翅的形状、色彩,不但不像普通的蝴蝶一样的对称,而
且翅膀的大小不一。据说,在一千万只蝴蝶中才能发现一只,自然是“物以稀为
贵”。至于“蛇头蝶”,由于它翅膀上端长着蛇头一样的图案,所以称为“蛇头
蝶”。C它的翅膀张开,足有洗脸盆那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堪称珍品。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 [
]
A.台湾省物产丰富
B.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
C.台湾省所产的蝴蝶种类多
D.台湾所产的蝴蝶
(2)本段分为二层(已用“‖”标明),请概括层意。(2分)
第一层:
第二层:
(3)第二层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1分) [
]
A.原因──结果
B.概括──具体
C.特征──用途
D.现象──本质
(4)文中着重介绍了三种蝴蝶,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每种蝴蝶的主要特征。(3分)
A.“兰屿黄裙凤蝶”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B.“皇娥阴阳蝶”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
C.“蛇头蝶”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的A、B、C三句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一张白纸有它的正反两面。开拓前进_______(纵然、虽然、既然、固然)需要
胆量,然而,这一命题却不可以倒推过来,________(即使、因为、尽管、因此)胆
大可以成事,但也足以败事。成事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而
盲目自大,恣意妄为,则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比方说吧,要横渡长江,就
得识水性,会弄潮。若是一个“旱鸭子”,忽发奇想,拍着胸脯,说大风大浪并不
可怕,然后奔到江边,一个猛子,便扎下去。果如此,胆子是够大了,只是肯定要
饱饮江水;闹个“肚儿圆”
(1)分别从横线后的括号里选择最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1分)
(2)“一张白纸有它的正反两面”,在这里是说对“胆大”要_________。(1分)
(3)“这一命题却不可以倒推过来”,如果“倒推过来”是什么意思?从下面
四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1分) [
]
A.开拓前进不需要胆量。
B.没胆量就不能开拓前进。
C.有胆量就能开拓前进。
D.有胆量就有可能开拓前进。
(4)这段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旱鸭子”的修辞方法是(1分) [ ]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拟人
(6)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1分) [
]
A.引证 B.例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写作
(一)应用文写作(5分)
修改:《招领启事》
(二)记叙文写作(35分)
作文范围:记叙人物
要求:(1)题目自拟。
(2)通过二、三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3)围绕中心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
(4)中心明确,线索要清楚。
(5)注意议论与抒情表达方式的运用。
(6)语言力求形象、准确,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