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云南玉溪市2005年中考语文

2014-5-11 0:07:59下载本试卷

云南玉溪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30分)

一、 听力(10分)

1.这就是一个高尚的邮递员对人民群众的  和奉献。(填2字)(1分)

2.金庸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2分)

3.为什么说金沙江开发的效益是巨大的?(3分)

4.金沙江开发给云南发展带来什么机遇?(2分)

5.金沙江开发会带来环境方面的哪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哪些解决方案?(2分)

二、(10分)

6、根据课文或按要求填空。(10分)

①松间沙路净无泥,    。

②乡书何处达,      。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⑤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方法,描写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  , 。

⑥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一句,描写出了“水”的气势,王维在《汉江临眺》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          。

⑦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免除非洲贫困国家1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对这种关注人间冷暖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  ,    。”的济世情怀。(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作答)

三、(10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①——②题。

次韵梨花   宋·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  笼月:被月光笼照。

①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       ,实则赞美梨花            的品质。(2分)

②诗的第一句是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作者这样改有什么好处?(2分)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结实,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相溽以沫(唾沫)  锐不可当(相当) 家喻(明白)户晓   匿(隐藏)名

B.见异思迁(变动)  孜孜(勤勉)不倦 潜滋(滋润)暗长   秀颀(高)

C.姹(娇艳)紫嫣红  受益匪(不)浅  臭名昭(显著)著  归省(探望、问候)

D.锋芒(才干)毕露  深恶痛疾(疾病) 运筹(策划、计划)帷幄 嶙峋(突兀)

9.仿写。(2分)

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是否会想到江河奔流中的坎坷与执着?我们赞美        ,是否会想到        ?我们赞美      ,是否会想到            ?

10.下面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选择修改。(2分)

①她的画色彩搭配协调,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

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以来,学校在各科教学中推广山东高密的教学改革。

第二部分  阅读 (40分)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结实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

树林阴       游人而禽鸟乐

1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1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8分)

从“芝麻开门”到声纹识别

早在1000多年前成书的《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的故事所描述的用“芝麻开门”的喊声打开了宝藏洞门,反映出了人类利用声音识别来实现自己要求的理想,在声纹识别技术成熟的今天,它已梦想成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扩大、复杂,往往要同素不相识、甚至与相隔千里不见对方的人打交道,进行巨额钱财的转移,因此确认对方身份是保证交往安全的前提。目前使用的识别方法耗资巨大,使用不便,并且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于是人们寻找一种更好的辨认方法。

人体有许多固有特征,如指纹、虹膜、声纹等。使用指纹进行身份识别,需要把指纹按下,还会使人在精神上觉得反感;使用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则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眼底检查,不仅费时,而且也使人觉得不舒服。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都必须要被识别人亲自到场。这在网络交往及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在网络上进行身份识别,只能利用声纹识别。

声纹识别时,首先要把各个人的声音模型化,抽出其特征。然后再把所获得的声音模型化并抽出特征。将其同原先建立起来的声音模型、特征进行比较,以判定是否是某人的声音。

在网络交往中使用声纹识别时,声音传递靠一般电话线就能进行,要识别的人只要像平常说话那样,对着花筒说话就可以。所以对设备要求不高,识别过程简便,更重要的是不需本人到场。

目前声纹识别系统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语音关卡,它是最早使用的声纹识别系统,在1996年便已开发 。如客户要银行办理业务时,1秒钟便可识别输入声音是否同登录的声纹一致,从而确认是否是客户本人。另一类是“语音观察”。在1998年投入时场。它通过对自由对话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是本人。随着谈话时间增加到1分钟,与前一种比较,正确率高达99%以上。

当然,仅仅为了电子商务,利用“语音观卡”便已足够,其他特殊要求,就得让“语音观察”大显身手了。如调查谁打匿名电话、使用假嗓犯罪,甚至双胞胎的声音也能分辨出来。

由于它正确率高、优点突出,适用网络上远地交往,正在被广泛采用。

15.声纹识别身份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第三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16.根据你的理解,请简要结实“声纹”的含义。(2分)

 

17.根据全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介绍阿里巴巴用喊声打开宝藏之门,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声纹识别技术。

B.人们不愿意使用声纹识别身份的原因是使人在精神上觉得反感。

C.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人际交往日益扩大、复杂的情况下声纹识别的特点及应用。

D.“语音关卡”和“语音观察”只是开发使用时间不同,其他功能则完全一样。

18.“声纹识别”具有广泛用途,你认为还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8分)

与人为善

①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②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③在庆功会上,有一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他,你是否有点遗憾?”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窗的!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奥尔德林用与人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们的不平和尴尬,同时也真诚地分享了朋友的快乐。

④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

⑤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

⑥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相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

⑦道家的老子说得好:“上善如水”。是的,“水溶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者与水一样能溶解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能包容一切,气度恢宏,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与人为善跟水一样精深博大。

⑧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

  ⑨与人为善也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

起狂风暴雨。”  

  ⑩市场经济,红尘滚滚。似乎地位、金钱、利益决定一切。于是有的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已变得陈旧而失去了光泽。其实,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

19.文中用奥尔德林以善念化解人们的不平和尴尬的事例证明了       这一分论点;在论证“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这个分论点时,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2分)

20.文中说:“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请为这一观点补出一个事实论据。(40字左右)(2分)

 

21.文章的①——⑦段似乎已经较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但作者还写了⑧、⑨两段。你认为写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读了文章后,相信你对“与人为善”有了新的感受,请简单谈谈。(2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33——27题。(14分)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

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 A (惋惜  叹息 怜惜)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 B(居然  竟然  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

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

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

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

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原文较长,有删改)

23.结合语境,选词填空。(2分)

文中A、B两处最恰当的词是A    ,B      。

24.当人们说:“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时,为什么“我心里一阵抖”?(3分)

 

25.母亲逝世后,作者认为母亲种树的深刻用意是什么?(2分)

 

 

26.文中三次写到那个孩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深层含义?(4分)

 

 

 

 

27.根据文意或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悲伤也成享受”的理解。(3分)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2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化”,《新华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性质或形式改变。生活中,“化”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春风化雨,既有自然现象,也有人间情怀;冰雪融化,既指自然界中的消融,也指人与人之间心灵坚冰的化解;昆虫总是经过艰辛的蜕变,从而羽化为成虫,飞向广阔的天空,……

请以“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工整,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给予(或给予)

2.我今后还要有进步,不能止步。(或我还要在创作和事业上再取得更大的成就)

3.解决三峡大坝泥沙淤积的问题;提高防洪、泄洪能力,改善长江航运状况;缓解我国目前电力和能源紧张局面。

4. 我省的钢铁、建筑材料业带来巨大的时常,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发展当地的种植业、养殖业。

5.不利于金沙江珍稀鱼类的保护:大坝建设有可能、引发地震。解决方案:人工繁殖金沙江珍稀鱼类;大坝设计为8级防震。

6.默写略

7.①洁白 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②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8. C

9.示例:高山的雄伟, 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景色的秀美, 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只写分句前半部分不给分)

10.①把“喜闻乐见”改为“喜欢”或“喜爱”。②在“改革”后加“经验”。

11.边境  告诉(对……说) 遮蔽(遮盖) 离开(离去)

12. D

13.翻译略

14.①持嘲讽、讥笑态度。富和尚强调客观条件。害怕困难,还嘲笑贫和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学生能联系实际,谈“我们要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也可。(第二问的答案,言之成理既可。

②表现了作者不因被贬而苦闷,寄情于山水的旷达胸襟(或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或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若只回答出对“醉”、“乐”的理解,而无评价,给1分)

15.被识别人不需要亲自到场  作比较

16.声纹就是对某个声音进行模型化,得到的声音模型和抽出的特征。

17.C

18.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如:①住宅小区的楼房管理。②公司内部的局域管理。③国家机密、军事机密、核设施的管理等。

19.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一种即可)

20.只要说补的事例能证明分论点即可。如:蔺相如用与人为善的做法对待廉颇的不满,感化廉颇负荆请罪,化解了两人之间的误会。

21.作用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使人明白怎样做到与人为善;使论证更深入、严密。

22.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与人为善”谈出感受即可。

23.叹息  依然

24.想不到树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引发了我多母亲深沉的怀念之情,以及物是人非的感伤之情。

25.作者认为母亲精心种植合欢树,就是希望我像合欢树一样在逆境中顽强地成长。

26.结构上,前两次写那个孩子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三次写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内容上,表明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或滋养),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27.言之成理即可。一:在母亲去世后,孤独和对母亲的深沉思念使作者极度悲伤,但在悲伤中回忆母亲对自己的爱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说悲伤也成享受。二:在老师的教育下,我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不禁失声痛哭,悔恨不已,在心灵震撼的悲伤中成长起来,所以说悲伤也成享受。三:由于自己没有珍惜××的友谊,而致使这份珍贵的友情随风而逝,我常常在痛失友情的悲伤中回忆起往昔的欢乐时光,并想去寻回这份真情,所以说悲伤也成享受。

 

 

 

 

附听力材料 :

 

材料一:2004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云南省德钦县年轻的女邮递员尼玛拉姆的事迹。她长年生活工作在梅里雪山的崇山峻岭中,送一趟邮件要行走300多公里,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步行一个星期。她经常为群众带东西,成了山里群众最欢迎的人。对于邮递员的工作,尼玛拉姆说:“群众需要我,让老百姓开心,就是我的最大快乐。”这就是一个高尚的邮递员对人民群众的给予(jiyu)和奉献,这是一种朴素而高尚的人生境界。

材料二:有人赞扬著名作家金庸在创作和事业上都达到了颠峰状态。对此,金庸不愿意承认,他说,“颠峰”这个词对我来说不太合适,你想,“颠峰”是山的最高处,我今后还怎么办呢?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金沙江水电开发提出了宏伟蓝图,即在2020年前,在金沙江流域建设大型水电站12座,计划总投资60000亿元。位于云南永善县境内的溪洛渡电站已经在2004年初开工建设。

金沙江开发的效益是巨大大。有关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