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下学期]

2014-5-11 0:08:00下载本试卷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带着三句话上路:快乐是一种美德,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给帮过自己的人一份礼物。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瞥(  )见    (2)恕(  )罪    (3)分qí(  )     (4)gū(  )负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鸭雀无声   出其不意  一败涂地  语重心长  举一返三

侃侃而谈  无精打彩   万事俱备  挑拔离间   锲而不舍

(1)    改成   (2)   改成    (3)   改成  (4)  改成      

4、名句填空(选填6句,共6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沾衣欲湿杏花雨,          。

(3)         ,西出阳关无故人。         (4)         ,老大徒伤悲。

(5)感时花溅泪,         。           

(6)沉舟侧畔千帆过,         

(7)学而不思则罔,         。           (8)         ,后天下之乐而乐。

5、请在(1)中选择一位作家,在(2)中选择该作家笔下相应的人物形象,并用自己的话给人物形象写一句话的评说。(3分)

(1) 吴承恩  施耐庵  鲁迅  安徒生  高尔基    (2)丑小鸭  海燕  孙悟空  鲁达  孔乙己

作家     人物形象       评语                                                 

6、仔细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有语病的两句,并改正。(4分)

主题班会一开始,林非就首先上台发言。他说:①“我语文学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要向张红学习,②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笔记……” ③林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1)、第   句,应改为             。    (2)、第   句,应改为             

7、请对下面这句话进行缩写。(要求:13个字以内)(3分)

原句:人们常说的生物圈,就是指在地球上的陆地、海洋、高山、河流、冰川等有生命的范围。

修改:                                                              

8、仙都是浙江著名的四A级旅游景区,为搞活缙云经济,发展缙云旅游事业,

请你根据自己的游览体验和已有知识,为仙都拟写一则宣传标语。(3分)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一个好朋友,等于一个帮你思考的大脑。”这两句话足以证明友谊的重要。请仿照例句再造一个句子。(3分)

例句:友谊像娇艳的花朵,需要用真诚去培育。

造句:友谊像        ,需要                。

二、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一 碗 馄 饨(12分)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选自《读者》2004年第8期)

10、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象,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3分)                              

                                             

                                     11、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12、文中有三个人物:妈妈、老婆婆和我,请问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分)

                                          

13、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二)摆渡自己(11分)       

吴芯雯

⑴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⑵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⑶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⑷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⑸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⑹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⑺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⑻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一是生存,一是爱情,它们常常突然间就浊浪翻滚地横亘在面前,让你愁肠百结地找不到过去的桥,痛不欲生地找不到可以渡过去的船。这种无路可走的绝望,一生中谁不碰上几回!

  ⑼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度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⑽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黑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⑾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踬,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选自《语文报》合订本2004年第10期)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5、作者选择了         两人的曲折经历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分)

16、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中摘录出来的,请问它应在文中哪两段之间?(3分)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应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17、请简要叙述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为自己折一条“小船”,让自己摆渡出困境的经历。(3分)                                       

                                            

                                                                                        

(三)最完美的植物(节选)(10分)     

王祥夫

①竹子是中国最完美的植物,一是直,二是节,三是中空。没见过哪竿竹子会像杨柳那样长出七七八八的枝杆,这不用多说。竹的好处是可以把竹子削成竹筒,或者截一截儿竹筒,在竹筒上打一个洞,可以做一个吊挂在墙上的“花瓶”,但在民间更多的是被用来放筷子而不是插花。这就因为竹子有节,没有节就不怎么好办。中国的文人向来喜欢在植物的身上寻找精神,孔子在松树上找出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宋人在梅花的身上寻找出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竹子来的复杂一些,一是让人想到气节,因为它的有节;二是让人想到虚心,因为它的中空。所以把它给安排到了四君子的行列里去。但老百姓才不管什么君子不君子,那是文人的事,老百姓眼里的竹子只是好用,一是做人吃饭必用的筷子,二是做老人们的拐杖,三是做床,四是做挑物的担,五是做水桶,不能再一二三四地数了,竹子的用处几乎是无穷的,从穿到吃,比如竹鞋,比如竹衫,比如竹帽,竹笋之好吃就更不用说。

②竹子可以说是最完美的植物,松树可以盖房子做家具,但就是不能用来大吃特吃,虽然松籽是可以吃的,北京的松仁小肚就很好吃,但松树却不能被人们戴在头上穿在脚上。梅花除了看也几乎没有别的用,兰就更不用说。松竹梅兰,竹应该排在老大。之所以说竹是最完美的植物,因为人们的吃喝拉撒睡所要用到的东西乃至胡琴和笛它都能包圆儿,只此一点,我想没有人会对竹子有什么意见。

                                                                   (选自《羊城晚报》)

18、选文第①段划线句举了两个例子请你再补充一个。(2分)

一是让人想到气节,因为它的有节;二是让人想到虚心,因为它的中空;三是                  

19、选文第①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0、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选文是按照        顺序来说明竹子的特点。(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一)(12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尔来二十一年矣(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

(3)臣本布衣 (  )              (4)先帝不臣卑鄙(   )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4、选文第二段划线句隐含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 。这一成语现在泛指_________

                        (2分)     

25、诸葛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你简要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2分)                                   

(二)文征明习字(10分)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日以十本为率:       ②书遂大进:       

③平生于书:                 ④或答人简札:       

27、将下面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3分)

原文: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文:                   

                                                                     

28、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你再举一个事实来证明这个观点。(3分)

                                     

                                                                                                      

四、作文(60分)

29、春风秋雨,悲欢苦乐,种种经历和体验积淀成我们的生命。回味着,经历着,期待着,不论是大自然的景观与奥秘,还是艺术的感动、足球的激情,抑或是对科学与未来(诸如网络生活、课题实验、科学幻想)的向往,还是对社会人生的体验与反思……,都是我们生命交响曲中一串串动人的音符。

  请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书写题(5分)

字迹正确、端正、整洁得5分;有字写错扣1分;其他看情况给分。

2、(一格1分)piē;shù;歧;辜  3、(一格1分)(1)鸭改成鸦;(2)返改成反;(3)彩改成采(4)拔改成拨。4、(任选6句,共6分,)(1)明月何时照我还(2)吹面不寒杨柳风(3)劝君更尽一杯酒(4)少壮不努力(5)恨别鸟惊心(6)病树前头万木春(7)思而不学则殆(8)先天下之忧而忧5、作家和人物附合得1分,人物形象的评语附合人物特点得2分。6、(4分,每格1分)(1)、第①句应改为:我语文学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或我语文学不好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2)、第②句应改为: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2000字;或每天课外阅读量在2000字以上。7、(3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8、(3分)本题为开放题型,如:攀仙都石笋,登人生高峰。如:游仙都胜境,享神仙逍遥。9、(3分)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突出友谊的特点。如:友谊像初生的小草,需要用爱心去浇灌。

二、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共12分)10、(3分)描写合乎情理即可,可包含:(1)对老婆婆话的认可;(2)对自身行为的反省;(3)对老婆婆的感激之情;(4)对母亲的后悔之情。若集中写一点,写得好也可得满分。11、(3分)两次掉泪的原因不一样。第一次有对老婆婆的感激,对母亲的气恼。第二次是因老婆婆的话领悟到母亲对她的爱,和对自己幼稚、无知行为感到后悔。回答意思与其中一点相近即得满分。12、(3分)可以任选一个人物,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妈妈:无私地爱女儿。老婆婆:善良,能教育女孩认识自己的错误。女孩;有礼貌,能及时反思承认自己的错误等。13、(3分)例如: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大意对即可得满分)也可从对子女教育、两代人的代沟隔阂等方面来写。

(二)(共11分)14、(3分)无论人生多么坎坷,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树立一种不可抗拒的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就一定能度过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意对即可)15、(2分,一格1分)史铁生,史蒂芬·霍金16、(3分)第8段和第9段之间。17、(3分)语言通顺,附合题意即可。

(三)(共10分)18、(2分)能抓住竹子的特点去写,附合题意即可。如:三是能让人想到正直,因为它的笔直向上。如:三是能让人想到坚忍不拔,因为它的柔韧。19、(3分,回答能否删去1分,回答为什么2分)几乎不能删去。因为几乎修饰无穷,说明竹子的用处之大,同时又没有把它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近即可)20、(3分,回答方法1分,回答作用2分)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进一步突出的竹子的实用性之大。(意对即可)21、(2分)逻辑顺序。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一)(共12分)22、(4分,一格1分)(1)死亡(2)扩大,发扬(3)平民百姓(4)地位低微,学识浅陋23、(4分,每句2分)(1)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2)从那时以来已经21年了。24、(2分,一格1分)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意对即可)。25、(2分)如:草船借箭;空城计;失街亭等

(二)(共10分)26、(4分,一格1分)(1)每天;(2)书法(3)书写(4)有时27、(3分)稍微不称心,必定多次重写从不感到厌倦。(意对即可)28、(3分)告诉我们学习要认真,一丝不苟才能有所成就。(补充事实只要附合题意能够证明作者观点即可)

四、作文(60分)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