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题(三)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
(一)挑出红色字书写或拼音有错误的两组,将字母填入括号内。(1分)
A.眩(xuàn)目 恣睢(suī)
严峻(jùn) 衣钵(bō)
B.斟酌(zhuó) 狭隘(yì)
琐碎(suǒ) 清晰(xī)
C.维妙维肖(xiào) 荼毒生灵(tú)
赴汤蹈火(dǎo) 有案可稽(jī)
D.惩前毖后(chéng) 妙手隅得(ǒu)
处心积虑(chú) 精神奕奕(yì)
[
][ ]
(二)挑出红色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1分)
A.望风而逃 谈笑风生 血雨腥风 意气风发
B.随机应变 日理万机 投机取巧 机智勇敢
C.莫名惊诧 莫名其妙 不可名状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D.鉴赏 借鉴 鉴别 油光可鉴
[ ]
(三)下表中,应查的字母、部首、笔画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四)选出红色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准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内。(2分)
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B.……几个刚学走路的孩子,包括各种肤色,带着各种穷形尽相,被教唆
着在一个公共的集会上……抱住我的腿,叫我爸爸!
穷形尽相:非常穷困的样子。
C.……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
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
(五)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里。(2分)
A.“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
一点,毫不动摇。”这句话中红色的“顽固”,本来是贬义词,这里用
其反义,是坚定不移的意思。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蒋介石把中国拖到了绝境”两句话中的“绝
境”意思不同。
C.“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句中“高傲”的反义词是“自卑”。
D.“美丽”和“漂亮”是同义词,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换用。
[ ]
(六)选出主干找得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里。(4分)
1.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
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
A.革命精力……爆发
B.无产阶级和人民……爆发
C.精力……爆发
D.精力……爆发出来
[
]
2.生物老师教给我自然科学知识和制作生物标本的本领。
A.老师……教给……知识……本领
B.老师……教给我……本领
C.老师……教给……本领
D.老师……教给我……知识……本领 [ ]
(七)选出第一个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给第二个复句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语,把字母分别填入括号内。(4分)
1.①学生是应该读书的,②但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
③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A.①②
③
B.①②
③
C.①②
D.①②
③ [
]
2.______虚心的承认错误、缺点,______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
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______逐步掌握规律,
取得胜利。
A.只要 并且 从而
B.只有 从而 并且
C.只要 从而 并且
D.只有 并且 从而 [ ]
(八)对下列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
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这两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而形象
有力地表现了种子顽强的生命力。
B.“主席摘下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群,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励。”这是一
个比喻句。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两句话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色彩缤纷的景象。
D.“有了错误难道还不应该批评吗?”这句话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
(九)选出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及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两项,将字母填入括
号内。(2分)
A.莫泊桑 《最后一课》 小说 韩麦尔先生
B.赵树理 《老杨同志》 小说 老秦
C.贺敬之丁毅力 《白毛女》 歌剧 穆仁智
D.鲁迅 《社戏》 小说 闰土
[ ][ ]
二、判断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4分)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
话剧、歌剧、舞剧、历史剧、现代剧等。《白毛女》既是歌剧,又是现
代剧。 ( )
2.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批驳对方论点一般有三种方式:驳论点、驳
论据、驳论证。《“友邦惊诧”论》和《“友谊”,还是侵略?》都属
于驳论文章。 ( )
3.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
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双喜、杨二嫂、孔乙己、藤野先生都是鲁迅小说里
的人物。 ( )
4.《<孟子>二章》、《岳阳楼记》、《出师表》、《桃花源记》四篇课文,
其作者按生活朝代的先后排列,依次是孟轲、诸葛亮、陶渊明、范仲淹。
( )
(二)下列各句译文准确的画√,不准确的画×。(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大官们都很卑鄙,不能深谋远虑。 ( )
2.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文:我没有打胜仗,(却)受到恩宠,真是感激不尽了。
( )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 ( )
4.是进亦忧,退亦忧。
译文:这样前进也忧虑,后退也忧虑。 ( )
三、阅读(10分)
上述事例说明,森林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或成分与土壤、
水分、大气、日光、湿度等非生物因素或成分,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而是
相联系、相依存、相制约的。每一个因素或成分既受到周围各种因素或成分
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其他因素或成分;其中如有一个因素或成分有了变化,
其他因素或成分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或成分,
在森林中就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就叫做森林生态系统。
1.用“‖”划分段内层次。
2.生物因素或成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非生物因素或成分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容是指: [
]
A.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森林中的土壤、水分、大气、日光、湿度等。
C.许多因素或成分构成的综合体。
D.生物因素或成分与非生物因素或成分构成的综合体。
4.怎样理解森林中生物因素或成分与非生物因素或成分是“相联系、
相依存、相制约的”?(用原文回答)
四、阅读记叙文(12分)
①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
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
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
际的碧绿的西瓜……
1.这两段文字都属于______(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描写。节选自______
(A.《社戏》 B.《故乡》 C.《多收了三五斗》 D.《孔乙己》)。将正确答
案字母填入前面的横线上。
2.①段描写的时间季节是______,地点是______,人物是______。
3.①段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景象,其特征是______,集中表
现这个特征的词语是______。这段还描写了人物______(A.寂寞B.悲凉C.痛
苦D.悲痛)的心情。这段景物描写对于表达人物心情起到了_______(A.对比
B.照应C.衬托D.反衬)作用。(无备选答案的横线上自己填写,括号内有备选
答案的,将答案字母填在横线上。)
4.②段的描写,其中与①段中“苍黄”相对应的词语是______。两段景物描写
形成鲜明______(A.衬托B.对比C.铺垫D.照应)。对照①段,回忆全文可以看
出②段要突出的是人物______(A.对儿时故乡的怀念B.对新农村的向往C.对理
想新生活的追求)。
五、阅读说明文(14分)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
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
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
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度
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它具有下列哪四个特点,将答案字母填
入括号里。 [ ]
A.物质密度大 B.体积小
C.引力大 D.发出强烈的光
E.人在上面不能站起来 F.温度特别高
2.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具体说明这些
恒星的__________。
3.“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这句话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
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第一句话中红色的“有的”和最后一句话红色的“表面”两个词语能否删
掉,分别说明理由。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文言文
(一)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上下文衔接顺畅的句子,将它们的字母分别填在
横线上;这些句子分别出自哪篇诗文,将答案字母填入句后的括号里。(4分)
备选句子:
A.一片孤城万仞山 B.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两岸青山相对出
E.僵卧孤村不自哀 F.落英缤纷
G.香远益清
课题:
a《春夜喜雨》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凉州词》 d《望天门山》
e《桃花源记》 f《爱莲说》
1.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 ]
2.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 [ ]
3._________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 ]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 [ ]
(二)选出与课文的句子完全相同的两项,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里。(3分)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终寄臣以大事也。
B.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涯际;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答[ ][ ]
(三)阅读后回答问题(8分)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①夫战,勇气也。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③彼竭我盈,故克之。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⑤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文中三个红色的“故”字选择正确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里。
A.事,事故 B.旧
C.原因,缘故 D.故意,特意
E.连词,所以
①公问其故( ) ②故克之( )
③故逐之( )
2.这段文字曹刿说了五句话,联系上段内容,哪些话分别回答了下面的问
题,将句子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 )句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要等“齐人三鼓”后才说“可”的问题。
②( )句回答了为什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下令追击敌军
的问题。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树根,深深扎在泥土里、石烁间,在黑暗中默默地生长,支撑着大树。它无
时无刻不在收集着水分、营养向上输送,维持着大树的生命。它活着,一生一世
地享受不到地面上的空气,不能沐浴那灿烂的阳光。请你以树根的“精神品质”
为象征,写一位你认识的具有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特点的人。
要求:
1.写成记叙文,适当运用议论等表达方式。
2.自拟一个题目。
3.字数5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