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种书
德瑞
世上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无字书,一种是有字书。
无字书本是文字未发明之前的原始物,是生活中经验与教训留存于脑际印象的升华;有字书是思维与语言共同发展而结合的产儿,是积累文化和传播思想的特殊媒体。
无字书和有字书都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营养品,断绝或拒绝这些营养品,则会成为“有形体而无内涵的死魂灵”。教无字书的老师曾是“胡子”,学无字书的学子驰骋在旷野;教有字书的先生是“脑子”,学有字书的学生端坐在课堂。进入有字书时代之后,无字书听“老人”言又加上了听“智者”言的新内涵。
读有字书,主要理解书作者的意图。初读一本好书,犹如得到一餐美味的佳肴,总是想方设法把它用到自认为合适的地方,尽管是生吞活剥。这不要紧,慢慢地你会消化的。
读无字书,主要修炼自己的思想与素质。合上书本,初涉人世,你或许会立即碰上一鼻子灰。这也无关紧要,生活会使你成熟的。
有一种人,随书本亦步亦趋,结果成为邯郸学步的寿陵馀子;有一种,撇开书本入乎耳、出乎口,结果仅得耳食之学而夸夸其谈;还有一种人,专门从有字书与无字书的结合处寻求世故与圆滑,令你瞠目又无奈,他却自鸣得意:“我无字书读得好!”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那么,怎样做才算读好了两种书呢?应该是真正消化了有字书,又在生活中真切体验了书中讲的道理,并化作能力。
譬如,你生活在远离乡村的繁华都市,你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词句熟记于心,这说明你读好了有字书。你有机会投身于田野,跟从农家去播种、耕耘、收获,然后返回都市,当你看见有人将要把吃剩下的一小块馒头往泔水桶中扔,你本能地加以阻止,这时,你才算达到了有字书与无字书的和谐统一。
达到这样的境界是不易的。
1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不可或缺: ▲
瞠目: ▲
16.文中所所说的“胡子”和“脑子”分别是指哪一类人?(2分)
答: ▲
17.作者批评了哪三种人的读书态度?正确的读书态度应该是怎样的?(4分)
答: ▲
18.文章结尾说“达到这样的境界是不易的。”“这样的境界”指什么境界?(2分)
答: ▲
19.“你本能地加以阻止”一句中,“本能”一词有什么意义?(2分)
答: ▲
20.将第一自然段中的“无字书”和“有字书”颠倒一下顺序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
15.不能有一点儿缺少。 瞪着眼睛。 16.“胡子”和“脑子”分别指后文提到的“老者”(时间老人)和“智者”(指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经验教训的人)。 17.批评了类似邯郸学步的人、夸夸其谈的人和世故圆滑的人。正确的读书态度是:真正消化了有字书,又在生活中真正体验到了书。 18.“有字书”与“无字书”的和谐统一 19.说明这种行动是自发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真正有了体验的举动。 20.不好。理由:①文章的首句是领题句,又是领起段,下文先讲无字书,再讲有字书,并提出全文的论题,所以领起句应与下文统一;②有字书是先无后有的过程,把“无字书”放在前面,符合文字产生的发展规律;③下文在论述时先谈“无字书”,再谈“有字书”,这样语言和文段前后照应,连贯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