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

2014-5-11 0:07:40下载本试卷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题号

卷面分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含4分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试题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项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外的空格内。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卷,不得用红色笔或铅笔答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

(一)按原文默写或按要求填空:(8分)

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于《木兰诗》,其原句是:                 。(2分)

2、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1分)

3、《黄鹤楼》中表现诗人浓浓乡情的诗句是:                 。(2分)

4、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5、默写《观书有感》一诗。(2分)

                

                

(二)6、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融汇贯通            直接了当          

专心致致            根深底固     

(三)7、修改下列病句:(2分)

是否有自信心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古文阅读:(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便还家     

(3)不知有汉。             (4)不为外人道也。     

9、翻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一句。(2分)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句话暗示渔人对他们说了什么?洞中人又“叹惋”什么呢?(2分)

                                   

                                  

11、你对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无脑却机灵的海参》回答问题。(13分)    

1海参(Seaslug)是在地球上已存活了6亿多年的古老动物,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共有800多种海参,其中可以食用的大约有40种左右。

2经过现代科学研究,海参确实与众不同,它体内含有有机活性因子和矿物质,如刺参含有黏多糖、牛黄酸、维生素B1、钙、磷、铁等50多种营养成分,而且适宜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有抗癌、防老化等好处。

3海参非常神奇,在浩瀚的大海中,它渺小得实在是微不足道,从模样上来说,它长得很丑,没有眼睛,没有抗敌的任何锐利武器,虽然从不离开大海,却根本不会游泳,只靠管足和肌肉在海底蠕动,爬行一小时还不到3米远。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中竞生生不息了几亿年,而且很有“人”缘,天敌很少,令人叫绝!

4        ,如果不幸被斩断三截,只要不被吃掉,海参都会默默忍受,自我修复。在3-7个月的时间内,它把创伤修复后,每一段又长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以后每段又可长成新体。碰到危险或是受到刺激的时候,它们会把内脏吐出来,迷惑敌人,自己溜之大吉,过大约60天后,新的内脏又会长出来。

5        ,它以海底有机物质和微小动植物为食物,在深至150米海底的深处,都有海参出没。因为海底可食的东西少得可怜,为了填饱肚子,每天它们要吞大量泥沙,所以生长特别缓慢,有人说这正是它珍贵的原因之一。

6       ,它们喜欢生活在平静、偏僻的海湾,海藻丛生的地方。穴居在泥沙中或蜷缩在礁石缝中,一生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

7        ,在0至28摄氏度的温度中都能泰然处之,甚至放在冰水中也无所谓,一旦冰块融化仍安然无恙。到了夏天水温达到20摄氏度以上它们就沉到深海,栖息在安全的礁石下,进行不吃不动3月之久的夏眠。即使在缺氧的地方,海参也能生存,把自己埋在泥沙中数天,绝对不会因此窒息而死。

8更有趣的是海参会像变色龙一样随机应变,生活在礁石附近的海参,体色会变成淡蓝色,而居住在海草和海带附近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虽然没有大脑,却真的很聪明,这种变化的体色正是求生的本能,它能有效地躲避天敌的伤害。

9海参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能够作“天气预报”,海上常常风云突变,碰到暴风骤雨来临的天气,海参就躲到石缝里藏起来,当渔民发现海底的海参不见了时,就知道风暴要来了,会立即收网起锚返航。在通讯工具还不发达的年代,海参真是功不可没。(选自《科学发现报》)

12、将下面四句话分别填写在文中横线上(用字母序号代替),它们的次序依次是                     。(2分)

A·诲参的生命力很强

B·海参住的地方也很差

C·海参吃的东西很差

D·海参特别顽强

13、概括说明海参的生活有哪几个特点? (2分)

                                      

14、什么是海参的“自切本领”?它具有这种“本领”的机理是什么? (2分)

                                        

15、海参的“机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16“更有趣的是海参会像变色龙一样随机应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参的什么特点? (2分)

                                         

17、文中说可食用的海参约有40种,你能说出三种吗? (3分)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分化,人类的智慧具有多元性。现代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在现行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三种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

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重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正是一些地方、学校和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涌现的好思想。

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

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使评价者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应当形成一种交互式的评价网络,形成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改的群体关系,各方共同进步。此外,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家长和社会部门,使评价系统更为开放,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18、本文所要阐明的观点是:                  (2分)

19、“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纸笔工具”? (2分)

答:                                   

20、文中加双曲线的“此”指代什么内容? (2分)

答:                                     

21、传统教育的评价项目比较单一,主要评价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忽视了对学生                         的评价。(3分)

22、文中列举了哪些评价形式和手段? (2分)

答:            &, nbsp;                     

23、教育评价网络系统应该由哪些要素组成? (2分)

答:                                 

2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分)

答:                                

2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解。(2分)

答:                                

 

(三)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13分)

张晓风

1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2“再见!”

3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4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已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竞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5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6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7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拉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8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骇,多年以后,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9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走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10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

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这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27、文章第5段中,“欢然”和“循规蹈矩”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答:欣然:                            

  循规蹈矩:                           

28、文章第8段加双直线的“你”指代的是什么?这里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2分)                            

                                  

29、“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其中第9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3分)

答:                                

30、“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 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                    (2分)

31、作者将母子关系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3分)

答:                               

                                  

 

四、作文(50分)题目:这种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要求:不少于550字;要有真情实感。

 

附加题(1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32、     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于南方。              (2)席上菱。        

(3)曰:“啖菱须去壳。”         (4)欲清热也。       

33、用现代汉语翻译“其人自护所短”此句。(2分)

                                      

3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二)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舌战群儒。(2分)


 

 

参考答案

一、识积累与运用(12分):

(一)按原文默写或按要求填空:(8分)

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2分)

2、海日生残夜(1分)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分)

4、病树前头万木春.(1分)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6、(2分)

汇——会   接——截  专心致致——专心致志  底——蒂

(三)7、修改下列病句:(2分)

是否[删除“是否”]有自信心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8、(4分)

(1)     鲜艳美丽(2) “要”通“邀”:邀请(3)乃:竟然。(4)足:值得

9、(2分)(先辈)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里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终于与洞外人隔离开了。

10、(2分)第一问能根据上下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桃花源内的人为源外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11、(2分)说明作者所描述的洞内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只寄托作者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一、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无脑却机灵的海参》回答问题。(13分)    

12、D、C、B、A(2分)

13、(2分)(1)海参自身条件不优越;(2)有自我修复的功能;(3)体色可随环境物体而变化,以此躲避天敌的伤害;(4)对天气异常敏感。

14、(2分)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以后每段又可长成新体。因为海参有自我修复的功能。

15、(2分)(1)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2)碰到危险或是受到刺激的时候,它们会把内脏吐出来,迷惑敌人,自己溜之大吉;(3)到了夏天水温达到20摄氏度以上它们就沉到深海,栖息在安全的礁石下;(4)体色随生活地而变化,有效躲避天敌;(5)碰到暴风骤雨来临的天气,海参就躲到石缝里藏起来。

16、(2分)

作比较。说明海参用体色变化躲避天敌的特点。

17、(3分)梅花参、刺参、乌参、乌元参、光参。。。。。。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18、“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或“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形式和手段有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2分)

19、(2分)这里借指传统的考试制度。

20、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2分)

21、能力、态度、情感(3分)

22、考试评价、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自我反思性评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