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A

2014-5-11 0:07:43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工整地默写。(每小题1分,共4分)

①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奉献精神的句子:

      (作者)的                          

附加题。(每小题1分,共4分)

⑤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白露为霜。(《诗经》两首)

⑦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⑧请写出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一处运用映衬手法写景的句子:

             

2.选择一题回答。

①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考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考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30字以内)(3分)

②经国际奥委会批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于2007年4月26日在北京世纪坛宣布了第29届奥运会火炬传递计划路线和火炬样式,其中,火炬以中国传统祥云符号和纸卷轴为创意。当你欣赏火炬上的祥云图案时,你能产生怎样的联想与想象?请写一段话,生动地表达一下你的想法。(30字以内)(3分)

                                                         

                             30字

3.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其         等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中的“      ”(绰号)吴用等,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博的知识。这正应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             ”。(3分)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得分

评卷人

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所展现的景象。(4分)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文)墨者有钜子腹朜,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朜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朜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也。(选自《吕氏春秋 去私》)

注释:①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②腹朜:人名。③墨者:指墨家。

得分

评卷人

6.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  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道理    D.王虽为之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

7.将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也。

8.甲文虽然以议论为主,乙段以记叙为主,但都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道理。(3分)

9.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假如现在让你向班主任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空格处。(不少于30字)(4分)

三、现代文阅读(39分)

(一)寻梦
   季羡林
  ①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

去了。
  ②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③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④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⑤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⑥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⑦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chán  chán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⑧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A(  )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B(   )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⑨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    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得分

评卷人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稀(   )处   ②chán chán(    )的雨声

11通读全文,描述作者梦中的情境。(4分)

12.根据文意,为第⑨段划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5分)

    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① 仰望  ② 眺望 ③ 怅望)

得分

评卷人

 13.制作读书卡片:文中多处描写了环境,请将你喜欢的语句摘抄出来并说明其作用。(4分)

读书卡片

摘句

作用

             

14.读第⑧段,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标点并说明理由。(3分)

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A(   )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B(   )

15.比较阅读:读一读朱自清《背影》最后一段,谈一谈两文在篇末写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5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①相同处:

②不同处:

(二)如何给地球降温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 %,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得分

评卷人

16.文中第①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17.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18.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3分)

 

得分

评卷人

19.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20.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两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5分)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1.选择一题作文。

①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等会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请以“      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成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惊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依米花虽然只是大自然万千家族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请以“生命一次,美丽一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总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话题作文自定角度、自选体裁、自拟题目;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会扣分;不少于600字。

评分表(供阅卷老师用)

基础得分

(0-40分)

书写得分(0-5分)

创新加分

(1-10分)

减分

总分

实得分

核分人

一类卷

(30-40)

 

思想

深刻

无题目

第一阅卷

二类卷

(20-29)

构思

新颖

少字数

第二阅卷

总分人

签名

三类卷

(0-19)

语言

生动

错别字

第三阅卷

600字

区语文九年级模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07.5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①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衣沾不足惜  ③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⑤虫声新透绿窗纱 ⑥蒹葭苍苍 ⑦对影成三人 ⑧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书写不规范按错别字扣分。附加题得分同上。

2.示例:①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②祥云像起伏的波涛,象征人类体育运动事业如春潮涌动,势不可挡。

评分意见:本题3分。①能抓住反方漏洞、有理有据、有力回击对方得3分。②图案画面感受1分,象征意义把握1分,表达生动1分。①②字数超出要求均扣1分。

3.草船借箭(或:舌战群儒、木牛流马、三气周瑜等);水浒;智多星;知识就是力量

评分意见:本题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4.示例:茅店里雄鸡报晓,弯月高悬晴空,当诗人来到村头的板桥时,板桥上的寒霜早已印上行人的足迹,山路上槲叶纷纷扬扬的飘落,驿站墙边的枳花在朵朵开放。

评分意见:本题4分。两句话要点正确各1分,描绘形象生动各1分。

5. 示例:抒发了诗人在外的孤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2分。两个要点各占1分。

6.C

评分意见:本题2分。

7.①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它们受赏或受罚。②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评分意见:本题6分。两句中重点实词、虚词理解错误各扣1分,句子通顺得1分。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或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示例略。

评分意见:本题4分。感悟围绕“为人做事要处以公心”谈论得2分,建议合理得2分。

三、现代文阅读(39分)

10.①bó  ②潺潺

  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1.示例:①母亲带着“像笑,又像哭”的表情,从云堆里向我走来。 ②母亲推开街门,在橘黄色的灯光下,走进我哥廷根的屋中。 ③哥廷根古旧的城墙,教堂古怪的尖塔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母亲在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 ④童年的我在夏天的早晨,从苇坑的水里摸出鸭蛋,抬头总能看到对岸的大扬树——母亲长眠的地方。 ⑤母亲手捧白色的灯笼似的小花来看我。

  评分意见:本题4分。能写出其中的4个梦境得4分,每个1分。

12.示例:选③怅望。理由:“怅望”的意思是:因绝望或失望而望向远方。体现了“我”因永远不能与母亲相见,而梦中见到母亲依然是不清晰的而感到万分失望和悲伤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所以“怅望”恰当。

评分意见:本题5分。选词2分;理解词义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作用把握1分。选词错误,本题不得分。

13.示例(一):摘句:“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城墙,班驳陆离的灰黑色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的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作用:作者通过描写梦中哥廷根的“城墙、教堂、尖塔、晴空”分别用“古旧、班驳陆离、灰黑色、古怪”等无限想象空间的词语修饰,表现了景物的灰暗,突出了作者在异乡思念母亲的凄苦的心情。

示例(二):摘句:“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的大扬数顶上正有一株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扬树的下面。”

作用:“大扬树顶上的淡红色的朝阳”是“我”童年在母亲身边快乐生活的见证。而今物是人非,母亲已不在。由此更烘托出我的痛苦心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摘句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作用把握2分。

14.示例:A处冒号,B处问号。 理由:冒号,提示下文。问号,体现了作者想见“梦中母亲在雨夜跋涉长路看望儿子”的担心,感情强烈,表达了思念母亲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标点1分,理由各1分。

15.示例:相同处:结尾处,都写到“泪光中”看到亲人的样子,抒发了对亲人的爱。

不同处:《背影》由父亲的信引起对父亲的细节描写。《寻梦》则由梦引起作者的心理描写。

评分意见:本题5分。相同处2分;不同处各1分。表达1分。

 16.示例: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

评分意见:本题2分。2要点各1分。

17.示例:①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②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③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处1分。

18.示例:离奇计划是:在拉格朗日点(或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相互抵消处),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没被采用。因为无人支付巨额费用;同时,滤光镜会破坏同温层,妨碍紫外线的通过。

评分意见:本题3分。3问题各1分;只答“没被采用”不给分。

19.示例:不能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评分意见:本题3分。观点1分,分析1分,作用1分;只答“不能去掉”不给分。

20.示例: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太阳能),用以吸收紫外线;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③给机动车辆安装吸收尾气设备,减少热量的排放;④按国家提倡的度数使用空调,减少热量排放,节约能源。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评分意见:本题5分。方法科学各2分;语言表达1分。

四、写作(50分)

21.按06年市中考作文评分意见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