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业水平第一次测试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小题,共25分)
1.在下面的空格内写出一句有文采的话,为自己在这次测试中加油!(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不少于8个字。)(3分)
2.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伟大的祖国山川壮丽,物产丰富,境内有绵亘的山岭,有气势磅薄的高原和一望无垠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黑龙江省位于祖国板图的东北部。拥有巍巍的兴安岭,滔滔的松花江和辽阔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1)给加点字注音。
亘( ) 垠(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
改为 ;
改为
(3)文中有两处标点符号错误,在文中找出来改正。
3.自从松花江水被污染的消息报道后,水资源问题就更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请写出四个带有“水”字的成语。(2分)
(1)
(2)
(3)
(4)
4.请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每句只修改一处。(修改符号:←;~)(2分)
A.推进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也是为了祖国的未来。
B.这支英雄的部队歼灭并包围了顽抗的敌军,取得了东北战场的最后胜利。
5.写出《水浒传》一书中你最喜欢的和你最痛恨的人物各一个,并对这两个人物进行简单评价。(不能写教材中出现的人物。)(4分)
A.最喜欢的人物:
评价:
B.最痛恨的人物:
评价:
6.古代诗词诵读默写。(10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这是《诗经》中的名句。
(2)给上句划节奏、标重音;补写下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
(3)杜甫《望岳》中有哲理的两句诗: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
。
(5)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易逝的名句是:
, 。
(6)《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是:
,
。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是:
,
。
(8)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写“月亮”的名句,请写出两句。
,
。
(9)观察下面的图画,配写两句适合的古代诗句。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第7-8小题,共5分)
7.默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父亲:“儿子,你可得好好学习,要不然以后啥工作也干不了啦!”
儿子:“真的吗?像你那样上班时只聊天、喝茶的工作也干不了吗?”
(1)儿子答话表达的意思有两个: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由你代替“儿子”回答,你应该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在场的第三者,你应该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把自己对上述对话的感悟讲给自己的家长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学习及探究(第9-11小题,共10分)
9.从古到今,描写乡愁的作品很多。下列诗句都是写乡愁的,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进行简
单的欣赏和分析。同时,再写出一句意境大致相同的诗句。(3分)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目吗?请你选择一个最适合家人团聚的节日加以介绍。(10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说明你所知道的汉字造字法,并举例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30小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2-16小题,10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在文中的空白处按原文填空。(1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2分)
(1)或异二者之为。(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
(3)若夫霪雨霏霏。(
)
(4)而或长烟一空。( )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进”、“退”各指什么?用原文回答,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综合评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体文阅读。(17-21小题,6分)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7.“便”字的意义和用法较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有以下四种解释:(1)表示时间快或短。(2)表示肯定的语气。(3)表示时间早。(4)表示事情很快就要发生。从上下文看文中第一处加黑的“便”的意义和用法是
,第二处的意义和用法是 。(只填上述相应的序号既可。)(2分)
18.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1分)
19.这段文字运用反面论证的句子是哪句?(1分)
20.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说明。(1分)
21.议论文的语言讲究严密,请举一例说明。(1分)
(三)语体文阅读。(22-26题,11分)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又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虽然,我们早已属于他乡。在异乡人的眼里,我们早已属于这里,我们跟他们一样,操着同样的语言,追逐着同样的时尚。我们甚至比他们更像这里的主人,因为我们更关注这里的变化,小心翼翼的藏匿起外乡人的痕迹。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带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归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回到了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纤细的秋雨,细碎的敲打着破旧的古筝,我们听到了久违的乡音。尘封的窗户,却打开了遥远的记忆,我们曾站在这扇窗下,梦想着外面的世界。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不幸?
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的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的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的告诉自己,我们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不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
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里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并说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中,“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蓦然回首”的究竟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中的“那一刻”指的是哪一刻?“不堪一击”和“坚韧无比”是不是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何理解“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具体阐述“我们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体文阅读。(27-30题,8分)
蜜 蜂
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过群居生活的昆虫。
蜂王也叫母蜂,它的职能是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蜜、花粉,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
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蜜蜂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里开花流蜜呢?原来是有很多蜜蜂,先出巢四方侦查,回来把侦查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蜜蜂的这种告诉方法,是他们特有的一种“语言”,----蜜蜂的舞蹈。
蜜蜂要酿成一公斤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与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27.本文是从生活习性、繁殖、 、 四个方面介绍蜜蜂的特点的。(2分)
28.第二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在第三段中,“语言”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什么?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第四段中,“差不多”一词能否去掉?请简单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构思及表达(第31-33小题,共45分)
文题一:题目:我与________。请补全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要求写作之前写50字左右的写作提纲;写作之后写30字左右的自我评价。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动物世界的谚语:“蚂蚁搬家要下雨”,“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要到。”
动物世界的趣闻:丹顶鹤在天空中飞行的时候,总是排成“人”字形,而这个“人”字
形的夹角总是保持在110度。
动物世界的亲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动物世界的警示:东北虎在地球上所剩无几;鲸集体自杀;娃娃鱼被大量捕食……
请以“动物”为话题作文,字数约600字左右。要求写50字左右的构思提纲和30字左右的反思评价。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1.在上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作文。(40分)
32.写作之前,先写一个作文提纲,从立意、选材和结构方面说出自己的构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写作之后,请检查自己的作文,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写出自我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七年黑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小题,共25分)
1.(3分)主观性试题。符合鼓励要求1分;有文采1分;书写正确、端正、整洁1分。
2.(4分)客观性试题。(1)拼音各0.5分,共1分。gèn; yín。(2)每个字1分,共2分。“薄”改为“礴”;“板”改为“版”。(3)标点符号各0.5分,共1分。最后的“,”改为“、”;“和”改为“、”;最后的“、”改为“和”。
3.(2分)客观性试题。注意:此题答案必须是成语,每个成语不得出现错别字,否则不得分。例:水落石出、水泄不通、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等。
4.(2分)客观性试题。两小题各1分,其中,每句使用修改符号各得0.5分。例:A、改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B、改为:……包围并歼灭了顽抗的敌军,……修改符号:←,~。
5.(4分)主观性试题。人物各1分;评价各1分。例:喜欢宋江。为人正直,胆识过人,有勇有谋,侠肝义胆。有领导才干。不喜欢高俅。逢迎拍马,钻营取巧,奸佞的代表。(只要符合要求,该题即可得分。)
6.(10分)(2)题2分;其他每题1分,共10分。该题错字、别字、漏字均不得分。(1)白露未晞。(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9)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意思相近即可。)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第7-8小题,共5分)
7.(3分)(1)说出父亲的工作情况;批评父亲无所事事,1分。(2)略,1分。(3)略,1分。
8.(2分)说出父子对话内容;说出自己对“父亲”的批评态度得1分,口语化得1分。
三、综合学习及探究(第9-11小题,共10分)
9.(3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例:喜欢第c句。傍晚,出门在外的人都要归家了,可是我的故乡在哪里?烟波浩渺,愁思绵绵,飘零他乡的人们呀,时时刻刻怀念魂牵梦绕的故乡。意思对得1分。诗句略,1分。
10.(4分)开放题,写出3个传统节日1分;介绍一个节日2分;适合团聚1分。
11.(3分)写出2个造字方法1分;举例1分,言之有理1分。
四、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30小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2.(1分)每空0.5分,出现错字不得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2分)每题0.5分。(1)心理活动,这里指心情。(2)归依。(3)连绵不绝的雨。(4)有时。(意思对即可得分。)
14.(2分)每题1分,共2分。其中,(1)必须译出“尝”、“心”、“为”;(2)必须译出“斯”、“去”“谗”等词。例:(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者的心情,为什么呢?(2)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人家嘲讽,满目苍凉,激动而痛苦的心情啊!
15.(3分)每题1分。多答不得分。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评论略,1分。
16.(2分)概括1分,感悟1分。例:本段概括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感悟略。(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语体文阅读。(6分)
17.(2分)每空1分,共2分。(3);(1)。
18.(1分)如只答出前半句,该题不能得分。例: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9.(1分)该题多答不得分。例: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20.(1分)两个论证方法,各0.5分。其中答出论证方法并举例子才能得分,否则不得分。例:举例论证: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正反对比论证: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21.(1分)举出例子得0.5分;结合例子谈论得0.5分。例:“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句中四个“常常”准确的写出了学者做学问的正确态度。
(三)语体文阅读。(11分)
22.(2分)本文主要描写了游子对家乡的依恋、思念,1分。开头的“回家”和结尾的“回家”前后呼应,1分。
23.(2分)答出“乡音”得1分;答出“和故乡有关的一切情景都可以让游子驻足凝望”可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4.(3分)每问各1分。例:其中,“那一刻”指想家的时候,1分。不矛盾,1分。因为远在异乡感到孤独,因而脆弱不堪一击;因为想起家乡,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从而得到安慰,变得坚强,于是坚韧无比,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5.(2分)两句话分别分析,各1分。例:作者是说,远在异乡,有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有时用眼泪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6.(2分)本题结合自己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例:我与故乡有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我的心无法再融入故乡中去。
(四)语体文阅读。(8分)
27.(2分)每空1分;采蜜;酿蜜。出现错字不得分。
28.(2分)答出说明方法得1分;答出作用得1分。例:作诠释和分类别,使介绍的内容更加清楚明白,思路清晰。
29.(2分)每问1分,共2分。特定称谓;解释、说明。
30.(2分)答出“不能去掉”得1分;答出原因得1分。因为“差不多”有推测、估计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蜜蜂飞行的路程之远,如果去掉,表意不准确。(意思对即可得分。)
五、写作构思及表达(第31-33小题,共45分)
31.(40分)写作评价等级标准后附。
32.(3分)写出审题、立意1分;写出选材、详略1分;写出结构、表达1分。
33.(2分)写出优点1分;写出缺点1分。
附:写作评价等级标准
等级 内容 语言
结构
A等(36-40分)
题意切合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B等(31-35分)
题意符合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用词正确表达明白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C等(26-30分)
题意基本符合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比较真实
语言较通顺语病常产生表达较清楚 结构较完整层次稍清楚
D等(21-25分)
主题不太合适中心不太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感情不够真实
语言大体通顺语病产生较多表达比较含糊 段落可以划分条理不够清楚
E等(0-20分)
文不对题辞不达意内容空洞感情馈乏 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表达不清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F等(0分)
题意违法、违纪、违道德;没有文字;涉嫌抄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