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注意:
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相对应。
2、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纤夫(xiān) 咆哮(báo) 偕同(jiē) 兢兢业业(jīng)
B、坦率(shuài) 空隙(xì) 强制(qiáng) 挑拨离间(jiàn)
C、中肯(zhòng) 楷模(kǎi) 闭塞(shāi) 随机应变(yīng)
D、弛骋(chěng) 忏悔(chàn) 炽热(zhì) 脍炙人口(zh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垫着脚,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书房。
B、一辈子不离开地面,自然避开了溺水的危险;但只有经历跄水和疲惫,才能领略另类生活的风彩和快乐。
C、细菌通过将碳素不断地转移到土壤和空气中,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D、一棵烦茂的树,如果没有一只小鸟降落,它的绿色会使人无限忧伤。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加速下降,反映着人们对美国经济出现 的担心大大增加。
②纳米技术诞生以来,以其优异的功能逐渐 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③资金短缺,严重 着企业生产的发展。
A、衰退 适用 制约 B、衰败 应用 约束
C、减退 运用 限制 D、衰退 应用 制约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中考,各种考前辅导班、培训班应运而生,一时间,各报名点门庭若市。
B、刚获奖的小周,显得踌躇满志,趾高气扬,他热情地一一回答了同学的提问。
C、进网吧有害无益,戒了它吧,千万别藕断丝连。
D、小李本想帮他把这事情处理好,没想到弄巧成拙,碰了一鼻子灰。
5、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毛毛看见奶奶头上的白发,禁不住说:“奶奶,你有很多白头发,已经很老了。”
B、售票员对投币的乘客说:“你刚才投的是一角的硬币,你当我是瞎子啊!”
C、小刘对售票员说:“先生,请你介绍一下这款电脑的配置,行吗?”
D、陈大爷九十五大寿,小李前去祝贺:“陈大爷,恭喜恭喜,祝你长命百岁。”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事故,学校明令禁止同学在校园骑车带人。
B、你想一步登天,达到他那样,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C、屋外,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我的思路也禁不住随着乌云狂奔了起来。
D、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7、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北京海淀区法院“开放日”为公众开辟了这样一个了解司法动作,了解法院日常办公的便利渠道,这种渠道保障了公众了解公共服务及其设施的权利, ① , ② , ③ , ④ ,司法机关因此大大提高了公众对自己的认知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A、①使得司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②让公众摆脱了对司法机关冷冰冰、硬邦邦的印象,③增加了司法工作对公众的亲和力,④促使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对司法机关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B、①增加了司法工作对公众的亲和力,②促使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对司法机关多一些理解和支持,③使得司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④让公众摆脱了对司法机关冷冰冰、硬邦邦的印象,
C、①让公众摆脱了对司法机关冷冰冰、硬邦邦的印象,②使得司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③增加了司法工作对公众的亲和力,④促使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对司法机关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D、①促使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对司法机关多一些理解和支持,②让公众摆脱了对司法机关冷冰冰、硬邦邦的印象,③使得司法活动更加公开、透明,④增加了司法工作对公众的亲和力,
8、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②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延续,必须进行生产,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这两种生产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但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自身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自身生产要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③所以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两种生产的不协调,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
9、仿写。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
,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10、古诗默写(3分)(任选3小题做)
⑴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⑵ ,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⑶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
⑷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7题。(30分)
㈠
母亲的蒲公英(苏珊尼.采琴) (15分)
①我在一个小镇上长大,从我家到小学校只要步行10分钟,在那不久前的年代,孩子们可以回家吃午饭,却发现母亲在等待着他们。
②那时候,我没有想到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认为,母亲理所当然的就该做三文治,理所当然就该欣赏我的手指画,理所当然就该检查我的作业。那个充满理想、聪颖灵秀的女人在我出生以前是有份工作的,后来又回去工作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那在上小学的那些岁月里每天吃中饭时都会只和我在一起。
③我只知道中午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朝家里飞奔而去,母亲总会站在台阶上的最上面,低头冲我微笑,那神情分明告诉我:我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④我永远不会忘记上三年级的一个午饭时光。学校要演戏,我已被选中扮演公主。几个星期了,母亲和我一直在不辞辛苦地排练我的台词。可是不管我在家里把台词背得多么滚瓜烂熟,一上舞台,每个词都从我脑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老师把我拉到一旁。她解释说,她给剧本加了个角色,要我换角色,她的话虽然很轻,但还是刺痛了我,尤其是看到角色给了另一个女孩子时,我更加悲伤。
⑤那天回到家时,我没有把我的这种悲伤告诉母亲。但是她感觉出了我的不自在,所以她没有建议我们练习台词,而是问我想不想到院子里走一下走。
⑥那是一个可爱的春日,棚架上的玫瑰藤条在变绿。在那巨大的藤树下,我们看见母亲在一片花丛中漫不经心地弯下腰。“我要把这些杂草都挖掉,”她猛地一拉,把一朵花连根拔起,“从现在起我们的花园里只要玫瑰花。”
⑦但是我喜欢蒲公英呀!我不同意了,所有的花都很漂亮啊——连蒲公英也是,母亲严肃地看着我。“是的,每一种花都有它自己的美丽,不是吗?”她若有所思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公主,但这没什么丢人的。”她猜出了我的痛苦,于是我哭了起来,并向她诉说发生的事情。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在她的不断鼓励下,我渐渐对这一角色感到自豪起来。每到午饭时,我们就朗诵台词,谈论穿什么衣服。
⑧演出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感到十分紧张。就在开演前几分钟,老师向我走过来。你母亲让我把这个给你。她递给我一朵蒲公英。我知道母亲正在台下。想到我们吃午饭时的谈话,我心里开始充满自豪。
⑨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朵花塞进演出服围裙里,带回了家。母亲用两片纸巾把它包了起来,夹在一本字典中。她一边夹边说:“或许只有我们才愿意把这么不起眼的一棵草夹起来吧!”
⑩沐浴在中午柔和的阳光中,我常常回想起我和母亲一起度过的午饭时光。他们是我童年生活中的逗号,这些逗号告诉我生活的滋味,不是在顶先丈量好的增长是体验到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以及和亲人的随意度过的小小的欢乐是体味到的。(《海外文摘》2004)
11、文中画线处“她猜出了我的痛苦”,请概括叙述“我”的痛苦。(3分)
12、文中第⑥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意回答。(3分)
13、“或许只有我们才愿意把这么不起眼的一棵草夹起来吧!”我认为“我”和母亲为什么要收藏一棵不起眼的蒲公英。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4分)
14、文章最后一段中写到:“生活的滋味不是在预先丈量好的增长中体验到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以及和亲人的随意度过的小小的欢乐中体味到的。”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5分)
㈡
地热能就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从地面向下,在15KM内,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平均升高3℃左右。在100KM中的深处温度达1400℃,地核附近约为2000℃~6000℃。据估计地热资源储量是全国煤炭储量的1.7倍。地球表层10KM范围内地热储量相当于18000亿t标准煤。每年地热逸散量是目前世界能源总消费的2倍,可见地热是个丰富的能源。
地热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其次在许多国家也被广泛用来发展各植业、养殖业、育苗选种、温室生产和建立疗养院、温水浴池等。地热发电方式分为蒸汽型发电和热水型发电两种。其基本原理和一般火力发电一样,是利用热能通过机械能转移产生电能。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需要火力发电那样的大锅炉,不需要燃料,也不需要运输燃料的设备。因此说,它是一种十分廉价的能源。
人类正式重视地热发电是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迄今已有30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规格的地热电站,发电总量达270万KW。其中最大的是美国盖伊塞地热电厂,其装机容量为100万KW。
我国是个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现已发现的温泉和地热点有2000多处。从1970年开始,进行了地热能的大量开发工作,先后在广东顺丰、河北怀来、江西温汤、湖南灰场、山东招远、辽宁熊岳、福建南靖和西藏羊八井等地建成了地热电站。羊八井地区地热所释放的能量高达1000万千卡/秒(4186.8万J/S),温度达140℃~170℃。羊八井地区地热电站装机容量为1万KW,为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
但是,地热的利用后果值得研究。如随着地下热水流出,会放出硫化氢造成污染;提取热水后会造成地形变化,而且地热异常的地质构造本身就比较活跃,取用地热可能造成地震危险,这些都应加以注意。
15、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16、文章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中,“它”指代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十分廉价的能源”?(3分)
17这篇文章说明了地热能源的哪几个特点?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3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地热发电的基本原理同一般火力发电一样,是利用热能通过机构能转换产生电能的。
B、地热能的开发,会带来诸如环境污染、地形变化、地震危险等后果,因此,不应提倡。
C、我国是个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现已建成的地热电站有2000多个。
D、地热能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越往地面深处,地热资源储量越丰富。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道傍有甫①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面曰:“甚矣!农夫之情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谓曰:“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示我以耕之道?”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耕曷难乎?子之速耕者,殆难也。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②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为逸而孰为劳乎?”
注①甫:才,刚刚。②作者:耕的时间。
1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4分) ( )
A、数息而后锄(计数)
B、子盍示我以耕之道(何不)
C、耕曷难乎(有什么)
D、子之速耕者,殆难也(最终)
20、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意思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4分) ( )
A、行者于是解衣下田 韩告急于齐
B、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孰为速而孰为迟乎 橘生淮南则为橘
D、而莫知所以耕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21、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 ( )
A、(我)将终年岁无能为乎!
B、(行者)喘喘焉,不能作声
C、(我)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D、(这样做)孰为逸而熟为劳乎?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甚矣!农夫之情也。
②徐谓农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23、文章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四、(40分)24、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前面,那么你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不同。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九年级月考语文答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
1 | 2 | 3 | 4 | 5 | 6 | 7 |
8、
①
②
③
9、 ,
, ;
10、⑴ ⑵
⑶ 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
19、( )
20、( )
21、( )
22、(1)
(2)
23、
四、(40分)24、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前面,那么你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不同。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作文请写在作文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