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三)

2014-5-11 0:07:45下载本试卷

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三)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总 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踉(qiàng)  动(rú)   然(cuì)   异(chà)

B.蜒(wān)   灭(jiān)  惊(hài)   急(tuān)

C.真(dāng)  联(jué)   宽(chǎng)  下(bì)

D.然(chì)   静(tián)  水(niǎo)   休(qì)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缕缕山花的清香杂着习习的山风拂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B.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C.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D.石原先生的这种奇谈怪论,看来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别具匠心地捏造谎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嘹歌》是一部由文人诗人们创作完成之后才四处传唱。

B.温总理的“融冰之旅”,既反映中国领导人对中日关系的高度责任感,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深切善意。

C.我和几个小兄弟在山腰上找一块小草地小憩,侃谈过去如烟的往事。

D.自从刘老师来这个小山村以后就多了几分热闹。

4.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菱学诗》——《红楼梦》——曹雪芹

B.《故乡》——《朝花夕拾》——鲁迅

C.《丑小鸭》——安徒生——丹麦

D.《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5.古诗文名句默写(任选6题,6分)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

②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⑥2006年4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访美,在波音“未来飞行中心”作了精彩演讲,他说:1200年前,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了“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⑦《使至塞上》中,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⑧《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                              

6.母亲节(Mother's Day)里,请你以“晓岚”为名,在留有康乃馨香的感恩贺卡上,给母亲写上节日祝福的话语(也可以是小诗),以报答她多年的养育之恩。(3分)

 

7.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3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内多有益的提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得分

评卷人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节选),回答8-12题(12分)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8.选出对选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

A.选文写“我”渴慕《山海经》——阿长买来《山海经》——影响很大。

B.选文按情感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C.第①段写阿长过问《山海经》,第⑤段写阿长为我买到《山海经》,前后照应。

D.阿长买来了《山海经》,表现她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的本质。

9.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3分)

答:

10.仔细品味第④段加点的词语,它们表现了“我”              的心情。(2分)

11.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答:

12.阿长买的书比“此后我更其搜集绘图的书”质量都要差得远,“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二)阅读《植物的欺骗本领》下面的短文,回答13-15题(8分)

①许多生物依靠自己惟妙惟肖的“装扮”,在自然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得到好处,免遭敌人的伤害。生物这种伪装自己,以适应周围环境的本领称为拟态现象。

②对于动物的伪装欺骗本领,人们并不陌生,变色龙、竹节虫、枯叶蝶都是这方面的“高手”。而在人们的眼里,植物的智力水平比起动物来要差得多。其实,植物的拟态本领一点也不比动物逊色。

③春暖花开的时候,眉兰开出艳丽的小花。它那毛绒绒、圆滚滚的唇形花瓣上,分布着棕色的花纹,太像雌蜂的身体了,以致引来了急于寻偶的雄蜂。黄蜂和兰花表面上看似美妙的结合,背后即隐藏着欺骗。

④兰花以美色招蜂,一些植物却以臭味招虫。花朵硕大无比的天南星科植物巨蘑芋,兰佛焰苞绽开时,会同时放出如同腐尸般的臭气,人见了会躲得远远的,可偏偏有一类昆虫会循臭而来,爬进佛焰苞去寻美食,结果无意中将花粉传出,充当了巨蘑芋“媒人”的角色。

⑤除了传宗接代所需的拟态本领,许多植物为了保护自己,也往往使出拟态的绝招。

⑥长在非洲荒漠上的生石花,在不开花的干旱季节,会把自己伪装成各种颜色的卵石或碎石块的样子,有灰绿色的,有灰棕色的,连人都会上当,将它们当成石子采集。到了雨季,生石花摇身一变,从石缝中开出了红、白、黄色艳丽的花朵。到了干旱的夏季,荒漠又变成了“石头”的世界。生石花的这种高超的伪装本领,能成功骗过食草动物的眼睛,保护自己生存下来。

⑦植物的拟态现象对于物种的繁衍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千百万年进化过程中,它们形成了一种在生存竞争中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也给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增添了更多的生机。

13.选出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短文的说明对象是植物的拟态现象。

B.短文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动植物利用拟态来繁衍后代、保护自己生存下来。

C.选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摹状貌和打比方。

D.选文介绍植物的拟态方式有:色泽、气味、形状。

1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许多”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5.植物的拟态现象还有许多,你能再举出一个实例吗?除了拟态以外,植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3分)

答:

(三)阅读唐风《读书乐》,回答16-19题(12分)

①这一生除去读书,大约很难有别的爱好了。

②读书乐,乐在那份闲情。随意选一本书,亮一盏散漫出梦幻意境的灯,心守一片宁静,那些大智大慧的文字,便闪耀着灵光走入我的视野,此时最好是晚上、下雨或落雪,读着“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朦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后特有的土腥气,也许那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啊。”仔细地回味着,咀嚼着,玲珑的雨滴沿着心之台阶,一点一点渗出,柔婉亲切的日子和细细密密的生活节奏,被洗得亮丽而温馨,一次次橙红的落日,一页页激动不安的日记,一片曝了光的底片又重现往昔的照片,流过静谧的夜,流过雪白的信笺,深情如风的文字拂过心事,温暖着我,让我懂得好好珍惜这份闲情,好好咀嚼这生命的滋味。

③读书乐,乐在那份享受。吟上几首唐诗,读上几首宋词,西湖的晨昏暮雨,庐山的云垂烟练,便跃于眼前。勃拉姆斯的激情,海明威的深沉,查拉斯图拉的精辟,泰戈尔的清丽柔婉,像是一片悠悠的云,舒缓地飘着,或者像一片管弦的震颤,或者像微微启开的莲,一瓣一瓣地绽放。每一次思潮中的喜悦、感伤、失落、惆怅都隐隐约约地闪烁在生命的一隅,一如天空中的星星,在候一缕轻柔月华的心灵之约。

④读书乐,乐在那份发现。欣赏《飘》为郝思佳和白瑞德的真情而动心,翻开《汤姆叔叔的小屋》则愤愤不平于黑人的悲惨遭遇,读《红与黑》又为于连在黑暗社会中的堕落而惋惜。读一部书,你会发现书中的某些哲理,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因而就会感到充实。同样是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有人爱“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有人爱“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有人爱“花间一壶酒”,其实你的喜爱也就包含了你的发现。在喜欢的风和日丽或细雨朦胧中发现春风得意亦或落魄天涯,在欣赏中去品味风云际会,神思千里,悠悠然便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自己的发现里。

⑤清代戏曲家唐英说:“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有人云:“闭门即是山,读书随处净土”,读书带来的闲情逸致,带来的享受和发现,其乐也融融。

16.短文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读书乐”?(3分)

答:(1)                                 

(2)                                 

(3)                                  

17.第②段中强调读书时间“最好是晚上、下雨或落雪”,为什么?(3分)

答:

18.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作者通过                和触觉的角度,描述了自己读书的那份                    以及舒美的独特感受,形象生动。(2分)

19.第④段的句子“其实你的喜爱也就包含了你的发现”。根据短文或联系你自己读书的体验,说一说你的发现。(4分)

(示例格式:读……,我仿佛看到了……我发现……)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完成20-21题。(5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选出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   )(2分)
A.诗的一、二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离愁与喜悦交织着。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2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表现手法、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赏析文字。(3分)

答:

(二)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22-25题。(1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    B.欲其林(穷:穷尽)

C.便还家 (要:要求)       D.具答之(具:详尽)

23.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
B.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屋舍俨然           开朗

D.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不足外人道也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2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词语。(2分)

 发现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2)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6.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情和景。如养育我们的父母,谆谆教诲的老师,团结友爱的同学,祥和安宁的生活、自然、学习环境。有时候,意外、磨难、不幸因激发了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心存感激……可以说,懂得感谢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也是现代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素质。请你以“     感谢”或“感谢    ”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①先将题目填写完整。如前一空可填“懂得”“学会”等等,后一空可填“父母”“学校”等等。②认真阅读作文提示,选好角度。③字数在600字以上。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500

600

700

 

800

广西2007年百色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答案(三)

一、1.B 2.D 3.B  4.B 5.①晨兴理荒秽 ②家书抵万金 ③山随平野尽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略) 7.示例:读《西游记》,我们可以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

二、(一)8.A 9.“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看不起或不以为然。 10.震惊、感激

11.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2.她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书;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做的事使我此后“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对我成长的影响很大。说那书“是我最心爱的宝书”,爱书其实就是爱其买书的人,是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真正的崇敬和敬爱。

(二)13.B 14.不能删去。“许多”用得准确,起限制作用。要是删去了,就表明所有的植物都具有拟态的“绝招”,不符合事实。 15. 第一问,示例:以假乱真的稗草:稗草长在稻田里,没经验的就难以区分稻、稗——差别在叶舌的有无。  第二问,①象鼻虫产卵所设置的保护性措施:象鼻虫的产卵更像是在构筑一项伟大的工程,它费尽心思的把一片叶子卷成筒状,卵就产在这个状似摇篮的小天地里。

②含羞草的“含羞”拢叶:当它遭到踩踏,或刚碰到第一滴雨,第一阵狂风,就把叶子合起,减少被踩踏或风雨摧残的面积。

③小芋头的自护武器:它的身体能分泌致敏(命)毒素,一碰它,全身都会发痒,警告动物的伤害。

④仙人掌为防动物吃它才长了一个个(根根)硬刺。

(三)16.(1)读书乐,乐在那份闲情。(2)读书乐,乐在那份享受。(3)读书乐,乐在那份发现。

17. 因为:晚上读书,有“梦幻意境的灯,心守一片宁静”;下雨或落雪时读书,触景生情,情牵梦萦,引起共鸣,亲切感受生活,充满情趣。总之,心静神凝,怡悦情趣。

18. 视觉、听觉  闲适、撼动人心 19.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残夜将尽未尽之时的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来到江上。我发现这两句诗蕴含这这样的生活哲理——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三、(一)20.D (“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
21.(1)比喻巧妙、新颖,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以落花自比,表明自己的心志:自己虽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热情。
(2)立意上构思新奇,格调高昂。“落花”在诗人眼里不是毁灭的象征,而是美的再生。诗人借花自喻,表明自己虽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他要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22.C  23.C 24.(1)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2)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5.(1)访问(进入);离开 (2)虚构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意思对即可)

四、26.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