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1

2014-5-11 0:07:45下载本试卷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温馨提示:全卷150分,其中基础90分,写作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圈出来,然后把正确答案写在后面。(4分)

三顾茅庐  深恶痛极  偃旗息鼓  大势渲染  声色俱历

再接再厉 声名狼藉  直接了当  耐人寻味 小心翼翼

                              

2.默写。(10分,每空1分)

(1)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谈渴饮匈奴血。

(3)《游山西村》中写人在困境中会萌发出新的希望,并暗示世间事物的消长变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明做学问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诗句是:“  ▲    ▲  。”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运用,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    ▲   。”

(6)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3、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其中有两处错误,请画出来并指出修改的办法。(4分)

甲: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乙:要学好英语,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

甲:确实,我上课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有时老师讲到哪里我都不知道。

乙:是啊,我以前也存在这种情况,现在懂得了,必须认真用耳朵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做好笔记,这样才能学好英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例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4分)

  _____________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____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5.根据你对名著的了解答题。(4分)

  ①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号称_________________。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梁山泊英雄中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请写出其中两人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语段阅读(30分)

(一)时光(冯骥才)(9分)

①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②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③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④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⑤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⑥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⑦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⑧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⑨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⑩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⑾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⑿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⒀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丁丑腊月二十一日寒夜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

6.阅读课文,完成下面两小题。(3分)

⑴ 第⑨节中“尘嚣”指    ▲   。“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指  ▲  

⑵ ④—⑨节写作者烛光里的一系列联想,他联想的触发点是    ▲   

7.阅读第⑺节,另举一个“再造生命”的例子。(3分)

8.分析⑨节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二)智能材料(11分)

①人或动物的皮肤划破出血或者骨折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子、海参等自然界的动物,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
   ②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
   ③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高科技的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束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出该材料受损的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口了,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粘接起来。
   ④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中,这种智能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收到信号后会发生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剂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
   ⑤智能材料尽管仅仅是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料的数据的线索。
9.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材料是如何制成的(2分)


10.第三段中的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最后一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段中的

哪句话相照应?(3分)
12.“智能材料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但已经能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

践中”,这种说法是否符合文章原意?请回答并说明理由。(3分)

(三)说“嫉妒”  10分

伴随着人群,嫉妒这个怪物时时处处显现着它的影子。它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病态心理,正如司汤达所说:“嫉妒是诸恶德里面最大的恶德。”

嫉妒以不同的面孔和姿态坑害着善良的人们,阻碍着文明的进程。

据传,唐朝诗人李贺写诗千余首,其表兄妒忌他的诗才,偷了李贺的稿本“投诸溷(溷,读hùn  厕所)中”。因此,传世的《昌吉集》仅存李贺后来追忆起来的诗歌二百四十多首,此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悲剧。倘使那个表兄的名字能流传下来,也必将与溷厕同臭。这样的事中国有,外国也不乏其例。奥地利音乐家萨里瑞发现了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便向国王约瑟夫二世推荐。然而,当莫扎特的成就越来越大并超过萨里瑞时,他就设计陷害莫扎特,最终使莫扎特早夭于贫病交加之中。

嫉妒不但害人,而且损己。从心理上来分析,嫉妒犹如毒虫,常常会把妒者自己的心灵啃啮得满目疮痍。他们往往把旁人的成功视作自己的失败,把旁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痛苦,整天处于一种极不舒畅、极不安宁的景况之中难以解脱,无来由的恨是他们唯一的心理活动。试问,这样的人生尚有何乐趣可言?更有甚者,读者熟知的“三国”故事,其中就有周瑜因妒而气死自己的例子。虽然这种极端并不多见,但嫉妒伤身确是事实。至于由嫉妒引起的不良行为,诸如造谣、诬陷和打击,更是可能触犯刑律,其下场难道不是十分可悲的吗?

①嫉妒是一种痼疾,其根源来自于自私自利的小生产者思想。②有这种思想的人,一般而言,他们眼界窄、胸襟浅,他们既不能公正地对待别人,也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③须知,“心中无私天地宽”!④只要实事求是,只要不带私心地进行人际交往,嫉妒这种心疾是可以逐步医治好的。

(作者舒芬 有改动)

1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结合第3段的内容说说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运用议论文三要素知识,说说第4段文字是怎样证明本段的观点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认为怎样做可以逐步医治好嫉妒这种心疾?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2分

三、文言文语段阅读(34分)

              (一)19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7、“不辱使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下面对文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易       而       广       直

A.交易      再说      扩充      只是

  B.交易      可是      宽广      价值

C.交换      可是      扩充      只是

D.交换      而且      宽广      价值

19.下边“亡”字哪一项读音、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  )2分

  A.秦灭韩亡魏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哪个句子中的“于”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中的“于”意思相同( )2分

A.曹操比于袁绍             B.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苛政猛于虎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E.请广于君               F.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1.文中的“以”字有各种用法,根据下面的不同意义在文中摘出相应的句子。3分

(1)介词,译作“凭”“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介词,译作“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介词,译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辨析带点的语气助词,写出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应的语气助词。3分

(1)何也______  (2)岂直五百里哉______  (3)轻寡人与______

2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4.“且秦灭韩亡魏”这句话,表现秦王的言下之意是什么?表现出秦王的什么性格?3分

(二)田稷母教子洁行(15分)

田稷子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以遗其母。母曰:“子为相三年矣,禄未尝多若此也,岂修士大夫之费哉?安所得此?”对曰:“诚受之于下。”其母曰:“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竭情尽实,不行诈伪;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今君设官以待子,厚禄以奉子,言行则可以报君。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患。今子反是,远忠矣!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惭而出,反其金,自归罪于宣王,请就诛焉。宣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遂舍稷子之罪,复其相位,而以公金赐母。

              (《列女传·母仪》刘向)

[注]:①田稷子:即田稷,战国齐人,曾相宣王。②百镒:泛言钱多,一大笔钱。古以二十两为一镒,有说为二十四两。③岂修士大夫之费哉:难道是从你手下一些人那里搞到的吗?修,治、理。士大夫,此指与田稷有往来的人们。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受下吏之货金百镒以其母       ⑵言行若一,情貌相

⑶厚禄以子              ⑷田稷子惭而出,其金

23.判断下面加点的“是”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并解释。(2分)

⑴夫为人臣不忠,为人子不孝也;     ⑵今子反,远忠矣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言行则可以报君。

25.认真阅读本文,分析田稷母从几个角度批评了其子受贿行为的不当?(3分)

26.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文中田稷母、田稷、宣王所具备的品格。(3分)

四、写作(60分)

27. 上初中时,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趣味数学题: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3个探险家约定分别按占总件数的1/2、1/4、1/5的比例来分配这19件宝物。可是无论我们怎么演算,就是不能按规定的比例算好分配量。这时老师说我先借一件宝物给你们,待你们分好宝物后,再把我借给你们的宝物还我就是了。以20件宝物作总数,按约定的比例来分配就变得很容易了,不一会儿,我们便按10件、5件、4件的份额分配完毕。

  老师进一步启发道:“这虽是一道数学题,却隐藏着社会和人生的奥妙。社会乃至人生中的很多难题,只靠自身的元素或力量有时是难以解决的。这时,若能打开我们的视野,借助一个外来的东西,难解的问题也许会变得出奇的简单。”

请以“善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②贴近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字数600左右。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6分)

1.极—疾  势---肆    历---厉   接—截

2.(1)暗香浮动月黄昏(2)壮志饥餐胡虏肉。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①将“是否”删去 ②删去“用耳朵”

4、只要能写出体现夏、秋两季节特征的词语即可(如:荷花、蝉声、绿荫;红枫、落叶、果实……)

5、①齐天大胜 斗战胜佛 ②武松、李逵、鲁达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6.⑴世俗之事;让人出头露面的公众场合。⑵北宋天王木雕像。

7.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的典型,逾越时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符合要求即可)

8.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才能专心致志地进行艺术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型,它的艺术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永恒

(二)、

9.科学家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中(注意“最先进”)10.第一个例子说明智能材料“发现(感觉)故障”的功能,第二个例子说明智能材料的“自我修复”的功能。这种举例子说明方法更具体地说明了智能材料的特征。

11.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

12.不符合,因为智能材料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只有十几年历史,智能材料只是刚刚起步,尚未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

(三)、

13. 答案:嫉妒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病态心理。

14. 答案要点: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承上——说像李贺表兄嫉妒他的事,中国有;③启下——引出下文写外国的萨里瑞嫉妒、陷害莫扎特的事例。(意思对即可)

15. 答案要点:①先运用喻证法,把嫉妒喻为毒虫,②然后运用例证法——列举周瑜的事例、因嫉妒而触犯刑律的事例,③证明了“嫉妒损己”的观点。(意思对即可)

16. 答案:(只要)实事求是   (只要)不带私心地进行人际交往、

三、文言文语段阅读(34分)

(一)

17.完成了出使任务,不辱使命

18.C 19.C 20.B

21.(1)君以五十里地存者(或“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以君为长者

22.(1)呢 (2)呢 (3)吗

23.况且秦国已经消灭了韩国和魏国,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土地能幸存,是秦国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4.言下之意是要以武力吞并安陵,表现了秦王恃强自傲,蛮横掠夺的野心

(二)、

22.⑴送给 ⑵相称,符合 ⑶供给、养活 ⑷同“返”送回 

23.⑴判断动词,是(就是) ⑵代词,这。

24.⑴言论行为都应当用来报答君王。

25.田稷母从“为士、为人臣、为人子”三个角度批评了其子的受贿行为。

26.田稷母“明辨是非”,田稷“知错能改”,宣王“宽以待人”。

四、写作(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