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中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一

2014-5-11 0:07:29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上一)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日(yì)  追(sù)   藏 (chǔ) 供(jǐ)

B.干(gù)  匀(chèn)  留(jī)   荒(miù)

C.难(jié)  石(yǔn)   息(xī)   琥(pài)

D.根(xì)  粗(cāo)  麻(bì)   铁(zhēn)

2.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加以改正。(4分)

(1)精彩纷呈  前仆后继   望文生异   (      )

(2)置之度外  相题并论   惨绝人寰   (      )

(3)无暇顾及  不记其数   岿然不动   (      )

(4)大声急呼  砥柱中流   投机取巧   (      )

3.下面一段话中甲、乙、丙、丁四处应填入的诗句各是什么?请把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古往今来,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乙)”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难亭怀辛大》:“(丙)”韩翃的《秋斋》:“(丁)”等,都生动地表现出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2)山月皎汝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3)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书中着意刻画了梁山泊108位好汉,他们形象鲜活、个性鲜明,尤其是他们风趣幽默的绰号,更能体现每一位好汉的独特之处。所有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位梁山好汉的姓名及其绰号,并对其个性做出简短评价。(3分)

(1)姓名:_______________绰号:____________(2)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默写:(共8分)

(1)方仲永幼年有怎样的过人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轻富贵、情系故乡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终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寄托给明月。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6.读下面的唐诗,研究分析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从军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天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凉州词---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从地理、地域角度看,这些是主要涉及什么样的地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上看,这些诗被称作什么诗?这些诗人被称作什么诗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主体上看,这类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风格上看,这些事有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说一说唐代为什么会涌现这么多些类诗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27分)

(一)(14分)

①贾平凹在1952年的春天出生在陕西农村的一个大家庭。几房的叔伯生活在一起,全家一共二十几口人。在三年那样贫困的年代中,家庭成员之间因饥饿而弥漫着争斗与仇视。这种气氛无疑会使这个天性敏感的孩子备感痛苦与孤独。

  ②因为算命先生对孩子可能夭折的预言,平凹的母亲将他作为女孩子来打扮:穿花衣服,留着小辫,像一根三月的蒜苗。这种特殊的“待遇”,使他无法真正与男孩子融合在一起,因此,他总是孤单的。人们经常看到他坐在石阶上,看着远远的白云。他看到一只很大的鹰在天空中盘旋,他猜想着,这鹰是不是也很孤单,是不是像他一样也没有一个比翼的同伴呢?

  ③这种孤独的性格在他上学以后,似乎更加严重了。他的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他身体孱弱,黑红的脖子似乎老承担不起那颗大脑袋,这副形象,使他自己觉得好像是“小萝卜头儿”。他经常一个人去山里打柴,漫步在山间,每一个陌生的山岔都使他感到极大满足。因为每一个岔路口似乎都预示着一个新的境界,它们的丰富和美丽令他充满向往。如果突然之间在悬崖上看到一朵美丽的山花,鲜艳夺目 ,他就坐下来久久凝视。

  ④平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后,便开始了更加孤独、困顿的生活。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同时也结束了他的文化学习。就在这一年,平凹“串联”来到了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令他震惊,他产生了一个愿望:要重新回到神奇的西安城。串联归来,学校停办了,这似乎给了他一点自由,但没有书读却让他感到十分痛苦。于是,他不停地到同学家里搜寻那些没头没尾的古书来读。他盼望重新进入学校,在课堂上盼望学到许多有关文学知识,盼望在考场上取得全优的成绩,然后他的生命也许就会有一种重大变化。

  ⑤十九岁的四月最末一天,贾平凹来到西安城南的西北大学求学。他带着种种向往走进这个古城,从此开始了他的另一段生活。

7、给画线字注音。(1分)

  比(  )    弱(  )

8、贾平凹小时候的“特殊“待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用一个四字成语或词语把第④段中“没头没尾”替换下来,比较合适的是__________。(1分)

10、第④段中有一个病句,请你把改正后的语句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运用第②段第一句所用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少年贾平凹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怎样评价少年时代的贾平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提到的“小萝卜头”,是文学著(     )中的人物。(2分)

A、《童年》  B、《闪闪的红星》  C、《红日》  D、《红岩》

(二)阅读《寻找一颗善心》(13分)

  ①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他身材矮小,而且走起路来跛得厉害。我们时常一道外出,他的手要撑在我的胳膊上才能保持身体平衡,由此引来路人的注视。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而父亲却镇定自若。

 ②让我们两人的脚步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他蹒跚而行,我又缺乏耐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但每次一旦出了门,他总免不了交代:“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③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去,这是他上班的必经之路。他是个工作狂,哪怕天气再恶劣,他也决不旷一天工,而且他总能按时抵达办公室。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碰上冰天雪地的日子,即使有人搀扶,父亲也走不稳。这样的时候,姐姐或者是我就用孩子玩的雪橇拉着他穿过纽约市布鲁克林的街道,把他送到地铁站口。他总是紧紧抓住入口阶梯边缘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下走,直到温暖的地铁隧道里冰融的地方。

  ④在昔日的言谈中,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对那些幸福而健全的人,他也从未流露出任何妒忌之情。他在别人身上寻找的是一颗善心,他发现如果谁拥有这样的一颗心,谁就会对他表现友好和善良。如今我也长大成人,我相信那是一个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

  ⑤现在我才明白,他总是通过我——他惟一的儿子,来间接地参与许多事情。我打球,他在一旁喝彩;我加入海军,就是他“加入”了海军。我回家度假,他便安排我参观他的办公室。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总是很轻。

  ⑥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我越来越多地想起他。我不知道昔日他是否感觉到我同他一起行走时的不情愿。如果他清楚这一点,我为自己没能告诉他我有多内疚、多卑俗、多懊悔而深感愧疚。

  ⑦当我为琐事而抱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都不由得想起父亲。而在这样的时刻,仿佛是我把自己的手放在他的胳膊上来恢复一种平衡,并且我在心里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15.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句说明“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三个阶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的“我”认为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后一句“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章内容,在文中空线处填上两句话,使其与前一句构成排比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至少答出四个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10分)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寡人无

B.予作文以记之        引凄异

C.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哀转久

D.此皆实,志虑忠纯      多趣味

21.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冬时(的)   吾欲南海(到)

B.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 

C.间千二百里(其中)  真无马邪(这里)

D.渔歌曰(所以)  桓侯使人问之(特意)

22.翻译:(3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文中找出一句描写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由文中划线句你可以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请默写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景色描写给读者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领有弦外之音。那么,本是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人?请说明理由。(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在这个花季,有许多事情值得我们感谢: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朋友给于我们的关心帮助;感谢生活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感谢社会、感谢祖国……

请以“感谢”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问题自拟;

②思想感情健康;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