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中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二

2014-5-11 0:07:29下载本试卷

中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七年级上二)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在他们的下面画上横线,再将正确的字写在方框内。(2分)

德高望重  一视同人   反腐倡廉   胜卷在握

众志成诚  励精图治   如火如茶   吉祥如意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旁(wù)   渎(xiè)   尽职守(kè)

B.庸(lù)   扶(yè)   重蹈覆(zhé)

C.狡(xiá)   碍(zhì)   咬文字(jué)

D.据(jié)   桥(zhàn)  精血诚(jù)

3.护士节前夕,某校九(1)班的同学委托医院工作人员,给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护士阿姨们捎去了一束鲜花和一份简短的信,信的内容如下。(4分)

亲爱的阿姨:

你们好!

连日来,你们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面对SARS的挑战,你们没有的丝毫退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面对无情的“隔离”,你们以苦为荣,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呵护。②从报纸上了解到你们的事迹,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决心以你们为榜样,也要为抗击“非典”作出自己的贡献。

身体健康,早日凯旋!

校九(1)班全体同学

2003年 ×月×日

(1)划线句有一个是病句,请改正。                               

(2)除了鲜花和写信,你们班打算用什么活动来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呢?请写明活动的名称和步骤。

活动的名称:                                           

活动的步骤:                                          

4.古诗文默写(4分)

(1)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富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千古传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学校将举行纪念“一二九”合唱比赛,A同学积极报名担任班级合唱队的指挥。训练一段时间后,负责排练的音乐老师刘老师找到该班班长说:“A同学很有激情,但缺乏乐感,短时间内很难培养。麻烦你告诉班主任由于排练时间较紧,请在明天重新确定一名同学担任指挥吧。”第二天,班长找到了班主任张老师……

(1)班长对班主任说:                                   

(2)班主任对A同学说:                                  

6.比较下面两个表格的内容,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

表一:近5年上海市获得国家奖情况一览表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获奖数

14项

31项

26项

42项

46项

占全国比重

6.28%

11.8%

10.2%

13.95%

14.33%

表二:近5年上海市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情况一览表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获奖数

空缺

1项二等奖

空缺

空缺

3项二等奖

从上面两个表格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

                                               

                                              

二、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练习。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联合会、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和河南省少工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少年向洪战辉学习。班里也计划举办一次向洪战辉学习的主题班会。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和你了解的洪战辉的事迹,完成下面的工作。

7.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此次班会的主题,营造气氛。要求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3分)

                                              

8.请在班主任的话后叙写一段话,作为班会的结束语。(50字左右)(4分)

班主任说:近年来,多少杰出的河南儿女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用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着河南的魅力,洪战辉、魏青刚、张荣锁、高耀洁、任长霞、李学生、田桂荣、张尚均、靳伟杰……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神州大地,被人们誉为“河南英雄群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4分)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②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④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也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⑤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同意了。

  ⑥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⑦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⑧“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⑨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9.文章开头先交代约翰和珍妮的家境有什么作用?(2分)

                                              

10.第②段中,看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卖菜老人为什么“神情有些黯然”?(2分)

                                               

11.本来并不富裕的珍妮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买老人的菜,并且冒雪送去热汤?(2分)

                                              

12.如果把文中画线的句子作如下修改,好不好?为什么?(3分)

珍妮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做成了。

                                               

13.一件棉衣成了两家互赠的珍贵礼物,透过这个“礼物”,你看到了什么?(2分)

                                              

14.简单谈一下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3分)

                                               

(二)(13分)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3年5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时间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足以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5.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文中所批驳的言论归纳起来,实际就是只强调      ,而不是         _____________

17.为了有理有据地批驳错误言论,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举了一个例子。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实例。(2分)

                                               

18.你同意第四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法吗?为什么?(3分)

                                              

19.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50字以内)(3分)

                                               

四、古诗文阅读(6分)

(一)(11分)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即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今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20.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之十三篇(        )  (2)皆中规矩绳墨(        )

(3)王好其言(        )  (4)北齐、晋(        )

21.指出下面两个“使”字在句中的意思。(1分)

于是孙子使(      )使(      )报王曰

22.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填入括号内。(1分)  可试(         )以妇人乎

2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卒以为将                                  

24.本为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处“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题材还有             

        。(写出两种)(1分)

25.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二)阅读古诗完成26-27题(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6.诗中出现两个“巴山夜雨”有什么不同?(2分)                           

2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

28.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也是一种美”(先补充文题再作文)

 为迎接来年的春天,北雁在寒风中展翅南翔;为拥抱梦中的蓝天,松柏在峭壁上盘曲昂首;为到达胜利的彼岸,小舟在风浪里扬起白帆;为书写新生活的篇章,下岗女工支起了再就业的地摊;为实现与世界的融合,中国打开了尘封的国门……。自然进程、社会进步、个人成长,无不体现着适者生存、适者发展这个道理。

请你以“适应”为话题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是个不少于25行)。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容易暴露身份的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