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 正文*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

2014-5-11 0:07:48下载本试卷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

一.抄写题(6分)

1、把下面句子抄写一次(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第2题15分,其余每题3分,共30分)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2)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

4)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故克之。

5)               ,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6)高尔基的《海燕》,文末海燕热情呼唤暴风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捕蛇者说》一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积极进取态度的句子是        

9)《沁园春·雪》中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3、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益(bì 益处)    粗(ɡuǎng 粗野)    竹难书(qìng 用尽)

B.然(sù 恭敬)    事(zhào 发生)    而不舍(qiè 雕刻)

C.干(hé 水干枯)   勘(xiào 校对)    不屑置(xiè 认为不值得)

D.裙(mèi 袖子)   本(zhé  亏本)    风驰电(chè 拽、拉)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依为命的女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可怜的老人痛心疾首

B.几年的辛勤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理想的中学。

C.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李、杜诗歌更是脍炙人口

D.老舍在《五月的青岛》一文中将初发的花朵的洁白、繁密写得惟妙惟肖

5、下面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得到了友情,告别了___________; 得到了真情,告别了___________; 我得到了希望,告别了__________; 得到了那光亮的一闪,告别了____________。

1不可捉摸的深渊  2貌似善良的虚假  3忧郁彷徨之岸 4深恶痛绝的狡诈

A、2314      B、4231     C、4312    D、2341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两年多的刻苦学习,丰富了我们的文史知识。

B.我们必须随时克服并认真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

C.我们在工作中难免犯错误,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错误。

D.青岛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海滨。

7、在句末结尾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啊,友情!你坚韧若高山的岩石,你连绵如长长的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飘落在封冻的大地上。北京紫竹院公园里,积雪淹没了枯草,压弯了树枝,把昔日花红柳绿的河畔覆盖得异常肃穆。在那皑皑白雪之中,一幅幅优美的图案显得那样令人注目:它们紫里透黄,黄中带绿,清秀潇洒,亭亭玉立……那是什么呢?是名贵的紫竹,在白雪的映衬下,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根节盘错似松柏,枝叶盎然胜腊梅。难怪古人把翠竹、青松、梅花誉为岁寒三友。寒冬看翠竹,果然名不虚传。

竹子外形典雅,娇娜多姿,气质刚劲,不畏霜雪,可说是集刚柔于一身,有一种自然生就的美,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自古以来,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又何尝仅在于观赏呢?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你看,勇士手中的弓箭,记载着祖国古代历史的竹简,技艺精湛的竹簧雕刻,精美绝伦的竹帘绘画,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以及各种竹制的生产工具,直到巍峨而又精巧的竹楼,无不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还有民乐中的短笛长箫,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列入古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之中。直到现在,在我国的民间乐器中,仍有许多是用紫竹、红竹和水竹制作的,贵州省玉屏县的屏箫玉笛,尤其享有盛誉。在各种竹乐中,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的是那悠扬悦耳的笛乐。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这正是对竹乐之一——竹笛那婉转动听的乐音的最好描绘。

8、以上文字选自课文《隆冬话竹》;该文按说明方式分,属____________说明文。(1分)

9、第1段文字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_________;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2分)

10、第2段文字中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2分)

11、概括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

人 的  价  值

1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2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

3__________ 是少数名传千古的帝王,________ 并不是尽善尽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们叱咤风云的时代早已化为历史的烟尘。

4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京城长安繁花似锦,风流天子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由于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才得以传诵千古。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不管后人如何扬杜抑李,还是扬李抑杜,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5如此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不过反观历史,权势地位、金钱财富毕竟是短暂的,而民众的“青山绿水”、“晴空万里”才是永恒的。

6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的思考。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时,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7古代哲人孟子曾说:一个人身处富贵温柔之乡,不丧失志向;身处贫贱困苦之时,不改变人格;身处强暴威胁之时,不丢掉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动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2、在第3段的横线上填写一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2分)

13、第7段中孟子的话属于间接转述,并译成了现代汉语。请用《谈骨气》一文中孟子的原话来陈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第3段中加   部分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3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

B.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

C.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

D.有一颗跳动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16、第3 4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文中第5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权势地位、金钱财富毕竟是短暂的,而民众的‘青山绿水’、‘晴空万里’才是永恒的。”请联系文章中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0字左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报   秋

宗璞

1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2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3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4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在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1近身。

5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______。不是丁香的______,不是桂花的_____,也不是荷花的那种_____。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6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7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8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9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豸(zhì),没有脚的虫。

18、从下列几个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分别填入第5段的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

a. 甜香       b. 幽香      c. 芳香      d. 清香

19、第1段中作者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全文,作者“随即怅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来填写,各不超过15个字)。(2分)

20、第3段作者写自己种太阳花“连死不了都死了”的经历,其作用是__________。(2分)

21、第1段中连用六个“便”字,其作用是强调时光的飞逝;文章第11段中还有一处类似的用法,即加点的五处“领取”,请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对文中引用的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词《西江月》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江月》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题目,如我们学过的《破阵子》。

B.全词表明词作者朱敦儒屏弃优裕生活,追求功名利禄,想要建功立业这种士大夫的进步思想。

C.“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意境壮阔,说明词作者不计较青史留名,而渴望成为奇才。

D.本文作者引用这首词,表达了自己要把握“而今现在”,珍惜时间,争取人生充实的进取精神。

23、本文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从语言或构思的角度自拟一个题目,并写出答案。(3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一)

陋  室  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有龙则(        )      (2)惟吾德(        )

(3)谈笑有鸿儒(         )    (4)无丝竹乱耳(       )

25、文中运用衬托方法,如用“仙”“龙”陪衬__________;用诸葛、子云来陪衬______。(2分)

26、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二)

黄 生 借 书 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1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2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3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4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5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6。”……

注释:1随园主人:作者袁枚号随园主人,此处作者自指。2祖父:祖父和父亲。

3强(qiǎng):勉强。     4惴惴(zhuì):忧惧的样子。

5庋(ɡuǐ):搁起来。     6云尔:罢了。

2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牛塞屋(汗水)         B、非夫人之物而强焉(借)

C、若为吾所有(已经)       D、随园主人授书而告之曰(把)

2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而读书的天子有几个呢?)

B、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其余祖父和父亲积藏却被儿子、孙子丢弃的就不必议论了。)

C、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特别的日子去读)

D、书非借不能读也(书没有借来就不能读)

29、用现代汉语翻译(2分)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简要说说你读了本文所得到的启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生活中,人人都在盼望着。小学时盼望上中学,中学时盼望上大学,大学时盼望……在你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你曾有过怎样的盼望呢?在你对未来的畅想中,你又有哪些盼望?请以“盼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附参考答案:

一.略

二.2、略   3、B    4、A    5、B    6、C   7、略   

三.8、文艺性

  9、描写  引出说明对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10、举例子   具体说明竹子用途广泛   

  11、介绍了竹子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12、即使  也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主宰历史的时代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意思对即给分)。

  15、B      16、讲道理、摆事实     17、略

  18、c  b   a  d    19、没几天便是立秋;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20、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21、其作用是强调作者要抓紧时间,争取尽可能大的收获(意思对即给分)

22、D   23、略

四.24、1显得灵异   2比喻品德高尚   3通“洪”,大    4助词,无实义

25、君子  作者自己      2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7、A    28、A   29、不只书籍是这样,世上的事物都是这样  30、略

六.写作。

答卷纸

题号

总分

分数

一.抄写题

1、

二.2、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5

6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

8、____________   9、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三)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

23、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

24、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7、_________  28、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