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A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丰富而缤纷多姿的。
烂漫的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的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你可以为春日暖雨中慢延的新绿写诗,
;夏日的炎阳照耀着含苞欲放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衰败的残茶也是一首诗。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譬如在冰天
雪地中行走时,募然见到一株灿然zhàn( )放的梅花;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层
的缝隙照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唱歌……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萧瑟( ) zhàn( )放
(2).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两个有误,请找出并改正。(2分)
缤纷多姿 慢延 含苞欲放 募然
(3).结合语境,填出文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句子。(2分)
答: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了
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
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3、我会填。(4分)
(1)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能表现诗人阔大情怀的句子是: ,
。
(4) 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
4、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中有一句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根据你的阅读,这
里的“你”“我”分别是 , 。(2分)
5、黄冈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天堂湖”“薄刀峰”,更有独特的人文旅游
资源“东坡赤壁”“黄梅五祖”等,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景点,写一句打造旅游品牌的广告词。(2分)
二、阅读与欣赏(5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7题。(4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7、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鱼我所欲也》,完成8--12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生者可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
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8、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避也 (2)向为身死而不受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从文中你能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2分)
11、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本心”指的是什么?(4分)
12、根据文章内容, “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什么?(2分)
(三)、阅读短文《故乡的桂花雨》,完成13一18题。(16分)
①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②小时候,无论什么花,我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
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
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
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③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a)(批注: )
④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
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
,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
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
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
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
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
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b)(批注: )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批注: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着桂花的清香淡雅
,给读者展现了一位敦厚慈祥的母亲形象。)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
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
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⑤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
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批注:对一家人动手晒桂花
的场面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家庭的和美,令读者也沉醉于花香和温情之中。)
⑥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
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
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
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我们边走边摇
,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
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
世界。
⑦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
金桂。”
⑧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注:琦君,当代女作家。浙江永嘉人,1949年赴台湾,旅居美国。
13.梳理文章思路,在下面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杭州吃桂花恋故乡
14.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就写“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3分)
15.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仿照示例在原文划线
的a.、b处中加上批注。(4分)
a处 批注:
b处 批注:
16.本文题目是《故乡的桂花雨》,而第⑥段中作者花了许多笔墨介绍了在杭州满觉珑的桂花,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呢?不妨借用俗语或成语来揣摩作者的情感。(4分)
17.本文乡土气息十足,别有一番风味。回顾一下,你的童年有类似于“摇花乐”的故事吗? 请写出令你铭记
于心的一段经历。(3分)
(四)、阅读《要学会关心自己》,完成18——23题。(12分)
○1初看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觉得奇怪:关心自己?谁不关心目己呢?其实你错了。也许正如你所说,每个人都
关心自己,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关心自己,其间难免有人走入误区,所以今天我强调:要学会关心自己。
○2关心自己的道理其实浅显易懂,但如果仅仅是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未免肤浅。
的确,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很必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学识、文
化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这些难道不值得关心吗?如果对这些问题都不关心,而只关心自
己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又怎么能全面成长呢?可见,学会关心自己的确十分必要。
○3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还要知道自己“欠缺” 什么。这
里的欠缺不仅是指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匾乏,还有精神生活、道德品质、为人处世、学识文化等等各方面的欠缺
。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欠缺的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和欠缺的是什么,才能有的
放矢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要知道“药到病除”的前提是“对症下药”。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从自己的实
际出发,才能说的上是关心自己,你对自己的关心才会有效果。
○4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就会过高地估价自己,盲目自满,丧失进取的动力。反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低地估价
自己,妄自菲薄,动摇进取的信心。关心自己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在不断地自我发现和反省中驱恶扬善,不断进
步,而不是在孤芳自赏中不断后退。
○5同时,我们必须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关心自己决不是自私自利
,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社会是个大家庭,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的,我们要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的好风气。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温暖、可亲的大家庭。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
击下,人际关系似乎比以前“冷”了,这就更应提倡多关心别人,而我以为要关心别人首先要学会关心自己。
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连自己怎么关心自己都不懂的人会很好地关心别人。因此,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才能更好
地学会关心别人。
○6现在你明白关心自己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了吧。当然要学会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不断改
正缺点,完善自己,使自己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你的人生道路一定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有意义
。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第2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0、一个人怎样才能学会关心自己?(2分)
21、文章第4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2.第6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3.学会关心自己与学会关心他人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探究(共8分)
材料一: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辞海》)
材料二: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
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较早的有
《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传书》。
材料三: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是“龙的世界”;人们生
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
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筑、地名不胜枚举,如龙门、龙壁
、龙亭等等。
材料四: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华民族、
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24、探究上述四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认识。(至少三点)(3分)
25、请用一句话说说与龙有关的神话传说或人物故事。(2分)
26、最近有关媒体报道,有专家正在重新建构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龙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标志,
原因是“龙”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会让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
产生片面、武断的联想。
互联网上展开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中国的形象标志——龙?”的调查和讨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
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3分)
四、写作(50分)
27.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宥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
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牵引别人;
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
“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单独生存,没有谁能离得开别人。我们应该怎样
对待自己呢?请以“自己与别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如选题一,请根据提示补全题目;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3)不少于600字。(4)书写工整、规范。(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2007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1).略(2).慢——蔓 募——蓦(3).也可以面对秋风中飘舞的金色落叶发出动情的咏叹。(写出
秋景1分,句式相同或相似1分)
2.B
3、(1)长河落日圆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沙僧 猪八戒
5.参考答案 :(略)(点明景点,突出特点,语言简炼。)
6、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1)避免、躲避 (2)从前
9、(略)
10、重义轻财,甚至可以为道义牺牲。
1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羞恶之心。
12、义。
13.中秋忆桂花思故乡 童年摇桂花爱故乡
14.在文中桂花是故乡的代名词,通过桂花的香味引起思乡之愁,为全文定下了浓浓的怀乡的感情基调,更好
地抒发怀乡思亲的感情,也很好的点题。
15.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即可。A.概括本文主旨,或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内容上能够更深
刻、更强烈地表现作者怀乡思亲的感情。
B.示例1: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动作,有声音,有气味,有感受,新鲜生动,使读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了
“摇花乐”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怀乡思亲的感情。示例2:儿童时的“我”在摇桂花中的欢呼雀跃和发自内心
对“摇花乐”的喜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无邪。
16.作者在文末借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恋乡情结,使上述
的部分一下成为了故乡的桂花和“桂花雨”的陪衬,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热爱故乡的
桂花,而杭州也因为有桂花而让作者喜欢,用一个成语来涵盖是“爱屋及乌”。(义近也可。如:用杭州满觉
珑的桂花来衬托故乡的桂花,“月是故乡明”啊,表现出了作者的恋乡情结。)
17.略。(文字中要融有自己对童年或家乡的情感)
18、要学会关心自己。
19、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学识、文化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20、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 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 同时,要学会关心自己
必须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1、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使分析更加透辟,说理更加充分,给人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22、照应文章开头,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3、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学会关心自己是学会关心别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
关心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会关心别人。
24、示例:①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1分)②它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分)③它成
为中华民族的象征。(1分)
25、如:叶公好龙,画龙点睛
26、同意或反对皆可(1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3分)。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