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________》。( )
A、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6年11月4日—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论坛共同主席国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等____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开幕式。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以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 )
A、49 B、40 C、48 D、53
3、2006年12月1日--12月15日,第十五届亚运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隆重举行。在有45个国家和地区逾万名选手参加的、历史上最大的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夺得____枚金牌,连续第____次在亚运会上雄踞金牌榜第一位。( )
A、165 七 B、150 六 C、165 六 D、150 七
4、2006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____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A、“风云二号”C B、“风云二号”D C、“风云一号”C D、“风云一号”D
5、2006年12月24日—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____。该法自2007年____月1日起施行。( )
A、未成年人保护法、6 B、物权法、5 C、未成年人保护法、1 D、物权法、1
6、小洋升入初一后,父母发现他变了,不愿与父母交流。还总爱与父母对着干。这反映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
A、智力逐步发展到高峰期 B、性发育加速,性意识萌动
C、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 D、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强烈
7、某市一初级中学接连发生学生抢劫、敲诈、盗窃的案件,11名学生走上了受审台。据查,他们有的是家境贫寒,却贪图享受、摆阔气、钱不够花,就拉帮结伙,当“老大”,去偷去抢;有的是怕受欺负,找靠山,求保护,主动靠近恶势力,跟着学抽烟、喝酒、一起混为抢劫团伙的成员;有的原本学习不错,老老实实,成为团伙抢劫、敲诈的对象,被几个嘴巴打下来,就和他们在一起了,从受害者变成害人者。这一案例启示我们青少年( )
A、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
B、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防范,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C、未成年人犯法不会受国家法律的追究,因为这种行为只危害自己,不会危害社会
D、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相当严峻,未成年人应该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8、我国新的《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行人违法的处罚力度,如对行人闯红灯最高可处50元罚款。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是( )
A、民事违法行为 B、违反宪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
9、2006年11月25日,第十二届潮汕美食节在汕头市时代广场隆重开幕。82个展台的摊位摆满300多款美食,金黄色的金瓜芋泥、白色透明的水晶球、桃红色的壳桃……新鲜出炉的潮汕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不仅吊起了人们的胃口;还成为联络乡情乡谊,推介汕头旅游的桥梁和纽带。潮汕美食节的成功举办( )
①向国人及世界展示了潮汕美食文化的发展成就②表明了潮汕美食文化已跃居国际一流水平,成为联系华侨华人投资的唯一途径③有利推动了潮汕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④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从2006年开始,国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东部地区,国家对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共享阳光,共同成长”工程说明( )
A、国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民负责 B、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义务教育难度很大
C、教育是第一生产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农村的科技进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
1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大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
1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某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开始更多地考虑“有为”,如出台保护民营经济的法规和政策,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以维护该市商誉,通过总体规划引导民营产业合理布局等。这表明( )
A、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 B、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民营企业的职责
C、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规范与引导 D、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虽然日日不见君,用君污染水”。这一首被修改的古诗,反映近年来频频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现状。据此回答13---14题。
13、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编制和实施“区域环境保护计划”是加强行政区域之间协同解决“跨界污染”问题的手段之一。“区域环境保护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实现( )
①环保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各地区经济的同步发展④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目前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制定《流域法》等相关法律,便于解决资源的边疆性和管辖权断裂造成的一系列行政执法矛盾。这表明( )
A、有法可依是落实依法行政的前提 B、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C、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实施法律监督 D、环境保护需要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尤其是政府、公务员的法律意识
15、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对于中华民族的兴衰至关重要。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 )
A、努力消除民族之间存在的差距 B、坚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C、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D、实现民族大融合,同步富裕,共建和谐社会
16、“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用来形容过去一些昂贵的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B、大众消费观念变化
C、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D、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7、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要珍爱生命。下面对各种生命之间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各种生命之间毫不相干 B、各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C、各种生命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D、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最终受到伤害的是人类自己
18、网络是把双刃剑,我市某初中生发出绿色上网的倡议,立即得到众多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对此,我们可以感受到( )
A、网络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青少年网民与日增多 B、健康上网是我国青少年网民上网的主流
C、网络世界丰富多彩,青少年可以不拘内容与形式随意上网 D、少数青少年上网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文明相背离的现象
19、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都给予保护,既保护生活资料,又保护生产资料。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
A、是国有经济发展的需要 B、说明私有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C、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创业的积极性 D、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下列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B、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C、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D、改革和发展都是为了稳定
21、在广东的潮汕、梅州的贫穷地区,超生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是越穷越生,一家生多个孩子是极其平常的。上述材料说明( )
A、超生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B、超生制约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超生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必大惊小怪 D、实行计划生育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22、福建省武夷山市教育部门在2007年春节前夕倡导干部职工过年要过好“五个年”:爱心年、简单年、廉洁年、文明年、安全年。武夷山市的倡议很有意义,“五年”要求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和谐发展。下列关于“三个文明”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文明的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B、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物质文明发展的制约
C、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 D、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综合探究题(30分)
材料一: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只要是华夏子孙,无论身处什么地方、什么国家,中华饮食文化总是他们割舍不断的故乡情;只要是华夏子孙,无论身处什么地方、什么国家,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勤俭节约、认祖归宗等中华传统伦理观念都会顽强地表现出来……中华子孙就是靠这些文明纽带,将炎黄血脉融汇其中,世代相传,直至今日。
材料二:当学习汉语渐成世界潮流、越来越多的老外以认得中文为荣时,我们的一些同胞越来越看轻中国文化:将国内生产的饼干叫做“曲奇”;孩子不去“比萨饼”店或“麦当劳”店,似乎就不是过周末;“长寿面”早已让位于插蜡烛的蛋糕……在一些城市,圣诞节比春节还闹猛;情人节的玫瑰卖到上千元一枝。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材料三:中宣部、教育部决定,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思想,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都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一、民为邦本、讲信修睦、先义后利等思想精华。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简答题:(6分)(以下两小题可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作的只按作第一题评分)
(1)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请你谈谈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辨析题:(10分)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有人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文化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守着传统文化永远都不会有发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三)、实践探究题:(14分)
为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环境,你所在学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请你为学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分)
(3)你所在班级开展以“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请你为本次班会活动撰写两条标语。(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A 6、D 7、B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D
二、多项选择题
17、BCD 18、BD 19、CD 20、ABC 21、ABD 22、AC
三、综合探究题
(一)、(6分)
(1)中华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2)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是从传统文化中来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二)、
①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分)
②时代在变迁,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这是毫无疑问的。(1分)但任何现代文化都是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取长补短、不断完善的过程。(2分)没有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长久的生命力。(1分)因此,我们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更加珍惜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更加重视保护本民族的文化;(1分)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求同存异,共同发展。(1分)离开传统文化就谈不上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吐故纳新,保持自身的蓬勃旺盛。(1分)作为新一代中国人,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素养,珍视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分)
(三)、
(1)①学校可利用语文、政治、历史等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②学校利用重大节日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教育;③开拓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④充分利用有效教育资源和校园平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等。(考生只要答出两条,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2)①我们青少年应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分)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力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2分)
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结合时代和社会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分)
③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使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1分)
(3)标语设计略。(每条标语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