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政治试卷 - 初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复习提纲

2014-5-11 0:25:50下载本试卷

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仍处于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因为:⑴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始终是剥削和被剥削、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改善和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支付工人的“高工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3、资产阶级称资本主义国家是民主国家,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同时也采取了缓和矛盾的措施,但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也不会改变。为什么?

⑴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⑵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一直掌握在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手里,始终代表着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⑶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则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4、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为什么?

⑴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后期,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新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⑵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缓解,但不能根除,只有消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进一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所以,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

5、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的曲折变化:

第一次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起点,形成了1917——1923年的欧洲革命高潮,除俄国外,均失败,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第二次以二战结束为起点,形成了 1945——1959年的欧亚革命高潮。特点: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革命的低潮:1989年的东欧巨变。1991年苏联解体。

6、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艰难曲折?

⑴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虽然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但都经历了相当长时期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而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就不用说了。

⑵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必须通过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还拥有较强的实力。

⑷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内死亡。

⑸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所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艰难曲折就不可能避免了。

7、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怎样理解?

⑴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各种关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出来的先进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发展自己。

⑵社会主义国家要对资本主义世界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持高度警惕,严防它们的一切颠覆活动。

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说工人劳动一天,我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我与工人之间是一种平等交易,不存在剥削。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⑴这种认识不对。因为,它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⑵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所以说,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源。

⑶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就是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 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

剩余价值——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

⑷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

⑸资本家给工人工资,甚至给高工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这没有改变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也不可能改变工人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⑺资产阶级的本性是惟利是图,也说明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可能存在平等交易。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第一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近代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奋斗历程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使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救国图强的艰苦奋斗的探索。

⑴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英勇地反击了列强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拟定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施政纲领。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阶级局限性)

⑵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等人领导的 变法维新运动主张革新运动政治,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失败原因:脱离广大的劳动人民。

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对势力的胁迫。

2、从太平天国——变法——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什么?

因为:⑴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⑵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说明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3、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4、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⑴任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⑵领导者——无产阶级

⑶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

5、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形成的 。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8、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10、社会主义革命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1)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有能力领导社会主义革命。

(2)人民政权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

(1)出发点:中国的实际 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

(2)对象: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必然性:把握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顺应、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人们在 生产过程中是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目的)

1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实现了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⑴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结束了中国受尽欺凌的

屈辱历史。⑵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⑶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突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15、⑴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⑵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民主的选举,民主的决策,民主的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自由和民主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为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开阔了广阔的天地和前景。

16、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 主要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事实求实的思想路线。B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重大意义:A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C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以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D这次全会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17、"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⑵一国两制"的实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⑶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我国顺利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返就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胜利。

C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以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8、三个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三个代表的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三个代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使三个代表得到充分体现,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最终把一个黑暗的中国变成光明的中国。

20、具体内容见B5P58--61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常的初级阶段的原因:

(1 )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

(2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底,基础太差。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

⑴ 简单地说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方面。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水平的先进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现阶段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⑴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底。⑵科学文化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⑶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

5,在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例:奴隶社会中,奴隶--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现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2,但阶级矛盾并没有消灭,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有还可能激化。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确立根本任务的依据:立足国情,面对主要矛盾。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⑴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⑵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⑶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农村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一般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10、人口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在:

⑴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⑵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3)给我国的就业,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以及生态环境和资源都造成了压力。

11、计划生育--我国的基本国策:

(1)制定计划生育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具体说: 严峻的人口形势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计划生育是目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实行计划生育的要求--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4)实行晚婚晚育的意义:

a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提高子女的素质。

b对于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也有重要意义。

12、我国资源的现状:

总量大,总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13、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其原因是:

①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资源相对短缺。

②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造成运输成本高。

③开发利用不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④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开采困难。

14、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总量大,总类多。

资源小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少。

15、环境问题--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6、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1)来自人口的压力,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

(2)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17、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态: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8、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9、保护环境-我国的基本国策。

(1)确立的依据:A.针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B.从我国的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2)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意义: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如何坚持和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

A.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及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族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B.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C.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综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做法。

20.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对人们的警示是什么?

A.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B.中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A.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B.我国的人口问题C.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①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制定基本制度的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②制定基本制度的出发点:从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出发。

③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④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必须服从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2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②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的需要 ③推动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的需要。

27.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1)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为什么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28.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1)改革开放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改革的目标:A.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同时相应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

29.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为什么?

(1)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原因是闭关自守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3)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会主义。

30.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保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总结,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可靠的保证。

31.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正确处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3)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3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1)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A.它必须把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强国之路,一个立国之本,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前提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确定的依据(1)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3.国有经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作用)

4.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1)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5.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6.集体经济的作用?

(1)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 (3)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7.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这些非公有制的作用?

(1)它们是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2)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这是我国的分配制度,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

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共同富裕是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是要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是我们达到胜利的目标。

(2)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指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者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当前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城市、地区支持中、西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

10.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 —— "三步走战略"也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总产值翻一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温饱型);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总产值翻一翻,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小康型);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富裕型)。

11.对小康水平的理解:

(1)含义:小康水平,是指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2)内容:小康水平,既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水平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等。

12.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点:

(1)低水平 (2)不全面的 (3)发展不平衡的 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过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14、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5、在西部大开发中,注意的策略是什么?

⑴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⑵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重视人才实施科教兴国,两个文明一起抓。

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

⑴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⑵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机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派出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其他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

17、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⑴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⑵对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因为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

⑶对公民的要求:;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8、法律的本质——是保护人民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9、我国公民如何旅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⑴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⑵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0、中学生是国家的小主人,行使监督权的形式有哪些?

⑴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建议和要求。⑵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直接给国家机关或有关人员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反映情况等,但必须是合法的。

22、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

23、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⑴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制约着二者的发展水平。

⑵政治文明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这政治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5、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第一次的理论成果;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称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的理论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创立者--邓小平,称为邓小平理论。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

①因为它是我们立党立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它决定这个我们国家文化事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他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

③能抵制和消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27、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心环节、基础工程和根本任务各是什么?

(1)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伟大战略。

(4)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8、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9、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2)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

(3)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

30、三下乡的内容和作用各是什么?

(1)三下乡的内容:文化、科技、卫生。

(2)三下乡的作用:活跃了农村文化市场;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 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3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3、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则是什么?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科学的先进的 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35、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36、怎样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1)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2)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3)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4)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5)以现代的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6)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积极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37、我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方式:

(1)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创立优美的环境,建立良好的秩序,搞好优质服务的创三优活动。(2)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创建文明行业的活动;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百城万店无假货,社会服务承诺制等。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先后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迭的过程。

2、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

(1)表现:一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同(区别于一般特点);二是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超越某个或某几个社会各种阶段,呈跳跃式的向前发展。

(2)原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等的差异。

(3)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任何特殊过程最终还是要归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⑴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又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4、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

⑴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也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历程。

⑵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⑶这一原理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5、树立崇高理想的必要前提是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6、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⑴共产主义是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 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⑵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 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8、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9、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⑴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发展 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

⑵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0、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

⑴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

⑵霸权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推行霸权主义的主要动因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

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霸权主义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11、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

(1)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它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

(3)在当今世界,科技为世界各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各个国家都力争更多地分享新科技革命的成果,但关键还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

(4)我国的科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只有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真正抓住机遇,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12、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

(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较量,因此,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3、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虽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作为一种精神,是任何时代的人们成就任何事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3)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在新世纪,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3)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新一代青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15、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也是我们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16、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

(1)个人和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每个人的责任,都关系着社会的发展。

(2)每个公民都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其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共同使命。

(3)青少年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应把握正确的成才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17、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来自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而且来自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2)人们社会责任感中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