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近代中国,由于经济科技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退,世界列强先后向中国发动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强迫清王朝割地赔款,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而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一史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材料二: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中国飞行员失踪,又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
4月11日,美国政府全权代表,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向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递交关于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件的致歉信。
综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A.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中法新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D.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E.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以上两个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 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现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增强综合国力。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防建设、军队建设,更好地保卫祖国。
(3)为什么必须加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①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重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较低,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使我国长治久安,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也能为全球的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
②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A、只有发展,才能增强综合国力,解决主要矛盾。
B、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证稳定局面。
C、 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压力 ,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D、 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
(4)谈谈应怎样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C、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E、 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
第二课 我国的政体
材料一: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于2000年10月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材料二:2001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审议纲要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代表团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了修改后,批准通过了国务院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通过后由国务院负责实施。
(1)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议》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纲要》说明了什么?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决定权。
(3)国务院制定和组织实施《纲要》说明了什么?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4)十五计划的提出、制定、通过、实施的过程,说明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关系怎样?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要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议,只有经过法定程序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由国务院负责实施。国务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5)全国人大在审议《纲要》过程中征求意见,体现了什么原则,实现这一原则对现代化建设有什么作用?
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正确;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6)制定“十五”计划的依据是什么?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 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一: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和级地方人大。
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两则材料各反映什么政治现象?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以上反映的政治现象有何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和适应政体,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 材料二反映的政治现象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怎样?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体,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省人大代表王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如何治理河水污染问题向省人大提交了议案。省人大审议并通过了这一提案,责成省政府具体实施河水的治理工作。在这一案例中,
(1)省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省人大代表有何特点?
由下级人大选举产生的(间接选举产生的) 广泛性、先进性、代表性
(2)省人大代表就河水污染问题所提议案表明了什么?
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在讨论决定地主全局性大事时,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1)今后,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人民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2)省人大和省政府之间有何关系?
省人大领导和监督省政府,省政府应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四课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 香港、澳门问题顺利解决,必将推动大陆和台湾也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8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确定了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请回答:
(1)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总政策是什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2)两个寄希望是指什么?
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大力发展“三通”为中心内容的两岸交流,“三通”是指什么?
通邮、通商、通航
(4)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我们不承诺什么?
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2、曾经创造了“奇迹”的台湾经济,自从民进党上台以来,一路衰退,不断恶化,前途暗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岸关系紧张,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表示“两岸关系搞好了,台湾经济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问:
(1)、“两岸关系搞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个中国
(2)怎样理解“两岸关系搞好了,台湾经济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搞好两岸关系条符合中华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因为:
①搞好两岸关系,能保持台湾稳定的人心和社会经济形势,又能加强同大陆的社会经济联系,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资源,广阔市场和某些方面的尖端科学技术。
③ 搞好两岸关系,可以节省台湾军费开支,用于经济发展。
④ 两岸关系搞不好,就会影响台湾的人心稳定和经济的稳定繁荣。
(3)台湾的前途系于什么?
祖国统一
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一贯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岛内的台独分子异常猖獗,美国多次不顾中国政府的谴责,向台湾出售武器,助长了台独势力;极少数国家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据此回答:
(1) 什么是“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与香港、澳门在政策上有何显著差别?
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2) 针对题中的事实,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请简要说明理由。
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因为①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看:还有外国势力的干涉和岛内分裂主义分子;②从国家职能角度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有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防御外敌侵犯和颠覆的职能,以保障社会主义祖国的安全、领土的完整和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4、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2001年4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向台湾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包括4艘“基德”级驱逐舰、8艘柴油动力潜艇和12艘P—3C“猎户座”反潜战斗机。这一错误决定,严重违背了中美“八一七”公报,使美国对台军售进一步升级。
材料二:我们正告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不要迷信洋武器,不要再以台湾纳税人的钱去购买洋武器,更不要以洋武器为搞“台独”的利器。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若一意孤行,那些买来的武器,就如同在宝岛台湾的定地定时炸弹,迟早带来巨大的灾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美对台军售是一种什么行为?
是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华民族的尊严,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行为。
(2) 材料一美对台军售的升级会产生什么后果?
①使台独势力更加嚣张,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
②必然导致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既不利台湾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现化的建设
③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 材料二中针对台独势力的升级,我国政府应当采取什么对策?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提高人民军队的作战能力,更好地保卫祖国。
②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③坚决反对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
④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5、2001年12月12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结果发表评论说:求和平,求发展,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想与这个主流民意背道而驰,都将自食其恶果。
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台湾主流民意体现了什么原则?
一个中国。
(2) 台湾的主流民意表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两岸人民达成了哪些共识?
A、一国两制,和平共处 B、大力发展以“三通”为中心内容的两岸交往。
C、反对任何形式的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
D、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
(3) 与这个主流民意背道而驰的,为什么会自食恶果?
A、违背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进程起决定作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人民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逆历史潮流、违背人民意志,肯定没有好下场。
D、与主流民意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阻碍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必将自食恶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纲要》指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问:
1、 中央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1) 思想道德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精神文明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
(2) 思想道德建设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1)“五爱”教育
(2)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3、 道德建设与两个文明关系怎样?
(1) 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2) 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
4、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道德修养。列举三条体现基本道德规范的传统美德。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治家、邻里团结、诚实守信等符合题意即可。
1、材料一:“十五”计划期间,国家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要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
材料二:“十五”计划期间,国家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要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
(1)材料一体现我国政府积极实施 战略。
(2)你认为,实施材料一体现的战略,对实施材料二体现的战略有何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所得出的结论,请谈谈你对“人的现代化是其他一切现代化的基础”这句话的理解。
(1)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更好地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A、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C、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够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上述三点,可以说:“人的现代化是其他一节现代化的基础”。
2、 材料一: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现在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比例已达70%——80%。而我国“九五”计划间的经济增长,只有35%左右依靠发展科技,还有大量科技发明未得到充分的应用。
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世纪。知识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要素,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起来越决定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
材料二: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获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文俊院士的研究成果为信息时代数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袁隆平院士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新突破,从推广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养活6000万人, 相当于一个大省的人口。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1) 材料一说明了怎样一个重要的道理?
(2) 结合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 你有什么特长或兴趣?你将如何努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有专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1) 材料一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科技是关键,必须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2) 人(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特别是科学文化的不断积累,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两个院士一事例有力地说明:要强国富民,立足于国际竞争,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创新是动力。因此,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 此题答案可多元化,不求一律。凡能写出自己的特长或兴趣,并表明在实际行动中应当努力去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即可。
第六课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 材料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2、 我党现阶段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分别是什么?
现阶段党的最低纲领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3、 如何理解“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实现最低纲领是实现最高纲领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2)实现最高纲领是实现最低纲领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
4、 实现党的纲领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艰苦奋斗。
5、 当代青年学生怎样为实现党的纲领贡献力量?
(1)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2)为实现党的纲领贡献青春。
1、 陈某在万家福超市购得一个高压锅,拿出来烧饭时即发生爆炸,经查明是高压锅的质量不合格所引起的。这一案件,法院要如何解决?
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本案中,万家福超市侵犯了陈某的这一消费者权益,帮万家福超市应赔偿其一切损失。
2、 某企业常以不正当的理由扣取职工工资,到后来为了不会工资,把工人无故开除。这一案件法院应如何处理?
答:公民的劳动权就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等。从本质上说,凡有能力的公民都有获得劳动就业并领取劳动报酬的权利。本案中,职工为为企业劳动却未得他们应有报酬,故该企业侵犯了职工的劳动权,应立即支付职工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