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政治试卷 - 初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初三社会政治中考综合试题(一)

2014-5-11 0:25:44下载本试卷

初三社会政治中考综合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6、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改革开放    B.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    D.四项基本原则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据此回答7—8题。

7、第一届全国人大取得的最重要的一项成果是

A.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①它显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②它标志着中国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③它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它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通过中国积极斡旋,先后三次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六方会谈。据此回答9—10题。

9.中国政府在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进行积极斡旋的行为(    )

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③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说明中国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三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成功举行,表明(  )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②中国政府在履行政治和经济职能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④中国政府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03年浙江省公安厅出台了《关于公安民警刑讯逼供行为的处理办法》,《办法》规定警务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如果出现刑讯逼供,其指使者、参与者一律开除。据此回答11—12题。

11.从性质上看,浙江省公安厅属于(  )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检察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D.国家立法机关

12.严禁公安民警“刑讯逼供”(  )

①保证公安机关的审讯有法可依    ②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③有利于公安机关严格依法行政    ④有利于避免冤假错案,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4年4月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劣质奶粉,维护食品安全的行动。据此回答13—14题。

13.“劣质奶粉”的生产者侵犯了消费者的(  )

①安全权       ②自主选择权    ③知情权       ④公平交易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有关部门开展严厉打击劣质奶粉,维护食品安全的行动具有重大意义。它(  )

①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唤起全社会对劣质奶粉事件的关注

③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④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3年元旦前夕,衢州女青年朱林飞当选为义乌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成为全国首位从外来务工者中选举产生的县级人大代表。随后,朱林飞深入选区,听取选民意见,写出《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等提案,提交市人代会。据此回答15-16题。

15.作为外来务工者的朱林飞当选人大代表,说明我国(  )

①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②人大代表资格不取决于所从事的职业

③选举制度日益完善          ④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朱林飞的事例说明,人大代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更好地对选民负责,应该(  )

①倾听选民意见,反映选民要求   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密切与选民的联系,接受选民的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II

二、非选择题

17.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到资源“瓶颈”制约的切肤之痛。

材料一: H市2003年下半年不同时段电力供需状况表

材料二:2003年,H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但这一增长主要是靠增加资源消耗作支撑的。该市新开工的一批水泥、钢铁等高能耗又高污染的“吃电老虎”,更绷紧了薄弱的资源链。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与上述问题有何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对策。

18.某校课题研究小组的学生对某村78户农民家庭进行了十三届四中全会来生活变化情况的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5份,经整理结果如下表:

项目

数据

 

年份

经济收入

(元/人年)

住房面积

(平方米/人)

电脑

(台/10户)

摩托车

(辆/10户)

电话

(台/10户)

汽车

(辆/10户)

电视机

(台/10户)

电冰箱

(台/10户)

1989年

560

17

0

2

0

0

1.2

0.8

2003年

7300

52

1.2

6.4

8

0.4

14.4

7.2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2)如果请你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十四年来这个村的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四年来这个村的农民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9.某校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道德实践新举措:

(1)开设“道德银行” “道德银行”是根据同学们良好道德行为表现,评估折算成“道德币”登记在“储蓄卡”上,作为品德行为纪录。你打算在“道德银行”储蓄哪些道德?

(2)“清除文化垃圾”行动

除了右图漫画中的黄、赌、毒外,你认为还应清除哪些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垃圾?

(3)试行无人监考

    针对少数同学在考场上对答案、传纸条、打手势等不和谐之音,学校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试行考场无人监考,并在校园张贴标语进行诚信宣传。请你也试着拟两条关于诚信的标语。

例:○诚信是做人的资本。

  ○诚信,生命因它而精彩。

                                                       

                                                 

20.某校电视台《社会视野》栏目播放了反映当地农村小康社会的专题片,现选取片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富起来的农家

绿树掩映中,一幢漂亮的农家别墅,屋前停着拖拉机和摩托车,屋里有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镜头二:村民代表会议

村委会大楼里正在举行村民代表会议,村主任向村民代表汇报本村“建设花卉交易市场”、“警民共建平安乡村”工件的进展情况,听取村民意见,接受村民监督。

镜头三:文化示范户

晚上,一户农家灯火通明,门框上挂着“文化示范户”的横匾,两边贴着大红对联:“学文化学科技 科技繁荣业繁荣,重知识重教育 教育兴旺家兴旺”。屋内坐满了读书看报的农民,四周书架上放了不少农业科普书刊。

根据上述镜头片段的内容,请回答:

(1)三个镜头分别主要反映了我国农村哪一方面的文明成果?

(2)镜头二中的这种会议制度及研究的工作对当地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各有什么作用?

(3)镜头三中的对联内容反映了我国实施的哪一战略?当地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应如何贯彻实施这一战略?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B  2.D  3.B  4.A  5.C 6.B 7.A 8.B 9.A 10.B 11.A 12.D  13.C  14.A  15.D 16.B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要点:

(1)材料一反映了H市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2)材料二中H市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高能耗企业的增多,加剧了上述矛盾。

  (3)①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18.答案要点:

(1)问卷调查。

(2)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步从解决温饱迈向小康生活。

②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或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指引);②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

说明: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19.答案要点:

(1)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热爱公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团结同学等方面作答。也可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角度作答。

(2)如:封建迷信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3)例答:“诚信,人生大厦的基石”;“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

20.答案要点:

(1)分别反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成果。

(2)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有利于民主更加健全;建设花卉市场有利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警民共建平安乡村有利于社会稳定,使社会更加和谐。

(3)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教育为本,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