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五)答案
一、1.A 2.B 3.C 4.D 5.C 6.C 7.B 8.C 9.A 10.C 11.D 12.D 13.C 14.B 15.C 16.D 17.B 18.A 19.A 20.D 21.C 22.C 23.A 24.D 25.B 26.D 27.A 28.D 29.D 30.A 31.C 32.A 33.D 34.B 35.B
二、36.(1)两极格局之后,一超多强的局面下,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复杂而尖锐,恐怖势力乘机制造事端。(4分)
(2)地震、火山位于板块交接的地带(4分)
(3)团结反帝,(1分)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2分)
(4)因为恐怖主义制造恐怖,伤及无辜,阻碍和平进程,造成国家动荡,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1分)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的。(2分)
(5)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2分)打击恐怖主义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导作用;(2分)中国反对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宗教相联系;(1分)中国反对在反恐怖问题上搞双重标准。(1分)
37.(1)北京 深圳(8分)
(2)标在赤道与60°E交点处(4分)(3)大西洋 B(4分)(4)A(4分)
38.(1)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6分)
(2)由孤立奋战到形成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各国联合协调反击法西斯侵略;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规模和范围,到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的最终胜利。原因:法西斯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的本质决定的:西方大国被迫卷入战争,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日益增多;世界人民协同配合,英勇作战最终取得反法西斯的彻底胜利。(10分)
(3)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朝鲜战争的实质是对朝鲜的侵略,具有非正义性;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违反了联合国的宗旨;战后形成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苏联可以与美国抗衡。(10分)
39.(1)依靠科技进步,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可以增强工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农业和工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9分)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9分)
(3)从科学研究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提高物种产量和质量”“改进地面材料的制备工艺”等内容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9分)
40.(1)马六甲 朝鲜(4分)
(2)天然橡胶 马来西亚 石油 印度尼西亚(8分)
(3)20世纪20年代末,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为摆脱困境,趁中国内战之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30年代中期,受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困扰,日本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40年代初,日本为谋求亚太地区霸权,与美英矛盾骤然激化。美英对日实行贸易禁运。为争取战争主动权,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7分)
(4)①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日本政府对审定历史教科书所持的态度,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4分)
②不是日本内政问题。日本在历史上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给有关国家造成了惨重灾害。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关系到日本人民同亚洲人民能否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问题。关系到日本今后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还是可能重蹈军国主义道路的问题。(4分)
41.(1)从单一种植业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原因是①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②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③农业各部门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④多种经营利于资金积累,增加农民收入。(8分)(答对任两点给满分)
(2)退耕还林 平原林网建设(或平原绿化)(6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该地区高地不宜种粮食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饲养业和林果业;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农业;根据本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加工业(乡镇企业)。该地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事实说明,这种结构调整是正确的。(上述分析,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给分。如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给分)。②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分)
(4)过程:母系氏族时期出现“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南朝时小麦种植在南方推方;北宋时粟麦黍豆在江南、两广引种,占城稻向江浙、淮河流域推广;南宋时棉花种植扩展到江淮流域,元朝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明初推广植棉,中期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和平衡。(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