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下期期中试卷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周期性 C.商品性 D.市场性
2.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菜篮子工程”和“乳畜场”,影响其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好 B.政策措施 C.市场需要 D.土壤肥力高
3.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
D.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回答4~5题:
4.上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
A.农业机械、化肥、农药 B.饲料加工、科学技术
C.灌溉水源、大棚 D.优良品种、城市
5.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的变化 B.国家政策的变化 C.交通运输的变化 D.科技的发展14.我6.我国两个大型钢铁公司——鞍钢和宝钢相比,其区位的显著不同点是( )
A.宝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鞍钢没有
B.宝钢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而鞍钢没有
C.鞍钢附近有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铁和燃料煤,而宝钢没有
D.鞍钢附近劳动力充足,而宝钢附近不够丰富
7.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毛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8.读“工业投入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图”,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工业部门是( )
A.①飞机制造厂②精铝冶炼厂③普通服装厂④电子装配厂
B.①机械制造厂②石油化工厂③家具制造厂④瓶装饮料厂
C.①电力工业②煤炭开采工业③印刷厂④制糖厂
D.①钢铁工业②石油开采工业③纺织工业④农药厂
读图,完成9~10题。
9.“硅谷”以何种工业为主导工业( )
A.汽车 B.化学 C.采矿 D.微电子
10.旧金山“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
A.科技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
11.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干或过湿,一般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B.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数量大,需水多,所以城市最好建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区
C.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高纬度地区
D.在我国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所以没有大城市的分布
12.下面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13.下列城市或地区的排列和图示影响因素一致的一组是
A. 新加坡、桂林、巴西利亚、“硅谷” B.巴西利亚、“硅谷”、新加坡、桂林
C.“硅谷”、新加坡、桂林、巴西利亚 D.新加坡、桂林、“硅谷”、巴西利亚
下图表示“世界大城市比重的演变趋势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①阶段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沿海地区 B.热带气候区 C.矿产丰富地区 D.农业发达地区
15.③阶段大城市数量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挤 C.居住紧张 D.社会治安混乱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17.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房屋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 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聚落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山上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18. 日本要从科威特进口一批石油,考虑到经济利益,合理的运输路线应该是( )
A.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日本
B.地中海——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日本
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日本
D.波斯湾——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日本
19.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B.人口众多,交通线路也过多
C.交通工具过多,交通线路拥堵 D.超载现象严重,交通环境污染
20.下列哪一项与“上海是我国最大商业中心”关系不大( )
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京沪、沪杭线在此交会
B.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流动人口多
C.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地形平坦,气候湿润
21.下列有关城市内商业中心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市内商业中心的形成是为满足人们购物需求而自发形成的
B.从提高商品流通效益的角度看,农贸市场应设置在交通线路汇合处
C.商业小区最优原则是地形最优,因为地势平坦,易于商品集散
D.市内商品生产厂家的附近,是商业街区位选择的最优原则
22.下列四组产品中,目前,我国对美国出口具有优势的是( )
A.纺织品、汽车 B.纺织品、玩具 C.化妆品、手机 D.汽车、手机
23.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都属于环境问题
B.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压力过大
C.人类不向环境索取资源、能源,不排放废弃物即可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D.只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就是人与环境的良性发展
24.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大气污染 ②噪声污染 ③水土流失 ④物种减少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25.从世界范围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人口压力外,还有( )
①世界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②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④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6.人类的文明阶段与人类的环境观念、环境问题的对应关系组合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崇拜自然——没有环境问题
B.农业社会——改造自然——环境问题已显露出来
C.工业社会——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只发生在局部地区
D.信息社会——善待自然——环境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27.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
B.发达国家大量投资,发展能量密集型农业
C.我国广西实行水稻田养萍、养鱼的渔业生态结构
D.山区利用立体气候发展农林牧副渔立体农业
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都分布有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呼吁:“口下留情救绿阴!”据此回答28~29题:
28.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A.进行国际合作 B.实施清洁生产 C.选购绿色产品 D.公众认识和参与
29.这一现象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 )
①污染空气,使局部气候变坏 ②伐木烧炭,破坏林木资源 ③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④使鸟类失去家园,破坏生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二、单项、双项混合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量低、商品率低 D.小农经营
2.下列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兴的高技术工业,多以中小型为主,不会形成工业地域
B.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不会形成工业城市
C.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建成基础设施吸引投资者建厂,是规划建成的工业地域
D.工业地域的位置由核心工厂的区位因素决定
3.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商业城市才称得上商业中心,城市内部的商业活动不能形成商业中心
B.商业中心一旦形成之后,其地位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C.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往往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D.商业城市一般具有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和易于商品集散的优良的地理位置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据此回答4~5题:
4.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湖泊调解长江水量的功能降低
5.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 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采沙
6.下列各环境标志或绿色标志中,中国的环境标志是( )
7.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应坚持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回答8~9题:
8.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9.该农业的好处是( )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10.根据图中所示情况,下列三类工业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正确的是( )
A.▲>△>口 B.△>▲>口 C.口>▲>△ D.△>口>▲
|
三、综合题(共50分)
1.读“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及东水西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湖泊所在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2)抽水站附近降水少的原因是 。
从乙抽水站开始向西降水越来越少的原因是 。
(3)墨累——达令盆地一带农牧业发展的限制区位因素是 政府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4)农场采用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的土地利用方式,好处是什么?
(5)这种混合农业有利于农民合理安排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因为什么?
(6)该农业可以比较有效地减小农民的经营风险,是因为什么?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迅速发展而成的工业区。与我国乡镇企业相比,发展的主要条件基本相似的是:
① ② ,③ 。
(2)我国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生产特点相似之处有:① ,
② ③ ,④ 。
(3)从上述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某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的不同是
(4)我国乡镇企业应借鉴之处是 。
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 图乙 两城市人口变化
(1)1950~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乙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4. 读“上海港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港是一个 港,可以兼作 港,主要港区沿 分布,
一方面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要的 。
(2)上海港的自然条件是:地势 ,航道容易 。潮汐对
港区航行和停泊影响也很大,一般大型船只在 时进港。
(3)上海港主要通过 和 以及长江干支流同全国各地相连。
(4)上海宝山钢铁公司设在港区的原因就是利用上海港方便的 条件,进口铁
矿石,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上海经济区庞大的 市场。
5.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 。
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 。
C~B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 。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 时段。
(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 )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需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高一年级 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C 5.A 6.C 7.A 8.A 9.D 10.C 11.A 12.A 13.A 14.D 15.A 16.C 17.A 18.C 19.A 20.D 21.A 22.B 23.B 24.C 25.C 26.B 27.B 28.D 29.D 30.B
二、单、双混合题
1.BD 2.CD 3.CD 4.AD 5.BC 6.B 7.BD 8.C 9.B 10.A
三、综合题
1. (1)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2)地处山地雨影区 距海洋渐远(3)灌溉水源 修建水利工程(4)保持土壤肥力和自然生产力(5)种植小麦和牧羊的农忙季节在一年内被错开(6)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牧业的比重
2. (1)大批廉价劳动力 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大力支持(2)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资本的集中程度低 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3)我国的乡镇企业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同一企业完成,没有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彼此联系的联合企业;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却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且和生产企业密切联系,逐步使乡镇企业形成功能齐全的联合企业,从而推动地区工业的发展
3.(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3)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4)ABD
4.(1)河 海 黄浦江 空间(2)平坦开阔 淤积泥沙 涨潮 (3)铁路
公路 (4)海运 消费
5. (1) A以前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B以后
(2)C (3)B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