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地 理 试 卷(选修班)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 分:120分 命 题:姚新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国家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经济发展
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自发性人口迁移
C、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
D、我国解放以来的人口迁移都是经济原因引起的
读右图回答3—4题。
3、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4、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的人口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1.3亿人。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
读“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5—7题:
5、图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6、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处于“加速增长阶段”的是:
A、英国 B、德国
C、坦桑尼亚 D、中国
7、近年来,A类国家中部分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A、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环境恶化 D、战乱频繁
8、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9、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B、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C、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
D、自古以来,自然环境差异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
10、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25亿左右 ②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 ③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根据各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估计的 ④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和环保国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
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
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
右边表示女性。图1是X、Y两国人口年
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1-13题。
1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1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2),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15、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6—18题。
16、从城市的起源角度看,鞍山、攀枝花、大庆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A.疗养城市 B.河流干支流汇合处
C.矿产城市 D.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
17、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
18、关于城市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军事、宗教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在增强
B、自有城市以来,科技和旅游一直是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C、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是影响城市区位的永久性因素
D、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得3分,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但是,2005年广东民工短缺数量预计将超过100万人,形成“民工荒”现象。回答19—21题。
19、大量民工曾经涌入广东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B、民工迁出地农村劳动力过剩
C、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 D、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
20、2005年广东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 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
C、民工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21、从积极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现象可以:
A、保证民工迁出地人口不断增长 B、促进广东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
C、加快广东地区产品的升级换代 D、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读下图,“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23、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城市化进展减慢
C、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D、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南京夫子庙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1983年,重建的夫子庙地区融建筑、饮食、戏剧、商业、旅游等文化于一体,满足了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等多层次需求。据此回答第24-25题。
24、南京夫子庙地区的建设历史说明:
A.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城市建设会有较大影响
B.城市早期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没有联系
C.早期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D.城市历史对现代城市建设没有影响
25、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对南京的建设应当注意:
A.城市建设要全盘继承历史遗产和风格,因而不能建设高层建筑
B.城市建设需要创新,不应受古城的影响
C.城市建设要在保持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新
D.城市建设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历史因素
26、关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都是以商业区作为模式核心
B、扇形模式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五个同心圆带
C、多核心模式强调一个城市核心越多越好
D、未来“田园城市”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地 理 试 卷(选修班)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 分:120分
注意事项:请将第Ⅰ卷(60分)选择题部分的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表格内。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答案 |
|
|
|
|
|
|
|
|
|
题号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
|
|
|
|
|
|
|
|
题号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答案 |
|
|
|
|
|
|
|
|
|
第Ⅱ卷(综合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
27、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有关问题。(共18分)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
国家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韩国 | 1.5 | 0.6 | 0.9 |
尼加拉瓜 | 3.7 | 0.6 | 3.1 |
中国 | 1.71 | 0.66 | 1.05 |
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其计算方法是 。
(2)A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属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型”阶段。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 (填出字母),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
(4)对照表中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的 、 、 (填写字母)阶段,就人口再生产类型而言,韩国是典型的 型,其特点是 、
、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人口增长速度转变较 ,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 型。
28、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10分)
![]() |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 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 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出现了 现象。
(4)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 由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所以没有形成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人口数量上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一致
(5)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6)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②小城镇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 ③大城市不断出现,引起世人注目的是特大城市的发展 ④城市内建筑物趋向高大稠密,而城市用地规模基本没有变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9、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29—1、图29—2、图29—3回答:(10分)
|
(1)分析图29—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分析图29—2,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
(3)分析图29—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
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趋向性。
30、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共14分)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 ):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__;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__区,
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_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
所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1、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共8分)
(1)根据图中工业布局的位置,判断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可能是_______ ____风。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工业的位置除考虑风向外,还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 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 ____ _____。
(3) 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若要在A地建一大型工厂,可以建______ _____厂。
(4) 该市C地建有一大型轻纺工业品批发城,这里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该市计划在B处建设中心商业区,你认为是否合理?
是否合理:
高一地理(选修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答案 | D | C | B | B | A | C | B | C | A |
题号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D | D | A | D | A | D | C | D | D |
题号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答案 | AB | CD | BC | BC | AC | AC | CD | AD |
|
二、综合题答案:
27、(18分,每空1分)
(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极高 极高 极低 原始
(3)A、E A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高死亡率所致,E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低出生率所致
(4)E C D 现代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计划生育 快 现代
28、(10分,每空1分)
(1)A ,B
(2)晚,低
(3)早,高,逆城市化
(4)A
(5)A
(6)A
29、(10分,每空2分)
(1)平原 (2)气候寒冷,陆地面积小
(3)南美 (4)低平 中低
30、(14分,每空2分)
(1)AC (2)A 商业 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住宅 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购物 (4)地价便宜,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或降低地价,保护环境)
31、(8分,每空1分)
(1)东风或偏南风 (2)分布于城市的外部边缘 保护城市环境,地价便宜 沿交通干线分布 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民 (3)钢铁或火电 (4)交通便利,地租低廉 (5)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