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一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2014-5-11 0:34:22下载本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1完成1~3题:

 


图1

  1、丙、丁两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商业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丁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丙国,主要是因为丁国  (  )

   A.地形平坦        B.地广人稀

   C.工业基础好       D.科技水平高

  3、下列各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最不明显的是  (  )

   A.甲     B. 乙     C.丙     D.丁

  图2中数字表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2完成4~6题:

图2

 

  4、①代表的工业部门属于  (  )

   A.资金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

  5、区位选择中,宜优先考虑靠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技术投入的推动下,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  (  )

   A.④②       B. ④

   C. ④①       D. ④

南昌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7~9题:

图3

 

7、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生态农业

  8、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图4)所示。读图回答 10~11题

图4

10.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C.劳动力因素      D.工业化基础

11.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

A.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C.向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发展

D.缩小地区差距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2题: 

  12.从上图乡村聚落的形态可以推测出甲地是  (  )
  A.河流较多的山区
  B.地形较为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地区
  C.村落沿河道伸展,条带状分布
  D.我国南方的山区
 13.特大城市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 B.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控制运行机动车辆进城数量
  C.将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出本市、本地区
  D.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大且稠密的住宅楼
  14.有关政治因素对城市区位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作为政治中心城市一般也会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②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也是本国的工业中心
 ③1998年6月10日,哈萨克斯坦首都迁往阿斯塔纳,必将促进该城的发展
 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地区的地下水和转化为该地区的地表径流的数量

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

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0%和28%,回答15~16题:

15.该地区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

  A.气候异常,降水量显著增加    B.该地区开挖数条人工河道

  C.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对地下的开采  D.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

16.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

  A.地区内清洁用水的需求量增加  B.地区内的植物蒸腾量减少

  C.地区内发生洪水的频率减少   D.地区内的地下水水位下降

17.读图5,指出与图中所示城市功能相符(圆内表示某城市的主要功能)的一组城市  (  )

图5

A.①新加坡 ②桂林 ③伯明翰 ④香港

B.①伯明翰 ②香港 ③新加坡 ④桂林

C.①香港 ②新加坡 ③桂林 ④伯明翰

D.①新加坡 ②香港 ③伯明翰 ④桂林

18.读“部分大洲或地区的城市、乡村人口当前与未来趋势图6”,判断图的排列顺序是  (  )

 

             图6

A.西欧、日本、北美、西亚

B.日本、北美、非洲、中亚

C.非洲、澳大利亚、北美、西亚 

D.西亚、大洋洲、北美、日本

读“京津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回答19题。

19.图中的特大城市有  (  )

A.①天津 ②北京 ③唐山 ④秦皇岛

B.①北京 ②天津 ③秦皇岛 ④唐山

C.①天津 ②唐山 ③北京 ④秦皇岛

D.①北京 ②唐山 ③天津 ④秦皇岛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绿色奥运”的口号与北京目前的城市环境还有一定距离。下图是北京城、郊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20~21题。

20.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  )

①人口集中 ②工业发达 ③汽车数量多 ④建筑  物密集

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会引起(  )

A.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B.城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C.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D.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2、23题

 

22.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

  A.软件制造  B.玩具制造  C.汽车工业    D.石化工业

2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原料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劳动力价格

24下图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数字代表工业布局正确的是(  ) 

A.①石油化工 ②有色金属冶炼 ③水产品加工 ④电视机装配
 B.①有色金属冶炼 ②石油化工 ③电视机装配 ④水产品加工
 C.①电视机装配 ②水产品加工 ③石油化工 ④有色金属冶炼
 D.①水产品加工 ②电视机装配 ③有色金属冶炼 ④石油化工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25一28题。


25.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较多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6.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该原料是  (  )          

  A.非金属  B.有色金属    C.棉花   D.石油

27.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28.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

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回答29-30题:

29.2000年,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  )                 

A.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比1980年略有下降

 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其总人口的一半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

口的总和         

30.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

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  )

A.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共40分)

33、读图,分析回答: (18分)

(1)副业、渔业、果林业分别在甲、乙、丙三地何处发展较为合理,试述理由。 
  甲地应发展__________业,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乙地应发展__________业,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

丙地应发展__________业,理由:________________               _。
 

(2)计划在①—⑥处,分别建化工厂、制碱厂、罐头加工厂、石油输出港、自来水厂、疗养院,分别应建在何处较为合理,试述理由。
 化工厂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

石油输出港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

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

疗养院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

罐头加工厂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

制碱厂应建在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__。
3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图,回答:(22分) 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城市(填代号),原因

是_______                                  
 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               
 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地貌上。
 (4)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                                   
 

(5)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状况,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
 (6)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

G________     H_______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C

B

C

C

B

C

A

A

B

A

C

D

C

A

C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D

B

C

B

A

C

D

C

31.(1)甲:果林 位于丘陵区,种植果林树利于水土保持,可为城市提供水果 

乙:副 位于城郊,可以为城市提供蔬菜、肉、乳、禽蛋产品 

丙:渔 是湖泊,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2)化肥厂建在:③ 接近原料地,位于郊外、利于保护城镇环境 

石油输出港建在:② 接近石油产地,临海且港口优良 

自来水厂建在:④ 位于居民区河流上游,无污染、水质好 

疗养院建在:⑥ 郊外缓坡,面向湖泊,空气清新 

罐头厂建在:① 靠近水果产区,接近市场 

制碱厂建在:⑤ 接近海盐产地,就近加工,也靠近消费市场
32.(1)BC 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 

(2)矿产资源丰富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 河口三角洲 

(4)钢铁 河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5)旅游 在B、C、D、E四城市铁路交会处标F 

(6)畜牧业 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