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必修)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 )
A.人口迁移数量 B.人口性别结构
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2.关于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用地
B.工业区内部产生了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C.重工业区往往具有很强的分散性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工业区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的原因正确的有 ( )
A.便于接近消费市场 B.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C.便于工人上下班 D.便于分享集聚利益
4.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5.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A.严重的环境污染所致 B.严重的经济衰退
C.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 D.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过渡型
6.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
A. 对迁出地来说,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B. 对迁入地来说,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C. 对迁出地来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压力
D. 对迁入地来说,一定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7.“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流向有反向变化的大洲是( )
①北美洲 ②欧洲 ③拉丁美洲 ④大洋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南京夫子庙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1983年,重建的夫子庙地区融建筑、饮食、戏剧、商业、旅游等文化于一体,满足了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等多层次需求。据此回答第8—9题。
8.南京夫子庙地区的建设历史说明 ( )
A.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城市建设会有较大影响
B.城市早期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没有联系
C.早期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D.城市历史对现代城市建设没有影响
9.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对南京的建设应当注意 ( )
A.城市建设要全盘继承历史遗产和风格
B.城市建设需要创新,不应受古城的影响
C.城市建设要在保持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新
D.城市建设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历史因素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10一11题。
10.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
似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45万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25万 |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 30万 |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 35万 |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读右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a区域通常是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
14.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15.下图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16.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17.下列城市在区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大的是( )
A.杭州 B.南京 C.上海 D.苏州
18.下列现象在发达国家中表现明显的是 (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特大城市数量增加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19.河流对城市区位选择具有深远影响,是河流具有以下功能( )
①提供水源 ②水能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安全防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据此完成20—22题:
20.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21.使辽宁省成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最多的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开发 B.交通 C.自然要素 D.宗教
22.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衰弱时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辽宁省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23.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
A.城市 B.乡村 C.海洋 D.山区
24.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5.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乱扔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会对周围居民造成( )
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害废水、噪声污染、大气粉尘污染
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污染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小题:
2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降低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
2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 科技发展水平
C. 人口的文化水平 D. 生活消费水平
29.环境人口容量( )
A.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B.不随对外开放的程度而变化
C.是可供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是警戒值
D.是指某国家和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0.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生活方式
C. 交通运输条件 D. 文化教育状况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城市化是指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32.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达国家。
3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都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增长减缓阶段。
34.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绿化用地。
36.在人类社会早期,有些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7.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38.在信息时代,土地的混合利用成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特征。
39.GIS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
40.沪宁杭工业区是以上海、南京、杭州三个级别同等、等级最高为中心形成的城市群或城市带。
三、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41.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表1为“埃及、日本人口统计资料表”。读图、表,回答问题:(6分)
表 1 2000年埃及和日本人口统计资料
国家 | 总人口(万)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埃及 | 6398 | 2.50 | 0.65 |
日本 | 12687 | 0.94 | 0.82 |
(1)2000年,埃及与日本相比,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是____,自然增长人口约____万。
(2)埃及与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甲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乙阶段,主要是因为甲阶段_____率较高。
(4)日本、埃及的人口增长目前已分别进入上图所示的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42.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该城市用地类型中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__用地。
(2)商业用地的分布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城市的拓展,工业用地将向城市__________移动。
43.读某地两级城市的职能及服务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B两级城市中,等级较高的是 ,因而它出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等级一般较 。
(2)就服务职能而言, 城市提供的职能多,且包括了 城市的全部职能; 城市的服务范围大,服务人口较多的城市是 。
(3)如果在该图所示区域范围内要设立中学和小学, 的数目应多些,理由是 。
44.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9分
(1)图中表示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的三条曲线,
D为 ,E为 ,
F为 。
(2)A区是 活动付租能力最高;B区是
活动付租能力最高;C区是
活动付租能力最高。
(3)工业选择C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_。
(4)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 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