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一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4-5-11 0:34:22下载本试卷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

1.我国南方产水稻,北方产小麦;南方产甘蔗,北方产甜菜。这种现象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特点    B.季节性特点  C. 周期性特点    D. 整体性特点

2.下列农业投入中,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是(  )

  A.热量、光照   B.劳动力    C.农业机械    D.化肥、农药

3.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全部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  )

  A.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B.市场、交通、政策、劳力

  C.气候、市场、机械、水源      D.地形、土壤、交通、城市

4.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  )

  A.交通运输     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     D.降水多少

5.世界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季风气候区

  C.地中海式气候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6.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是(  )

  A.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B.美国的西部大草原

  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D.中国的内蒙古高原

7.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B.商品谷物农场都是家庭经营方式

  C.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商品谷物农场 D.商品谷物农业包括水稻种植业

8.兼有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国家有(  )

A.阿根廷、澳大利亚         B.加拿大、乌克兰

C.南非、新西兰           D.美国、俄罗斯

9.下列工业部门和工业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

  A.采掘工业——原料导向型      B.纺织工业——资金导向型

  C.电子装配——技术导向型      D.集成电路——劳动力导向型

10.关于世界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进入了工业化

  B.发达国家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开始下降

  C.劳动力数量和体力的投入不断增加

  D.工业生产向大批量、标准化产品发展

11.鞍钢与宝钢在区位上最显著的不同是(  )

  A.鞍钢接近消费市场         B.鞍钢接近原料、燃料

  C.鞍钢水陆交通便利         D.鞍钢技术力量雄厚

12.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吸引力,是因为(  )

  A.靠近原料产地            B.靠近销售市场

  C.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D.利于工人上下班和外出学习培训

13.2000年我国海尔公司在美国建立的工厂正式运行,所雇佣员工大部分是美国人,而美国人的工资要高出我国好多倍,海尔雇佣美国员工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生产成本           B.提高美国就业率

C.增进中美友谊           D.企业文化建设

14.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15.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16.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  ②韩国  ③印度  ④巴西  ⑤古巴  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可随着科技发展而无限提高

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 我国人口已经大大超出了环境对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图作出选择。

人口年龄构成的比重

18.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15—6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93%      B. 23%       C. 13%       D. 73%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之一是(  )

A. 北美和大洋洲是人口大量迁出的地区

B.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地区

C. 人口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D.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20.当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  )

A. 政治原因             B. 经济原因 

C. 军事原因             D. 城市化和开发国土原因

21.下列现象中,由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而引起人口迁移的是(  )

A. 20世纪90年代,卢旺达居民大批迁往邻国

B.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劳务输出

C. 美国老年人口退休后向“阳光地带”迁移

D. 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往沿海及内地城市打工或经商

2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资源状况          B. 科技水平    

C. 人口的精神文化消费     D. 人口的物质生活消费

23.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从图中各国人口发展状况看,其中数字与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  )

  A. ①——印度      B. ②——中国

C. ③——日本      D. ④——尼日利亚

25.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环境

③为了便于生产协作   ④为了谋求广阔的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6.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B. 各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C. 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 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27.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 商业    B. 住宅     C. 工业     D. 交通

28.绿色食品是指 (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9.农业地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 农业地域之间具有明显的   

A.相对一致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  

30.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   )

A.水果罐头厂          B.制糖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3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资中,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原因主要是(  )

 A.解决就业           B.个人偏好
 C.改善环境           D.利用科技优势

32.有些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称之为工业惯性,其形成的原因不是(  )
 A.搬迁费用太高         B.政府的影响
 C.考虑当地经济         D.没有合适区位

33.关于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原料来源的范围越来越广  B.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
  C.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   D.原料需求越来越少

3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逐渐加强的因素是(    )

 A.市场和信息          B.劳动力数量和素质

 C.原料和交通运输        D.政策

35.关于阿根廷牧牛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里的牛肉主要出口到美国
  B.这是的良种牛是从澳大利亚带来的
  C.这里的牧牛业一直是一种粗放的经营方式

D.冷冻船的发明使牧牛业获得飞快发展

二、综合题(30分)

36. 下图为“某类型农业生产发展阶段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5分)


第I阶段          第II阶段        第III阶段

(1)该农业类型生产的产品是(   )

A. 蔬菜    B. 花卉    C. 粮食    D. 棉花

(2)试分析制约该农业类型在第I阶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试比较该农业生产类型在第I阶段和第III阶段中生产方式上的差异。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荷兰国土面积4.1万平方千米,仅相当于美国的1/230;总人口1540万;人口密度为375人/平方千米,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全国土地的一半以上是低于海平面,易受涝灾,光热条件也不够理想,全年太阳光照时间只1600小时左右(我国平均2600小时)。但这样一个较典型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的小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农业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荷兰现在是世界上乳制品、土豆、猪肉、花卉、蔬菜、鸡蛋等的出口国。

(1)荷兰发展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2)说出荷兰三种主要农产品。

(3)荷兰发展乳畜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简述荷兰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

38.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4分)

 

(1)属于混合农业的是  

(2)字母f属于    

字母c属于     

字母e属于     

39.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该城市从1968年至1990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1990至2000年该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40.下图表示“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如何合理布置上述建设项目。(10分)

(1)    自来水厂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火力发电厂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印染厂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服装厂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绿化带应建在城市的__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C

B

B

B

C

C

A

A

B

B

C

D

C

C

D

C

D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B

D

A

C

B

A

A

B

D

A

C

B

D

D

A

D

二、综合题

36.(1)AB

(2)交通运输及冷藏保鲜技术水平的限制

(3)第一阶段生产规模小

第三阶段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7.(1)地势低洼,易受涝灾,光热条件不理想,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

(2)乳制品、土豆、猪肉、花卉、蔬菜、鸡蛋等(任选三个)

(3)自然条件: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社会经济条件: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引用牛奶的习惯,乳畜产品的消费市场广大

(4)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8.(1)城镇面积有小变大,市中心出现了商业区

城市人口不断在增多,使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2)建立了卫星城      卫星城内出现了商业区

高速公路         绿化带 

工厂向郊区迁移      工厂数目增多    人口向郊区迁移

39.(1)C 河流上游,水质好

(2)D 位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靠近铁路,便于运煤

(3)B 位于河流下游

(4)A 地处城区,有市场、劳动力

(5)西南 在铁路与城市之间,减轻污染,减弱噪声

40.任选其一

1.形成条件: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充足,灌溉便利,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该地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有食用稻米的习惯。

主要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2.形成条件: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