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命题人 :金梅
校对人:王海平 廖秋萍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 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填涂答题卡只准使用铅笔。考试科目涂“地理”。
2、第二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考试结束后,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2. 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有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3.小行星带位于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火星与金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 D.木星和土星的轨道之间
4.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A.耀斑和日珥 B.黑子和日珥
C.黑子和耀斑 D.日珥和太阳风
5.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图1
7.图3中,实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实际方向,正确的是:
图3
A.1 B.2 C.3 D.4
![]() |
8.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图2
9.“十·一”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10.一般认为岩浆岩的主要发源地是
A.地壳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11.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2.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水汽 B.氧气 C.氮气 D.臭氧
13.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
B.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的是对流层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14.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地转偏向力 B.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冷热不均
C.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 D.风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5.大气增温的主要方式是
A. 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大气的散射作用 D.地面辐射
16.大气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气旋和反气旋
C.三圈环流 D.大气环流
1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地面冷热不均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D.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
18.图4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仅改变风向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图4
19.下列各风向示意图(图5)中(单位:百帕),表示北半球高空的是:
![]() |
A B C D
20.下面四幅图(图6)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 |
图6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有密切关系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2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黄赤交角存在 B.地球大小 C.日地距离 D.地球公转
2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发电
B.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
C.太阳辐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占大部分,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4.如果赤道交角比目前增大2°,那么地球上五带的变化正确的是:
A.各地范围均与目前相同 B.热带范围变大
C.温带范围变大 D.寒带范围变大
25. 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B 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
C 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 D 空气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26. 塔里木盆地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A 白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地面增温快,幅度大
B 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幅度大
C 白天日照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多,增温快
D 夜晚地面辐射少,大气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
27.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 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的季节变化
D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8. 关于大气保温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保温作用与太阳辐射有直接关系,即太阳辐射强时大气保温作用也强
B.大气保温作用与地面辐射有直接关系,如冰雪的反射率强,大气保温作用也强
C.大气保温作用与大气逆辐射有直接关系
D.大气保温作用与大气成分有直接关系,如水汽和尘埃含量高有利于大气保温
29.在下列“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7)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图7
30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图8),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图8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31.读图7“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
层、 层、 层。 图9
(2)用图中的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 层,耀斑出现在 层,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在地球高纬地区出现 现象。
32.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图10
(1)图中__________时期直射点向北移动,___________时期直射点向南移动。
(2)当太阳直射________点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3)当太阳直射_________点时,北京昼夜等长。
(4)A、B、C、D四点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 ,其公转速度较 。
33.图11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A、C、D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
(2)B小于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B1说明了 。
(4)A称为 ,有霜的夜晚A (大,小)(每空1分)
34.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5分)
![]() |
图12
(1)简答: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2分)
(2)在图中用粗线标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方向。(1分)
(3)这种热力环流称城市风;若在郊区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有大量排出大气污染物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2分)
35.读地球光照图(图13),回答:(5分)
(1)A、B两点此时是日出还是日落: ,
A点昼长 小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图13
(3)图中从A到B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
(4)此时,广州是 季(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