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单元过关检测题
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下列地理现象中,表现为垂直地域分异的是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一草原一荒漠对称分布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森林景观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观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一草甸一高寒荒漠景观
3.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天山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C.从连云港坐火车向西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D.从广州沿京广铁路坐火车北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4.北纬30°—40°亚欧大陆西岸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属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B.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6.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是
A.从西欧平原到东欧平原的差异
B.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景观不同
C.天山山脉山顶雪峰连绵,山麓绿洲肥美
D.非洲大陆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对称
7.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8.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下列哪个大陆的中纬度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0.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11.在地中海气候影响下的形成的典型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能反映自然带分布的
A、纬度地带性特征 B、经度地带性特征 C、垂直地带性特征 D、非地带性特征
13.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读下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4~16题。
14.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
17.桂林一带孤峰林立,形成“碧莲玉笋”世界,其形成的原因是
①流水冲刷 ②化学溶蚀 ③波浪侵蚀 ④风力侵蚀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右图中各点数字为相对于同一基点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A为该区域的最高点。回答18~19题。
18. a、b、c、d四坡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A.a B.b
C.c D.d
19.图中可能发育小溪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20—22小题
20.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向南
21.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 )
A.400米 B.150米
C.278米 D.199米
22.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材料一: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二: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新浪网·2005年12月23日
材料三: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影响示意图。(右图)
(1)青藏高原的温度变化使高原上的冰川 ,对高原上河流影响是近期补给量
,远期补给量 。
(2)青藏高原隆起对西风气流产生影响,使东亚季风势力 (增强或减弱),从而导致高原以东地区降水量 (增多或减少)。
(3)青藏高原隆起后对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其原因是
。
(4)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其原因除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外,还存在人为因素的 影 响,试列举3种 、 、 。
(5)从石油储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除石油外,青藏高原重要 的能源还有 、 等可再生资源。
23、 (1)退缩(融水量增大) 增加 减少 (2)增强 增多 (3)气候更加干旱 青藏高原隆起阻挡了印度洋水汽北上,使西北地区降水减少 (4)大兴工程建设、破坏珍稀动植物资源、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不恰当的旅游活动、捕捉益兽造成鼠类猖獗等等(任答3个,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5)背斜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任答2个)
24.(24分)分析下列现象,回答问题。
当圣诞节前后,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如下图时,秘鲁渔场一片萧条,海面上满布着烂鱼死鸟,成为一片毫无生气的“死海”。
(1)分析AB间的风向及成因。(4分)
(2)画出右图中A、B的水流运动方向(用箭头表示)。(4分)
(3)为什么秘鲁渔场成为一片“死海”?(6分)
(4)当出现上述现象时,我国冬半年天气将会怎样,为什么?(6分)
(5)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波及到生物和全球气候等,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性特点,它不仅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且还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请列举事例说明这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4.(1)西风 A为高压,B为低压,风从A吹向B。由于A、B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吹西风。
(2)如图所示(只要画出由A指向B的箭头即可)
(3)秘鲁渔扬是由于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而形成,鱼类属于冷水鱼,遇暖流会导致大量死亡;由于海水从A向B运动,导致秘鲁渔场遭受下沉流的作用,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减少,因而大量鱼类死亡;导致以鱼类为食的鸟类也相应减少。
(4)冬季暖和干燥。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所以冬季较暖和;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旺盛,天气比常年干燥
(5)整体 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