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一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一地理春学期月考试卷

2014-5-11 0:34:23下载本试卷

高一地理春学期月考试卷

命题人:姚道德  审核人:顾培松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0*2分,计60分)

1.环境因素中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环境污染    B.自然环境因素    

 C.自然灾害      D.社会环境因素

2.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D.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的结果

3. 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    )

①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  ②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   ④ 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①④       B. ②④    C.②③   D.①③

4.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

5.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   )

A.美国人口密度最低      B.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年人口比重最高

6. 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的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

B.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使人们由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迁移

C.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的人口迁移属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

D.自然原因引发的人口迁移都是可预测的

7.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山东游客前往青岛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8.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

① 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② 东南部劳动力不足

③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④ 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

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10.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   )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

11.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

 A.北纬40—60度  B.北纬20—40度 

 C.赤道—北纬20度 D.赤道—南纬20度

12.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   )

A.北半球温带温度和降水适宜         B.南半球温带地势起伏大

C.北半球温带比南半球温带陆地面积大    D.北半球温带开发早

13.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

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

14.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

① 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 生产活动方式 

③ 交通运输条件   ④ 文化教育状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

16.下列关于我国人地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B.由于人口的增长,我国可耕地总量会增多

C.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2倍

D.我国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政策

17.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 

① 不确定性 ② 确定性 ③ 相对确定性④ 相对不确定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地域在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地域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稳定基础上的

19.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 

①土层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 ④干旱缺水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气候炎热      B.降水少    

C.矿产资源贫乏    D.地势起伏大

21.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地势平坦开阔 

C.交通便利      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22.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

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

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好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23—25题


2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

A.1       B.2       C.3       D.4

2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新加坡    D.德国

25.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读右图,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回答26—28题。

26.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 (   )

 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27.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C.丁    D.丙

28.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有        (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29.右下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

30.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

A.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B.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C.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一原因

D.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

二、判断题(正确:A,错误:B)

31、人口急剧增长和人类无节制地经济扩展,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

32、发达国家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33、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34、环境人口承载力就是指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

35 、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和发展,阿根廷被称为“人种大熔炉”。 (  )

36、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沿海沿江沿湖平原地区人口多,其他地方人口少。(  )

37、近现代人口迁移中,始终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亚洲和非洲。(  )

38、影响人口分布基本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

39、“闯关东”和“雁南飞”都跟经济因素有关。(  )

40、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  )

班级          

考号          

姓名          

 
     滨海县明达中学2008-2009学年度春学期高一月考地理试卷

三、综合题

41.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0.5%

0.6%

2%

0.92%

人口数

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2)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                           

42.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国家历史上和          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              为标准来划分的。

(3)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填写图中序号)。

43.读下列图表回答:


(1)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

(2)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3)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4)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5)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        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44.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低速增长阶段为图中的第    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目前          和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已进入这个阶段。

(2)第一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其主要特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     ,自然增长率    

(3)目前中国人口增长处在       阶段;这个阶段人口出生率    ,主要原因是         提高、           观念开始变化、家庭结构由                   转变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D

B

C

D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D

C

D

A

B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D

D

C

A

C

D

D

D

二、判断题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A

B

B

B

B

B

A

A

三、41.(1)高  (2)低  (3)甲组老年人的比重高 

(4)人口老年化严重

42.(1)发达、发展中

(2)2、3、4;  1、5;  地理范围 

(3)3、4    

43.(1)ABCD (2)气候 水源 地形   (3)温带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生产生活 

(5)增长、城市   

44.(1)第四、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低,英国或德国

(2)原始低增长阶段、高、低

(3)增长减缓阶段、开始下降、生活水平、社会和家庭、大家庭、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