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一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一年下学期地理月考试卷

2014-5-11 0:34:23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下学期地理月考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一、选择题:

1、与农业革命革命期间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    B、“低——低——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三种模式都有可能,只是其分布的区域不同而已

2、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与欧洲       B.非洲与欧洲  C.欧洲与拉丁美洲         D.亚洲与大洋洲

3、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增长过慢  C、人口老龄化问题  D、人口身体素质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B、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世界土地面积不断缩小

C、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D、由于自然资源的无限性,因此不会出现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4、早点铺与一般餐馆比较

A、早点铺门槛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B、早点铺门槛人口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C、一般餐馆门槛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D、一般餐馆门槛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少

5、关于中心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提供各种货物与服务的地方

B、中心地一般具有多种职能

C、中心地规模越大,级别越高,职能就越多越复杂

D、中要能向本镇提供某种商品,就可以成为中心地

读图,完成6-7题。

6、最能代表现代欧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8、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和C是三个不同地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

A.a1→b1         B.a1→a2         C.b1→b2   D.c1→c2

9、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是逐水草而居,决定其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矿产资源  C.淡水分布      D.地形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文化水平  C.资源状况   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11~12题相关问题作出选择。

图1—29

11、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数量是(  )

A.12亿            B.2.98亿           C.1.68亿              D.7.8亿

12、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7.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1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哪两个变化原因(  )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的出生率  ③人口的死亡率  ④人口迁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4、下列城市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并引起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它们是(  )

A.中国的广州、深圳                    B.英国的伯明翰、伦敦

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                     D.中国的大庆、攀枝花

1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学技术

D.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16、《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

A.12亿左右         B.13亿左右         C.16亿左右         D.20亿左右

17、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数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人口不断增长造成的

C.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当全球人口约为100亿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为降低

18、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19、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的发展中国家有(  )

A.亚洲的日本、韩国                B.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

C.拉丁美洲的古巴                     D.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

20、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1913年,芬兰的人口出生率为2.9%,死亡率为1.7%,则其人口增长类型为( )

A、原始型  B、现代型  C、传统型  D由原始向传统过渡阶段。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的新特点之一是(  )

A、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

B、人口由发达国家流和发展中国家

C、北美和大洋洲是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区

D、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

23、与环境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社会发展阶段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出现了“雁南飞”(一些高技术人才)的主要原因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25、关于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缓解了迁入地的人地矛盾

B、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C、促进了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一些环境问题

D、有利于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促进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6、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0.3%

地区

*北美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0.7%

2.2%

1.2%

*指不含墨西哥的北美洲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非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27、为开发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所形成的人口迁移属于(  )

A.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B.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的人口迁移

C.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D.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世界总体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现代型阶段

B、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具有同步性

C、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向现代型的转变

D、人口数量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与文化及环境无关

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29-30题。(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

地区

总人口(万人)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9613

0.638

0.603

6163.2

1625

0.595

-0.054

5408.8

3837

0.721

1.075

1180.0

267

0.607

1.276

159.7

29、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0、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南安六中高一年下学期地理月考试卷(200703

姓名    班级     座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

31、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4分)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0.5

0.6

2

0.93

人口数

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______(“高”或“低”)。

(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_________(“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           ______。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       _。(2分)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传统型”阶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其特点是: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这类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4分)

(3)图中的人口增长类型由A转变为B的过程是从的       下降开始的,其主要原因是                    2分)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___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速度   (快、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    ___工作而取得的。(2分)

33、图1—35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后回答:(6分)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2分)

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国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2分)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图1—25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是呈逐年________(增加、减少)趋势。

(2)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___  ____和____   ___。

(4)这一时期原为人口净迁出的____________市,开始变为净____________地区。

16.读下图,“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图和“1982年与1996年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50年代,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   (高、低);自国家推行            后,1975年后自然增长率下降到   ‰左右,1992年后自然增长率出现       。(2分)

(2)1996年与1982年相比,上海市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趋于    ,这表明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           。(2分)

(3)目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上海市上述人口问题将带来                 

                        等社会问题。(2分)

28、读“中国、美国、印度人均耕地图”(图1—12),分析回答:(6分)

(1)指出中国的人均耕地所代表的字母  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分)

(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___________,反映了我国人口与一些___________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2分)

(3)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认为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

控制在    亿左右,2003年我国大陆人口已达___________亿。(2分)

31、【答案】(1)低 (2)高

(3)甲组人口中老年人比较多,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4)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32、【答案】(1)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B 发展中  高 低 高 人口增长

(3)死亡率  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和医疗条件改善,使死亡率下降; (4)D  (5)现代 快 计划生育

34、【答案】(1)增加

(2)①从农村到城市   ②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自发  务工    经商

(4)上海  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