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07年10月24日18:05 “嫦娥一号”发射升空。11月5日进入绕月轨道。回答1-3题
1.“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时在纽约(西5区)的华人收看发射升空的时间是:
A.2007年10月24日5:05 B.2007年10月23日5:05
C.2007年10月24日13:05 D.2007年10月23日13:05
2.月球上没有生命与地球相比缺少的条件是
A.日地距离适宜 B.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安全
C.地球所处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D.地球体积和质量适宜
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月球的是
A.银河系 B.总星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读某地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a地低于b地 B.气温a地低于b地
C.a地空气受热下降 D.b地空气冷却下降
5.形成甲处气流由a流向b的直接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D.摩擦力
![]() |
读下列天气系统图,回答6-7题。
6.1月中旬我市下了2008年的第一场雪,上图中能表示这场大雪成因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我市气温变化过程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8-10题。
8.图中①③④⑤四个环节所完成的是
A.海陆间水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地壳物质的循环
9.图中水循环环节①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
10.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是
A.① B.② C. ⑤ D.③
读右图,回答11-13题
11.右图所示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B.太阳直射在赤道
C.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D.华北出现沙尘暴天气
12.图中①处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3.下列属于季风气候形成主要原因的是
A.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下图表示的是两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4-15题。
14.左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15.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
读“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 一般情况下,下列岩石能找到化石的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
18.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
A.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 B.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
C.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 D.生物、土壤、水文、动物、森林
19.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
A.通过输送大量的热能改变大气运动
B.通过输送大量的动能促进大气运动
C.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
D.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
![]() |
20.下图中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A B C D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
A.外核 B.内核
C.软流层 D.地壳
22.岩石圈是指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部分
读图,完成23-24题。
23.北半球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4.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甲、乙两地
A.角速度甲大于乙 B.线速度乙大于甲
C.角速度相等 D.线速度相等
25.读世界洋流模式略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洋流为寒流
B.b洋流为暖流
C.c处不可能有大渔场
D.d洋流为西风漂流
26.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主要来源于
① 大气圈 ② 水圈 ③ 岩石圈 ④ 土壤圈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7.太阳能量来源于
A.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C.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D.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
28.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的透水性 B.岩石的可溶性
C.水的流动性 D.水的溶蚀力
读右图,回答29-30题
29.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最关键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并填涂在答题卡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3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4小时。
32.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33.目前,冥王星已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划为“矮行星”
34.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35.洋流能加快污染物扩散,使海洋污染的范围缩小
36.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因此一般将耀斑作为太阳活动的标志
37.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能量流动
38.“梅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39.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时间相同
40.30ºN—40ºN之间的亚欧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
三、综合题(30分)
41.
![]() |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⑴ 角②的角度是___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⑵ 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日期是 (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⑶ 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双选) ( )
A.北半球各地天气逐渐变冷 B.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C.南半球各地天气逐渐变冷 D.地球自转速度变快
⑷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日运转,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做周期性移动。
42.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8分)
⑴
![]() |
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地。
⑵ 甲图为_________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
⑶ 乙图中F处是_____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 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__天气。
![]() |
43.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⑴ 写出气压带的名称
A C E
⑵ 画出B、D风带的风向
⑶ 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图中降水量多的有 和
⑷ 当图中C气压带被一强大低压切割时,盐城盛行 风。
![]() |
43.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⑴ 图中自然带从①→②→③→④→⑤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该规律的形成以 为基础。
⑵ 图中自然带从⑤→⑧→⑨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该规律的形成主要受 条件控制。
⑶ 图示①、②、⑤、⑧地区中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是 。
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⑷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从而使地理环境形成具有 特征,只要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这说明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注意:1.请第Ⅰ卷部分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
2. 第Ⅱ卷部分答案请写在试卷规定的空格处
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
41.(6分)
⑴
⑵ ⑶ ⑷
42. (8分)
⑴
⑵
⑶
43. (8分)
⑴A
C
E
⑵ 在右图中画出B、D风带的风向
⑶
⑷
43. (8分)
⑴
⑵
⑶
⑷
参考答案
1-30 ADDBB AAACC ABCAB CBAAA CDBCD AABCB
31-40 BBABB BBAAB
41. (6分)
⑴66°34′ 黄道平面(每空1分) ⑵B (1分)
⑶B C (2分,错1个不得分,答对1个得1分) ⑷ 南北回归线之间(1分)
42.(8分)
⑴ 冷 C (每空1分) ⑵ 暖(1分)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分)
⑶ 高 北 晴(每空1分)
43. (8分)
⑴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每空1分)
⑵ 略 (2分) ⑶ A E (每空1分) ⑷ 东南风(1分)
44. (8分,每空1分)
⑴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⑵ 从沿海向内陆 水份
⑶ ① 终年高温多雨 ⑷ 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参考答案
1-30 ADDBB AAACC ABCAB CBAAA CDBCD AABCB
31-40 BBABB BBAAB
41. (6分)
⑴66°34′ 黄道平面(每空1分) ⑵B (1分)
⑶B C (2分错1个不得分,答对1个得1分) ⑷南北回归线之间(1分)
42.(8分)
⑴ 冷 C (每空1分) ⑵ 暖(1分)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分)
⑶ 高 北 晴(每空1分)
43. (8分)
⑴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每空1分)
⑵ 略 (2分) ⑶ A E (每空1分) ⑷ 东南风(1分)
44. (8分,每空1分)
⑴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⑵ 从沿海向内陆 水份
⑶ ① 终年高温多雨 ⑷ 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参考答案
1-30 ADDBB AAACC ABCAB CBAAA CDBCD AABCB
31-40 BBABB BBAAB
41. (6分)
⑴66°34′ 黄道平面(每空1分) ⑵B (1分)
⑶B C (2分,错1个不得分,答对1个得1分) ⑷ 南北回归线之间(1分)
42.(8分)
⑴ 冷 C (每空1分) ⑵ 暖(1分)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分)
⑶ 高 北 晴(每空1分)
43. (8分)
⑴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每空1分)
⑵ 略 (2分) ⑶ A E (每空1分) ⑷ 东南风(1分)
44. (8分,每空1分)
⑴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⑵ 从沿海向内陆 水份
⑶ ① 终年高温多雨 ⑷ 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参考答案
1-30 ADDBB AAACC ABCAB CBAAA CDBCD AABCB
31-40 BBABB BBAAB
41. (6分)
⑴66°34′ 黄道平面(每空1分) ⑵B (1分)
⑶B C (2分错1个不得分,答对1个得1分) ⑷南北回归线之间(1分)
42.(8分)
⑴ 冷 C (每空1分) ⑵ 暖(1分)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分)
⑶ 高 北 晴(每空1分)
43. (8分)
⑴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每空1分)
⑵ 略 (2分) ⑶ A E (每空1分) ⑷ 东南风(1分)
44. (8分,每空1分)
⑴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⑵ 从沿海向内陆 水份
⑶ ① 终年高温多雨 ⑷ 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