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建立和谐社会,要求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中,其关键因素是:
A 经济的发展 B 人口 C 技术的进步 D 环境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大洋洲、非洲 B 欧洲、非洲 C 非洲、欧洲 D 亚洲、拉丁美洲
3.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 人口出生率、社会生产率、人口总数
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 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4.有关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世界总体上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处于现代型阶段
B 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具有同步性
C 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人口模式向现代型的转变
D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由各地的人口数量决定的
5.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1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2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经接近“现代型”3“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的典型代表 4 大洋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型”
A 12 B 34 C 13 D 24
6.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
A 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 B 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C 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7.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赴港旅游、购物 B 草原上牧民的迁移
C 出国留学 D 季节工人的季节性流动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之一是
A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化为迁入地区 B 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
C 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D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9.关于人口迁移的意义,错误的是
A造成迁出地人才流失,加大地区发展差异 B 有利于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种族联系
C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D 调节人口的空间分布
10.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有
A 从城市迁往农村 B 规模小、频率低 C 由内地迁往边疆 D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11.环境承载量是
A 环境人口容量 B 人口的合理容量
C 环境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D 衡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指标
1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 科技发展水平 B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C 资源状况 D 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
1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
A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B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最适合人口数量
C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最少人口数量
D 环境承载力
14.不属于现实人类社会人口问题的是
A 人口过快增长 B 人口环境容量饱和 C 人口城市化 D 人口老龄化
15.发达国家造成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
A 人口过快增长 B 人均消费水平 C 经济基础好 D 转嫁有害生产
16.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B 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 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D 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
读下表,完成17――21题
国家 |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
1 | 2.9 | 1.0 | |
2 | 0.93 | 1.09 | |
3 | 2.1 | 2.9 | |
4 | 3.0 | 1.3 |
17.图中1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 0.29 % B -1.9 % C 1.9% D 3.9%
18.根据图中数量表示,2国可能是
A 尼日利亚 B 德国 C 埃及 D 印度
19.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3国所处的人口模式处于图中的
A 1阶段 B 2阶段 C 3阶段 D 4阶段
20.国家4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C 劳动力不足 D 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1.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 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 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22.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 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23.读下图,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
1 2
B 1 3
C 2 3
D 3 1
24.下列各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 广州 B 中山
C 东莞 D 深圳
25.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 大幅提高 B 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26.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有
A 绿地面积减少 B 交通拥挤和住房困难
C 有污染的工业布局不合理 D 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27.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A 成片住宅区 B 中心商业区 C 大型绿地区 D 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28.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布的决定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历史因素 C 经济因素 D 社会因素
29.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30.封建社会,欧洲城市往往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中国城市则围绕着皇宫与衙门布局,这说明
A 中西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B 中西统治权力不同
C 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 D 发展历史长短不同
31.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是
A 城市占地规模 B 城市人口规模 C 城市化水平高低 D 城区建筑规模
32.下列关于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33.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A 产业革命以前 B 产业革命――20世纪初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作为市政府为人民办的实事之一,今年全市将新增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绿化覆盖率将达到23%。据此完成34――35题
34.城市绿地减缓热岛效应的功能体现在
A调节气候 B 降低噪声 C 保持水土 D 涵养水源
35.破墙透绿的环境作用是
A 净化空气 B 消烟除尘 C 美化环境 D 增加湿度
二、综合题:
36.读六边形服务网络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13分)
(1)图中有 级中心地,其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它与次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 关系。从大小上看,一个高一级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相当于 个低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2)图中最高级的中心地有 个,次一级的有 个。这说明级别越高,数量越 ,级别越低,数量越 。
(3)相同级别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是彼此
和 的;各级中心地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 ,六个低级中心地则分布在 。
(4)这种模式是 作用下的结果(填字母)
A 交通原则 B 市场原则C 自愿原则 D 行政原则
37.读某三国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7分)
(1)据图,三国人口性别构成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3分)
(2)A、B、C三国,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_,(2分)判断依据是:(2分)
(3)三国中育龄妇女(15—49岁)的比重最大的是_____国;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每个育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将____________。(2分)
(4)假设三国的人口总数相等,国内所需劳动力也相同,根据现有资料推断,近年来可能有较多劳动力输出的国家是________;在未来30年内每年支付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数额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2分)
(5)人口问题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广州市玉岩中学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C | D | C | A | D | C | D | A | D | C | C | B | B | B | C | C | B | B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C | A | C | A | C | D | B | C | C | B | B | D | D | A | C |
二、综合题(共30分)
36答案:(1)三 C 嵌套 多 (2)一 七 少 多 (3)独立 排斥 服务范围中央 服务范围的六个角上。 (4)B
37.(1)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所占比重基本平衡
(2)A;新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3)B;减少 (4)B;A
(5)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