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模拟题
(时间:25分钟 分值:47分) 命题:侯建成
卷 Ⅰ(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2分,30分。)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 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 ( )
A. 大理岩 B. 石灰岩 C. 板岩 D. 花岗岩
3. 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 )
A. 矿产 B. 矿物 C. 矿床 D. 矿石
4. 化石是进行地质研究的重要资料,一般都保存在 ( )
A. 岩浆岩中 B. 沉积岩中 C. 变质岩中 D. 火山岩中
5. 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被称为 ( )
A. 搬运作用 B. 沉积作用 C. 地质作用 D. 变质作用
6. 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 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B. 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C. 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D. 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7. 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位于 ( )
A. 太平洋板块 B. 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 亚欧板块
8. 下列洋流中,属于典型补偿流的是 ( )
A. 北赤道暖流 B. 南赤道暖流 C. 赤道逆流 D.西风漂流
9. 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 (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墨西哥弯暖流
C. 阿拉斯加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10. 下列渔场的形成,与暖流无关的是 ( )
A. 北海道渔场 B. 北海渔场 C. 纽芬兰渔场 D. 秘鲁渔场
11. 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
A. 冰川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河流水
12. 各自然带最具明显的标志是 ( )
A. 光照 B. 植被 C. 水分 D.土壤
1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
A. 人类 B. 热量 C. 气候 D. 水文
14.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陆地环境的 ( )
A. 整体性 B. 地带性 C. 自然带 D. 地域分异
15.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的影响因素是 ( )
① 海陆分布 ② 纬度位置 ③ 经度分布 ④ 地形起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卷 Ⅱ(非选择题)
二.读图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读图2“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述各个问题:(5分)
(1)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显示了 的分布规律,其产生受 条件影响较大。
⑵B自然带的名称是 。C自然带中分布的绿洲,属于地带性或非地带性中的 现象。
图1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 |
图3
(1) 从岩层的弯曲状态看,图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_______处。
(2)在地貌上,乙地是______,甲、乙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起主导作用是_________。
(3)若该地区发现有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则在甲处能开采出__________。
(4)图中D所示箭头表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此循环可使_________水得到补充和更新。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17分。)
18.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6分)
19.列举出四大渔场名称。(4分)
20.简述水循环示意图,并画出简图。(7分)
答案
一.单选题
1------5:A B B B C 6------10:A D C D D
11------15:A B B A D
二.读图题
16.⑴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⑵ 温带草原带 非地带性现象
17.⑴ 乙 ⑵ 盆地 内力作用
⑶ 石油 天然气 ⑷ 水汽输送 陆地
三.简答题
18. 答: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水热的差异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的差异为基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的差异为基础。
19.北海渔场(英国),北海道渔场(日本),纽芬兰渔场(加拿大),秘鲁渔场(秘鲁)。
20.海水蒸发,通过大气进行水气输送,到陆地后凝结成雨,降落到地表,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汇入陆地江河,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入海洋完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