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
高 一 地 理 质 量 检 测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全属于自然天体的一组是:
A.月球、小行星、闪电 B.冥王星、启明星、哈雷彗星
C.“阿波罗”号飞船、“神州”6号飞船 D.恒星、星云、天上的浮云
2.9月10晚8:30.某天文爱好者用天文望远镜对准牛郎星.若保持天文望远镜的方向不变.则9月11晚望远镜再次对准牛郎星的时间应该是:
A.19时56分4秒 B.8时30分 C.20时26分4秒 D.20时56分4秒
3.下列四个地方(大致纬度,不考虑地形因素)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圣保罗(23°26′S) B.基多(0°) C.新奥尔良(30°N) D.伊斯坦布尔(42°N)
4.当中国公民在欢度“十·一”国庆节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B.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C.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5.下列关于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大气层光球表面温度最高
B.从外到里太阳大气层可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C.黑子和耀斑出现的周期一定是11年 D.发出可见光数量最多的是色球层
6.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
7.地壳厚度最薄的地方:
A.四川盆地 B.太平洋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
8.下列几个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元旦 B.“5·1”劳动节 C.“ 6·1”儿童节 D.中国的国庆节
9.北半球夏至日的前后几天里
A.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C.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10.关于地方时.正确的说法是
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 B.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
C.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D.上海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晚
11.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6:40和
16:40.该日可能是在: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12.一观察组在观测某地正午塔影情况,发现12月22日正午时,塔影达全年最长,那么该地区应该位于
A.南极点 B.北半球 C.赤道 D.南半球
13.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的两地,它们的
A.自转速度一定相同 B.昼夜长短一定相同
C.日出时间一定相同 D.地方时一定相同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4、15题。
14.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5.人们的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16.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A.增加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B.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损失 D.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17.夏季晴朗的夜晚.我们站在海边,背对大海.所感到的风一般是
A.迎面吹来 B.背后吹来 C.左侧吹来 D.右侧吹来
18.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一般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19—21题
19.从该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看,其所在的半球位置以及类型是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20.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我国南方的天气为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台风天气 D.寒冷天气
21.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
A.东北风 B.西北风 C. 东南风 D.西南风
22.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常出现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属于
A.暖锋天气 B.快行冷峰 C. 慢性冷峰 D.准静止锋
23.我国由于冷锋活动而出现的天气有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 ②沿海地区的台风
③冬季爆发的寒潮 ④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是
①海平面上升 ②臭氧大量减少 ③森林被砍伐 ④燃烧煤、石油矿物燃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近几年,我国东部地区的文物古迹腐蚀严重,除自然因素影响外.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烟尘,使水汽凝结.降雨增多 B.植被破坏,沙尘暴盛行
C.燃烧矿物燃料,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D.燃烧矿物燃料,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
选择题答题栏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
|
|
|
|
|
|
|
|
|
|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
|
|
|
|
|
|
|
|
二、综合题 (共50分)
26.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 西八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_。东十一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_。
2) 中时区的经度范围是7.5°W─7.5°E,东十区的经度范围______.西六区的经度范围______。
3) 纽约所在的时区是______,莫斯科所在的时区是______,两地的时差是______小时。
4) 若太平洋标准时间是2时.则北京时间是______。
5) 从北京出发去东京旅行的游客,在达到目的地时.将手表的时针______小时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6) 图中各大城市,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
27.读“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1)A气压带______________ ,B气压带____________, D风带_________________。
(2)A气压带是______原因形成,受A气压带控制形成______气候;B气压带是______原因形成,受B气压带控制形成______气候。
(3)由B气压带与D风带交替控制形成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
28.读“亚洲季风图”.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1)此图为______份图(一月或七月)
(2)A是___洲,B是___洲,C是___洋,D是___洋。
(3) 图示高压中心是______高气压,该高压中心切断了______气压带。
(4)“F”风是______季风;“E”风是______季风,我国受此季风影响时气候特征是______
29.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图中经线间经度差相同) (10分)
![]() |
(1)此图是___月___日前后的光照图。
(2)这时太阳直射在___(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内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3)下列各点的地方时为:A___时,B___时,C___时。
(4)下列各点的昼长为:B___小时,C___小时,D___小时。
30.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1)甲、乙两地.那里的风力较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5分)
(2)若空气质点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是____;若不考虑摩擦力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
(3)甲处近地面的风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它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受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它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受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它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共 5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B | C | B | C | B | B | B | A | B | B | A | B | D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D | B | A | A | A | B | C | B | B | B | C | D |
|
二、综合题
26、(每空1分 共10分)
1)120°W 165°E
2)142.5°E~157.5°E 97.5°W~82.5°W
3)西五区 东三区 8
4)18时
5)拨快1 小时
6)莫斯科
27、(每空1分 共10分)
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2)热力 热带雨林 动力 热带沙漠
3)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8、(每空1分 共10分)
1) 一月
2) 亚洲 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
3)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蒙古高压) 副极地低
4) 东北 西北 寒冷干燥
29、(每空1分 共10分)
1)6月22日
2)北回归线(23°26´N)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昼最长夜最短(或昼长夜短)
3)12时 8时 2时
4)12小时 20小时 0小时
30、(共10分)
1)乙地风力大(2分)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3分)
2)垂直 平行(2分)
3)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3分)